信息技术和英语教学整合初探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英语论文教学论文 手机版


摘要:本文结合高中英语新教材的特点,在构建和谐课堂的主题下,就信息技术与英语课堂教学的整合进行了探讨。根据课堂教学实践,初步探索了信息技术和教材、教学内容、课型、教师、学生之间的整合方式、方法。本文还分析了信息技术和英语课堂教学整合中易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 英语教学 整合
一、简介
电脑的发明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进入了信息时代和网络时代,现在相当一部分学校实现了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已经成为教学的常规手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即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间接促进信息技术的掌握,达到“双赢双利”的共建目的。新英语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课程资源包括英语教材以及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其他所有学习材料和辅助设施。可以说,电子计算机等多媒体设施和互联网络都是重要的英语课程资源。我国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是重视语言知识的教学,不重视启发和想象;重做题的能力的训练,不重视创新思维的培养。由于缺乏积极的参与,一些学生课堂上注意力难以有效集中,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而在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声、光、色、图等信息可直接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刺激学生思维积极性,促使学生感知迅速、记忆牢固、想象丰富。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无疑给英语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改变了传统的注重认知、灌输、封闭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构建了一个和谐的课堂。
二、信息技术适合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在传统英语教学中,学习者往往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上分神。出现这种情况时,教师在排除学习者的学习和情感因素的前提下,更要查找自身的原因,看看问题是否出在课堂教学活动安排上面。根据心理语言学的相关理论,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和趣味性直接影响学习者的注意力,如果课堂活动安排不够丰富多彩,教师又采取满堂灌的方法,学生只能是稳坐板凳的听众,做知识被动的吸收者,难以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导致学习成绩不佳,最终也影响英语教学效果。
整合课则要求打破各学科间界限,由于大部分知识来自教材以外,因而教材和资源的衔接具有跳跃性,旧有的课程结构得到革新。新背景下英语教学的特点就是以单元教学为主,而不是以课为教学单位。更重要的是整合课的形式是让学生得以自己设计创造教育资源,通过网络学习文化课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各方面能力。新教材图文并茂,课堂实践性强,活动量大,而且生动有趣。另外新教材中话题、结构、功能的结合,使学生能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既学到了语言文化知识,也了解了各国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比如高一第五单元的中心话题是“电影”,内容涉及“电影明星”、“著名导演”、“介绍热门电影”等。第十一单元的中心话题是“音乐”。第十四单元的中心话题是“节日”,具体涉及“节日的诞生”、“节日的主题”、“如何庆祝节日”、“习俗”等。第十八单元介绍了新西兰的地理概况和风俗民情等。高二第三单元的“艺术和建筑”。第十五单元介绍了世界旅游名称等等。大多数英语课本每单元的编排形式都是一样的,但并不是说就应该按照一成不变的顺序,以同样的方式策划每一单元的内容。如果一位英语教师的课千篇一律,缺乏变化,学生会感到厌倦。这些都要求教师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帮助搞好自己的教学。因此,信息技术适合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它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共同构建和谐课堂。
三、信息技术和英语教学的整合
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使教学过程更具有深刻性,不仅给学生以指导、指示,还能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评价;能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合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促进班级内学生的合作交流,还促进本校学生与全球性学习社区的合作交流,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那么如何进行课程整合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信息技术和教材的整合
在传统纸质平面印刷的英语教材中,有关语音和活动影像的内容无法与文字内容组成一体化的教材。只能以教科书、录音带、录像带三者各自独立的形式,分别出版。显然,由于技术上的限制,这样的英语教科书,或多或少会存在单调、枯燥和乏味等不足之处。而现代信息技术则可以把包含不同媒体信息的各种教学内容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还可以根据教材有的放矢地增加一些课外知识,扩充学生的知识面,对课本起到补充作用。比如:高一Unit5 The Silver Screen的WARMING UP里只涉及到四部影片,而且受传统印刷教材的限制,只给学生呈现了四部影片的剧照。要想让学生对电影的剧情有更深入的了解,单靠这几幅剧照是远远不够的,这时教师就可以另外选择warming up的内容了,我们可以将四幅剧照替换成四部影片的精彩片段,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就会有全新的享受,对本单元的学习自然也有了更大的兴趣和更强烈的好奇感。
(二)信息技术和英语教学内容的整合
把信息技术作为英语教学的认知工具和知识载体,采用任务驱动学习、研究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协作交流学习等策略,围绕英语学科知识的学习进行整合。课程整合后,学生在学科知识、主体意识、实践动手和计算机能力等方面均得到显著提高。可以通过发送E-mail ,应用PowerPoint等手段进行整合。例如:
1、利用幻灯片介绍好朋友。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第一册Unit1要求学生扫描一朋友的照片,设计版面,用英语介绍自己的一位好朋友,这样结合生活实际训练学生,不但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和兴趣,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而且还促进了学生对电脑中的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有了深入的理解与应用。
2、发送电子邮件。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第一册Unit1 Integrating Skill要求写一封电子邮件,在学习了课文两封电子邮件后,我让全体同学回一封电子邮件发到我的邮箱,内容不限。国外很多研究与实验表明,Email除了能加强人际交流外,在辅助写作教学方面优于传统教学。新加坡和加拿大的教师们发现,在Email辅助下,学生为了更好地在交际中表达思想,不断努力地修改内容,使之更清楚,更有意义。此举不仅帮助学生掌握了课本学习要点,还锻炼了学生发电子邮件的技能。
(三)信息技术和课型的整合
1、信息技术和听力课的整合
有关资料表明,在外语学习中信息的获得中听占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爱因斯坦也说过:“教育所提供的东西,应当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巨的任务来负担”。可见,兴趣是学好语言的强劲动力和能力形成的前提。在听力教学中,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听力材料感兴趣,他们就有听此材料的积极性。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会主动参与进听力训练中。以往的听力课通常是教师放几遍录音,学生做着标准化(应试性)练习,最后校对答案。而整合课上学生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将逐步提高对英语听力的兴趣,进而提高英语听力水平。笔者把整个听力教学过程分成三部分:听前 (pre-listening),听时 (while-listening)以及听后 (post-listening)。比如高二unit14 Freedom Fighters的听力部分材料是演讲名篇I Have A Dream。听前 (pre-listening):语言学家、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文化背景知识在听力训练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见,在做听力练习前,适当介绍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会更加有助于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为了提高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笔者将课前准备好的有关图片、电影剪辑的短片一一向学生呈现,如南方黑奴的生活、马丁• 路德•金的个人资料、气势磅礴的演讲等等,从而使学生接触到一些原汁原味的素材,为接下来的听力训练做好铺垫。听时 (while-listening):教材此部分的录音内容没有采用马丁• 路德•金的原版演讲,这样降低了听力难度,有助于中学生完成此部分的各项练习。可是爱因斯坦也说过:“教育所提供的东西,应当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笔者视这场演讲为礼物,时光无法倒流,我们也无法亲临演讲现场,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感受那份激昂和伟大。完成教材上的所有练习后,笔者将课前已经翻录到电脑上的原版录音进行播放,同时在电脑屏幕上相应呈现与听力同步的图片和录像剪辑,另外配上了难度适中的听力填空题。听后 (post-listening):笔者要求学生模仿演讲片段,并反复播放录音,以此和学生的模仿进行对比,由于在上一部分学生不仅在听觉,而且在视觉上都受到了刺激,所以他们积极的参与该活动,甚至有的学生高呼“Free at last! Free at last! Free at last!”整个课堂激情澎湃,和谐融洽。
2、信息技术和口语课的整合
新教材的Speaking部分如同一个留有很多空白的花园,就看花农们(英语教师)如何经营它。高二unit9的“口语”(Speaking)部分设计了一个关于煤的主题情境,同时提供了五个角色和他们各自的观点,要求学生围绕情境中所给主题,从五个角度展开练习。此部分主要练习表达观点的句型。煤看似是一个贴近生活的主题,但中学生课余私下却很少聊到此话题,要想让学生对这个话题产生共鸣,教师照本宣科或就教材论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在学生讨论了煤给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之后,笔者播放了flash动画《摄影师的一天》,此动画画面清晰,讲述3043年的一天,最后摄影师收起秀丽宜人的假风景(高科技制作的屏幕)之后,大地一片荒芜,有的只是呼啸的北风。全班学生惊讶的张着嘴巴,笔者趁机问学生“What happened in the flash and why?” 随后学生由此说开,谈到了煤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然后多媒体屏幕上出现一架天平,一边是经济发展,另一边则是环境,很自然的将整堂课引向辩论,而学生们也自如运用useful expressions来表达观点。
3、信息技术和阅读课的整合
高一unit16 Franklin’s famous kite experiment的内容是关于Franklin著名的风筝实验。学生可能都听说过这个实验,但具体内容不是非常了解。按传统讲授方式,难以充分展示有关Franklin的背景资料,仅靠教师的分析描述也很难使学生真正理解文章。于是笔者便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生们在多媒体教室共同完成了这篇课文的学习。在上课之前,我上网查找Franklin的背景资料及有关风筝实验的具体描述。在课堂上便增加一些课本中没有涉及到的Franklin的伟大贡献,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来扩大知识面。本课我分读前,略读,细读,读后,巩固,讨论几个步骤来进行:读前部分,充分利用网络上的信息资源,介绍了几位科学家,重点呈现一些有关Franklin的资料,而且通过quicktime软件的播放还能看到一些franklin的肖像和弹奏自己所发明的乐器时的情景。略读,细读,读后三个步骤主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通过多媒体能提出更多的问提,而且问题的设置更是多种多样,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巩固阶段要求学生能就所提供的图片和关键词进行课文复述。讨论阶段设计了两个问题让学生能够在学了本课之后发表自己的观点。
(四)信息技术和教师的整合
1、教师与信息技术整合存在的矛盾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是教师“广播式”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缺少双向的沟通,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很难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统一式”授课形式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要求,因而,教师提供的有效信息量有限。无论在准备还是在上课时,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无疑对老师是一个挑战,因此也锻炼了老师的上机能力,组织及应变能力。教师要有极大的兴趣和热情,才愿意投入和参与。还要不断参加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有时由于缺乏经验,教师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或出现一些问题,因此可能会受到一些批评。但是我们还是要鼓励教师大胆实践。
但是很多教师既要忙于班级事务、批改作业、本学科的研究工作等等,还要为每日的新课准备课件,有些课甚至要花上一般课的两、三倍时间。这无疑和我们的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初衷背道而驰。如果为了一堂成功的公开课,你会觉得花再多的时间也值得,但是教书育人仅为那一堂辉煌的公开课吗?所以我们应该发动全体教师的合力成立电子教学素材库,电子课件库,和教学素材制作中心制作出一套适合英语教学的课件,直接为课堂教学服务,从而彻底解决以往课堂教学辅助软件不能适应教师教学需要的问题。教师在自身的职业发展中,信息技术应是一门“必修课”,教师要选准起点,瞄准目标,不断探索,勤于反思,使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要。
2、在实践中实现教师和信息技术的整合
教师要想上好整合课,提高教学水平与质量,不能认为整合课是用电脑等设施上课就是完成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两者的整合。只有在课堂上结合课程所需,做到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充分而且必要地为我所用,才能把教学由自发行为转化为自觉行为,才能做到真正的整合。在教学设计时,根据训练点和经验,预先估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理上可能的变化,适时合理运用电教媒体,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其最佳时机,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重点内容尚未引起学生注意时,学生思维展开尚缺少形象材料时,学生碰到困难需要辅导以及检查教学效果时。故多媒体的使用方式,因时而宜,灵活运用,没有固定模式。
为在实践中实现教师和信息技术的整合,获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就必须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设计,自己动手制作教学课件。
(1)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钻研教学大纲、教材,教师才能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才能研究教什么,怎么教,选择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方案。
(2)确定教学目的,把握教学重难点。着眼通过明确的教学目标,激发促进学生的学习,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一个共同的依据。
(3)优化整合课教学方法和教学结构。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施教之功,贵在得法。因此,使用整合课教学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要有利于创造生动和谐的教学情境;要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要有利于学生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
与传统教学方法一致的是,在整合课中也一样须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要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应坚持两大原则:
(1)引思原则。多挖掘媒体在启发学生思维方面的特殊功能,要求学生主动思考的,决不“包办”。
(2)激励原则。激励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内在的认知动机。我们通过精心选择媒体,精心选择软件,设计适当的教学情景或制造扣人心弦的教学悬念等手段来引起学生兴趣,激其情,奋其志,引其思,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期望--探索--成功--更高的期望--更深的探索--更大的成功”这一动态过程中进行。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和谐教学法,如音乐渲染,创造情境;巧设悬念,激发兴趣;激发思维,增进想象;优化板书,扩大密度;视听示范,培养语感等。
(五)信息技术与学生的整合
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让全体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动脑思考,而且要动眼观察、动耳听取、动口说话、动手操作,即用自己身体全身心的感悟学习和创造生活。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为此提供了有效的途径,通过这一途径,不但营造出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也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自主发展。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查询信息,或者处理个别文字操作;可以直接运用网络自己学习。比如:新教材第4单元涉及到地震和洪水,但是要想学生真正了解世界各地各种自然灾难,视野局限在课本上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发动学生利用网络自学;可以利用网络与同时或间时利用网络的人进行信息交流,网络成为信息传递的中间媒介。譬如,进英语角聊天室进行英语交流;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个人网页设计,谁的网页被浏览的次数越多说明谁办得越精彩。
四、整合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多媒体教学是以教具的身份走进课堂,而且自始至终都是教学的一种手段。我们教师不能过分地夸大它的作用,更不能过分地对其依赖。否则会事倍功半,走入现代教育技术误区,取得不良教育效果。我们都听过许多信息技术和英语教学的整合课,其中有几个问题引起了思考:
(一)电脑主体,教师主导
在听课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怪现象“电脑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围着电脑转,学生围着老师转。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不管该用不该用,整堂课拿课件塞满,好像不这样就不符合现代教学理念,就不是现代教育课堂。教师讲课时手不离鼠标,眼不离屏幕,鼠标点到哪儿,老师讲到哪儿,学生跟到哪儿,课件成了教师的传话筒,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统统被抹杀。老师独具个性的授课艺术和授课方法彻底被遏制,传统的东西,不管是精华还是糟粕,一概抛弃忘却,教学也就走向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极端。为此,我们应充分理解创新教育这一概念,正确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只是教学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更不能让它统治课堂。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我们教师应该充分把握教学大纲和教材,充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尽量做到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少而精,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需用时则尽量用,能不用则尽量不用,做到宁缺勿滥。
(二)哗众取宠,画蛇添足
很多教师费尽心思在课件中故意设计一些与所讲内容无关的背景、动画,画蛇添足,故作玄虚。好像不将课件制做的花里胡哨,就不足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引起兴趣。如有一课件的其中一张页面是随堂知识巩固练习题,题目选取的很好,可幻灯片的一角却有一串闪动的葡萄。此时,不知道莘莘学子是在安心听课,还是望着那诱人的葡萄呢?因此,教师在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时,应尽量抱着实效性原则,抓住教学重难点进行,不能为了用计算机而用计算机,要选定那些在传统教学中难以实现而在计算机上能够实现且又能充分利用其特点的课例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编制课件前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的重难点,特别是要注意在难点上下功夫,旨在解决那些在教学中教师难以讲清的,学生难以理解的部分,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起到文字教材所起不到的作用。
(三)重形式,轻内容
创新教育不等于标新教育,更不是在作表面文章。那种认为创新教育就是要把计算机引进课堂,课件的制作要追求界面优美、有声有色的做法都是缺乏实效的形式主义的做法。当前大多数地区对课堂教学的评价都重视“是否能熟练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而且各种评优标准中也加入了这一条。这就迫使部分教师追求表面形式,以应对机械的考评。而教师单纯地以表面的现代教育形式来实施课堂教学,无疑使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教学的作用异化了。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应该出现的直观、实效;加大课堂密度,优化课堂,激发兴趣;系统知识,创设情景,拓宽视野,增强语言的美感和真实感等等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的优点难以得到真正体现。作为教师,我们应明了,教书育人乃是职责所在,除了及时掌握并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外,尤为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师德,精湛的专业知识,广博的课外知识,要不断地读书、思考,进行教改教研,及时准确地了解国内外教育动态,借鉴改进各种现代教育辅助教学的好做法为我所用,而不可落入为形式而形式的窠臼。
五、结语
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同志说,“教育技术的发展将对我国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过程的改革产生深刻的影响,深化改革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对未来教育做了如此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 将各种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的技术手段用于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正是这众多手段中的一种,它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其巨大的教学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总之,信息技术不仅是一种展示手段,解决如何教的问题,还是一种辅助工具,解决如何学的问题。把信息技术同英语学科教学结合起来,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又是优化英语学科课程和创建和谐课堂的有机组成部分,必然会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当然,信息技术与英语的整合教学并非是常规教学的全部,也不是每课都适宜使用,如何根据现代学习理论(如建构主义理论等)来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如何根据教学目标来更有效地把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应用于教学之中,使之为教学服务,还有待更多的英语教育工作者进行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贾冠杰《外语教育心理学》,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2、沈香《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的原则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实践》,中小学英语教学 与研究,2004年第二期
3、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电视大学出版社 1999
4、顾明远,《教育技术和21世纪的教育》
5. 陈龙安:《创造思考教学的理论与实际》,心理出版社有限公司,1988年。
6.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第一册,第二册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