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各单元课文翻译14(人教版高三英语学案设计) |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英语教案 → 学案设计 手机版 | ||||
蜜蜂的语言 有很多不同种类的蜂,有些群居,像蜜蜂,它们在树上或岩洞里筑巢,另一些则在地下的洞里居住,也有一些根本就不群居。在不同种类的蜂中,只有蜜蜂最能引起科学家的兴趣,这在于它们相互交流所用的语言。1851年现代蜂箱的出现使设计研究蜜蜂语言的实验成为可能。 卡尔.冯.弗里士教授是一位奥地利科学家,他一生中花费了多年研究蜜蜂在黑暗的蜂房里是怎样以很巧妙的方式传递信息的。从事多年的蜜蜂研究之后,卡尔.冯.弗里士教授对一再观察到的某一现象感到很纳闷。当他把一小叠一小叠的蜜放在桌上后,蜜蜂不一会儿就来了。一旦有一只蜜蜂发现了蜜,没多久便飞来了许多蜜蜂。看来一只(发现了食物的)蜜蜂能把食物的信息传递给蜂箱里的其他蜜蜂。这是怎样做到的呢?为了弄清情况,冯.弗里士制作了几个特殊的蜂箱,每个蜂箱里面只放一个蜂窝,蜂箱的一面是透明的,他可以透过透明的墙观察蜜蜂在里面的活动情况,为了便于区别,他在一些蜂的身上点上颜色。 当一只带有标记的蜜蜂从喂食的桌上飞回蜂箱时,冯.弗里士就通过玻璃进行观察。使他惊讶的是,这只蜜蜂在蜂窝上面跳起舞来。它先向右转一圈,再向左转一圈。它这样一遍一遍地转圈。情况还不仅如此,这种舞蹈似乎使周围的蜜蜂兴奋起来。它们成群地跟在第一只跳舞的蜜蜂后面,模仿它的动作,然后离开蜂箱飞到喂食处去了。这种圆圈舞好像传递了有关食物的信息。可是它还传递什么别的信息吗? 冯.弗里士设想这种舞传递了更多的信息。为了查明这一设想正确与否,他设了两个喂食点,一个靠近蜂箱,另一个在很远之外,相隔树林。他给所有来到近处喂食点的蜜蜂都点上蓝色,给所有飞到远处喂食点的蜜蜂都点上红色。当蜜蜂返回蜂箱时,冯.弗里士看到了一种奇妙的景象,所有到过近处喂食点的蜜蜂都跳着圆圈舞,所有到过远处喂食点的蜜蜂都跳着一种完全不同的舞——摆尾舞。跳舞的蜜蜂沿着一条直线跑,腹部左右摆动,然后它转半个圈,再沿直线跑,又向另一边转半个圈。它一遍一遍得重复着这些“舞步”。现在事情很明白了,很明显圆圈舞告诉蜜蜂喂食点的位置。也很明显蜜蜂移到一侧的摆尾舞含有关于喂食点另外的信息。 接着,冯.弗里士和他的同事们在靠近蜂箱的地方设置了一个喂食点,然后他们把喂食点慢慢往远处移动。回到蜂箱处,他们便仔细观察摆尾舞。他们用跑表计算蜜蜂在一分钟内重复舞蹈的次数。他们发现喂食点越远,舞就跳得越慢。于是另一个惊人的事实是显露出来,每分钟摆尾舞的次数说明了到喂食点的准确距离。他们还发现蜜蜂从蜂箱到喂食点的最大飞行距离是3.2公里。 对于冯.弗里士教授和他的同伴来说下一步的问题就是查出蜜蜂是否能彼此告诉喂食点的精确位置。例如蜜蜂是否有可能交流一些像方位北、南、西南、东南等精确的细节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冯.弗里士教授和他的同伴们将必须获取足够的数据去提供一份有关蜜蜂行为的充分的资料。设计了更多的实验后,他们便能弄清蜜蜂互传寻找食物信息的过程了。 当蜜蜂发现了一个喂食点,他们从蜂箱直接飞去,片刻后一群蜜蜂就像一条溪流一样来回于喂食点和蜂箱之间。几个世纪之前就出现了“bee-line”这个词,现在”to make a beeline for someone or something”这种表达的意思是沿着直线迅速地去某处。 他一生的时间都花在了研究动物的交际上,包括蜜蜂在内。1973年,卡尔.冯.弗里士与另外两位科学家共同活动了诺贝尔奖。他死于1982年。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 ||||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