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后进生的成因及其转化策略 |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英语论文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内容摘要:在中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由于各种非智力因素的制约,部分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逐渐落后于其他学生,变成英语基础及其水平尚未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英语后进生”。 本文试从非智力因素对英语后进生的成因作一分析,并就促使其转化的策略作一探究。 关键词:英语 后进生 成因 转化策略 现实的中学英语教学实践显示,在每一所中小学校里,在同等的认知条件下,英语基础及其水平尚未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英语后进生”,不仅大有人在,而且甚至较之其他学科更为突出和严重。英语后进生的形成与存在,不但直接造成后进生的学习动机扭曲、学习目的不明、学习兴味索然、效率低下、效果低差,而且还严重干扰和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对后进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乃至对其心身的健康发展,也无不产生消极作用。因此,研究和分析后进生的成因,以及探究促使其转化的策略,无疑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后进生形成的非智力因素 英语后进生的形成与存在,固然有其智力因素,但笔者认为,其中最为关键的根本原因,则在于后进生在英语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缺陷。所谓非智力因素,系指除认知因素之外的学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及注意力等心理因素。这些因素或分别或集结地呈现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从而不同程度地制约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其中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动机扭曲,对自己放任自流。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它表现为学习的意向、愿望或兴趣等形式,对学习起推动作用。教学效果的优劣、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于学生是否形成一种明确、稳定、持久和完整的学习动机。学生一旦形成了这种鲜明的学习动机,不仅会使学生对所学对象或内容产生兴趣、注意力,而且还会使他们具备在学习行为中遇到困难时产生克服和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坚持不懈的意志力。但笔者发现,在目前的中学英语教学中,几乎所有的后进生都没有形成这种完整的学习动机,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扭曲的学习动机。 初学英语的学生,对英语往往由新鲜感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此种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进而转化为他们自身学习的需要。这种需要推动了此阶段的英语学习,其效果也较为明显。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学内容逐步递增、知识逐步深化,慢慢地学生间英语成绩上的两极分化逐渐显现。由此被分化出来的后进生,非但学习停滞不前,而且渐渐地视英语学习为沉重负担,甚至感到十分苦恼,从而产生厌学情绪;随着就读年级升高,英语教学内容加深、层次多、难度大,困难积存日多,克服已属不易,于是惧怕情绪滋生,学习英语处于被动应付状态;最后,困难重重,认为学好英语无望,只好将其放弃。虽说他们形式上接受了各种学习目的的教育,但在学习效应上并没有使他们从主观内部产生积极、持久的动力,更没有使他们产生以学习英语为中心的注意力。一些人学习英语仅迫于社会、学校或家长的压力,一些人出自于升学考试的需要,而另一些人则出自于混文凭便于求职就业的目的等等。这些片面而非正常的动机,往往从外部构成了一种难于克服的阻力,从内部扭曲了后进生的动机意识,阻碍了他们的学习动机的形成与完善,从而使他们“身在曹营,心在汉”,学习处于被动或放任自流,作业靠抄袭,考试靠舞弊。其结果,学习成绩每况愈下,效果低差。 教育心理学指出,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为活跃和最为现实的心理因素,它决定着人的大脑工作的频率。学习兴趣越浓厚,学习积极性就越高涨。可是,后进生在英语学习中却往往逐渐失去兴趣这位“良师益友 ”。在英语教学的起始阶段,后进生与其他学生一样,都因英语新鲜而发生兴趣,可能曾一度出现过所谓的“英语热”。然而,随着英语教学循序渐进,语言知识纵横交错、教学难度加深和语言技能多层次训练的强化,原有的兴趣也就随着他们逐渐滋生的畏难情绪而荡然无存。“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于是,就出现了兴味索然的“英语冷”。“冷”的时间一长,纵使再度升温,也终因冰冻三尺而无济于事,再也“热”不起来了。 众所周知,兴趣具有“倾向性”、“广阔性”、“稳定性”和“效能性”。一般说来,兴趣的这“四性”往往伴随着学生对某事物发生兴趣而产生并得以巩固。后进生学习英语,其兴趣的“四性”却常常表现为残缺不齐,且差异悬殊。他们中,有的只对英语听、说、读、写中某一项感兴趣,对全面提高“四会”能力却兴味索然;有的仅对讲解语法规则感兴趣,对有针对性的操练和实践运用却感到枯燥无味;有的只对用母语教学感兴趣,而对用英语组织教学生厌。他们的兴趣时浓时淡,既不稳定,也难持久。由于存在上述的“残缺”和“ 悬殊”,后进生自然就失去了正常的学习兴趣。而无兴趣,就不能对其产生爱好,而无爱好,也就不能产生理想的学习效果。 3、情感抑制,产生逆反心理。 随着学习英语兴趣的消失和学习成绩日益下降,后进生对学校、师长及同学的情感也逐渐淡漠,继而发展到对抗情绪。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情况:教师上课提问,后进生往往站而不答或不站也不答,并且认为教师提问是有意出他们的“洋相”,甚至认为是有意让他们“过不去”。从而,加速了他们“逆反心理”的形成。此种“逆反心理”的形成,不仅直接影响教师教学的进程、影响有兴趣的学生的学习,同时也使其情感受到严重的抑制和伤害。其结果必然致使后进生对英语学习感到更加“失望”而自暴自弃。 4、注意力分散,学而无获。 在后进生对英语学习不感兴趣而发展到自暴自弃之后,他们在课堂上的注意力往往是属于分散型的。他们一般总是在上课几分钟或一开始就分心走神,虽口头念英语,却心不在焉。有的索性做其他功课,或做小动作,甚至做恶作剧,以致发展到以低级趣味取乐。其结果,必然是学不用功,。 5、意志衰退,丧失进取心。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克服和战胜困难的意志力产生于完整和正确的学习动机。后进生由于学习动机扭曲,其意志力往往锐减,变得心灰意懒。其主要表现在于:无自控力、无自觉性和无恒心。他们学习英语既不努力更欠刻苦,一遇困难或受外界刺激,就很快失去自控力;难以自觉预习和主动复习功课;更难自觉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语言实践。上课,缺乏自觉主动的进取精神,课后放任自流;既无信心也无恒心,更不能锲而不舍地按照要求进行口头和笔头的基础训练。 二、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姆曾研究指出,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不存在智能的悬殊或学业的优劣,所存在的仅仅是他们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或掌握的时间的快慢。这就是说,后进生并非天生不能学好英语。只要教育者在教学中能给予后进生较之其他学生更为充裕的时间,那么其学习效能及其英语知识水平也可无异于中、上等生。因此,英语教育者应按照这一心理学原理,正确认识和对待后进生。针对造成学生掉队的各种因素,教师可采取以下转化策略: 1、循循诱导,促使后进生形成完整的学习动机。 (1) 倾注爱心,变“歧”为“爱”。这不但是帮助后进生从根本上克服心理障碍和痊愈其心灵“创伤”的“灵丹妙药”,而且也是促使他们形成完整的学习动机的重要前提。 首先,教育者要转变思想观念,从思想上根除对他们的“不可救药”的认识,从而坚定每个后进生都可以学好英语的信念。然后,在行动上,要变歧视为热爱、变漠不关心为热情帮助。其次,在教学活动中,一方面要耐心细致地对他们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另一方面又要不失时机地对他们进行学习方法的诱导,并实施有针对性的补救实践训练。这样,后进生就会倍感亲切和关怀备至,从而使其自觉地去排除自己的心理障碍、愈合其心灵“伤口”。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意识地为后进生创造一种轻松、愉快、平等、和睦的学习氛围,让他们不致因为所谓的“差”而再度遭受冷嘲热讽的打击。如此内外因相结合与互为作用的结果,必然会使他们再度意识到学习英语是客观实际的一种需要而重新激起他们的兴趣,并由此转化为推动他们学好英语的驱动力。 (3) 创造后进生语言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自我求成的动机。创设语言环境,是使其获取英语语言技能的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安排他们的智力活动内容,把提高他们的质疑、发问、分析和推断能力的培养寓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并且要尽可能地让他们有“出头露面”的表演机会,使其练有所求,练有所获,使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产生成就感,从而增强自信心,激起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2、激发兴趣,促使后进生热爱英语。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显然,激发后进生的学习兴趣是使他们热爱英语的根本关键。因为只有想方设法使后进生对英语产生兴趣,才能使其产生学习英语的驱动力和自觉性。他们一旦获得了这种驱动力和自觉性,就会使他们重新扬起学习英语的风帆,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为此教师可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 创设情境,采取直观教学法,诱发新鲜感。常言道:“触景生情”。利用现有的教学条件和设备,紧扣教材内容 ,创设不同的语言情景,并将教学活动尽可能地置于语言情景中去进行。这是对后进生进行英语听、说、读、写训练的重要手段之一。因为,这不仅能诱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新鲜感,而且还能大大增强英语“四会”操练的真实感,加深对语言材料的理解和记忆。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实物、挂图、幻灯、简笔画、收录机等辅以教学。随着语言场景和直观教具的更替,就能有效地促使后进生不断地自我克服“乏味生厌”的心理障碍,进而达到激发其学习兴趣之目的。 (2) 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幽默感。毋庸置疑,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对某事物的好奇心一旦被诱发,往往就会使人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有意识地寓趣味性与幽默感于英语教学之中,同样是激发后进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首先,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努力加强备课,特别要注意结合后进生的英语基础及其水平,尽量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背景知识和语言因素,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其次,在施教中,尽量采取拓宽知识面与强化语言技能训练的方法,以此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与幽默感,从而达到提高后进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3) 针对差异因材施教,实行分层次教学。由于学生的存在着各种差异。我们应针对差异,循序渐进,因人施教。教学实践证明,按照统一要求进行教学,后进生是难以听懂、学好英语的。面对这一客观现实,教师必须要结合后进生的实际水平,降低教学难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和重点辅导。也就是说,要把后进生从学习到掌握知识分为若干层次,各层次交叉进行,以旧带新,以新温旧,不断复习与巩固;一旦发现问题,必须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及时补充“营养”。久而久之,他们就会逐渐养成主动自觉学习英语的良好习惯。 3、培养训练学生的意志 中小学生思想单纯,可塑性较大,后进生在前进的过程中,往往多次出现反复,这就是后进生的“特殊性 ”。有经验的老师是早就能预料到的。青年教师则不然。在这种情况下,要沉着冷静,不可大动肝火,以为其可谓“朽木不可雕也”。据笔者多年观察,后进生在智力上不比一般学生差,只是有时思维方式和一般学生有所不同,腻烦心理比一般学生容易外露。这是因为怕吃苦,缺乏坚强毅力,学习意志薄弱,兴趣欲望没有定型造成的。意志是成功的重要因素,教师在这时要积极做到有意识地,有目地培养训练学生的意志,反复抓,抓反复。这是教育转变后进生的常规。 毫无疑问,后进生群体的出现与存在,是一个十分普遍而严重的问题。所以,作为在英语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育者,唯有正视现实,不断重视和加强对后进生学习心理的发展与其变化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切实对他们动之以情、导之有方、教之有理和训练有素,才能尽快有效地矫正其非智力因素的缺陷,使其面貌为之一新,从而开创大面积,大幅度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新局面。 后进生同样是国家未来的主人,要想真正做到大面积地培养基础合格,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人才,教育就必须要面向全体,帮助每个学生全面发展。所以每位教师就必须重视和研究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参考文献: 1.《教育学》,睢文龙、冯忠汉、廖时人编著。 2.《认知心理学》,彭聃龄编著。 3.《中学英语教学法》,杭宝桐著。 4.《英语教学法》,李庭芗著。 5.《优、差生组织策略水平的比较研究》,徐芒迪著 6.《学习困难学生的特点和成困探索》,胡兴宏等编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 ||||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