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rtcut of studying English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英语论文教学论文 手机版


 
Find out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of Britain & America to raise our English ability
课题组成员    陆子晋  杜 雯  王华崇  陈 悠  胡艳婷
指导老师     孙维娜
主导课程     英  语
内容摘要    
本课题组通过查阅、观看原版名著,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与英语老师以及外籍教师交流等途径,深入了解了英美两国的背景文化,有利于在阅读能力、听力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三个方面获得较大的提高,使英语知识得到巩固和加强。
研究目的(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加入WTO以及网络时代的到来,英语已日益深入我们的生活,我们使用英语的机会将比以往多得多,而一些公司企业甚至已把英语能力作为聘用人员的必备条件。因此,我们在学生时代要充分重视英语学科的学习,打好英语基础。而如何提高自身的英语能力又是我们当今学生十分头疼的一件事情。现在许多同学在英语学习上有很大的困难,并逐渐对学习英语产生了畏难情绪。如何有效的提高英语水平呢?这次研究性学习本小组就这个课题开展了研究活动,对英美两国的各种知识有了更加丰富的了解和认识。我们借来了大量有关英美情况介绍的书籍,进行了深入阅读;听了许多英美两国的磁带、广播;在网上观看了反映两国生活文化的经典影片——《摩登时代》,这部由国际大师卓别林主演的电影,为我们以后学习这片文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还与一位来自美国印地安那州的青年女教师进行了交流,切实感受了英语的魅力。这些途径都使我们从多方面感受英美两国的历史文化、现代生活、风土人情、名胜古迹,也感到东西方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我们分析了英语学习对初学者十分困难的原因,感到只有多方面深入了解英美两国背景文化,才能有效的提高英语学习能力。事实上,在研究性学习的活动过程中,我们的阅读能力、听力能力、口语能力等已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研究成果报告
【高中英语英汉文化交叉问题】
世界上各国各民族之间在文化上的差异是历史、地理、经济、政治、生活方式差异的反映。而正是这种差异决定着各民族的观念、思维方式、交际方式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不同。这种差异在语言上的反映则体现为:语言规律的不同,语法概念和内含的不同,语序排列的不同,以及一些由某些特定文化背景导致的约定俗成的习惯表达方式的不同等。由此可见,处理好母语与外语的文化交叉问题在外语教学中实际上是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这门外语的问题,是关系到学习、理解和掌握这门语言的深度的问题。因此,处理好英语和汉语文化交叉问题对于新教材教学来说具有现实的意义。 
对于外语学习的传统看法是只要学会语音、语法和词汇就算掌握了这门外语。近十几年来,外语界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必须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结合起来才能顺利地进行交际。一个对于英语国家的文化不了解或了解很少的人,即使语音、语法正确,词汇也学了几千,与英美人交际起来肯定仍会有许多障碍。只学习语言材料,不了解文化背景,犹如只抓住了外壳而不领悟其精神。实际上,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又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中国人早上见面说:"你早"或"您早",可是英美人早上见了面说 Good morning。乍一看似乎两者等同,实际上却不大一样。在汉语中,中性的抽象的打招呼的话比较少,只要一张口就讲比较具体的事。"你早"的意思是"你起来的早",Good morning 表示一种祝愿,二者并不相同。象 Good afternoon,Good evening,Good day 这些普通的英语祝词在汉语中极难找到合适的对应词。我们可以把 Good afternoon 译为"下午好"或"午安",可是中国人实际上并不这么说话。同样,我们习惯讲的"您哪儿去"、"您上街"、"您吃过饭了吗"等等在英语中都是真实的问题,并不是打招呼的话。这里涉及的不仅是语言,而首先是文化问题。深究起来,我们会发现汉语的招呼语和英语的招呼语分属两个不同的系统,每个系统都扎根于自己的文化。这类例子几乎比比皆是。 
我国基督教徒只有几百万,一般读者对于基督教不甚了解,但在英语国家基督教的影响十分广泛,与人们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和英语国家的人士交际,如果对于基督教的教义、教徒的日常宗教活动等毫无了解,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在外语教学中,非语言交际长期处于被忽视的地位,然而在实际交际中、姿势、手势、体距以及对于空间和时间和使用等却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 在使用英语时,对于一些有文化内涵的词语需要十分注意,不然难免会犯错误。汉语的"政治"并不完全等于英语的 politics;同样,中国人心目中的龙与英美人头脑中的 dragon 也不是一回事。
由此不难想到世界上各国各民族之间在文化上的差异是历史、地理、经济、政治、生活方式差异的反映。而正是这种差异决定着各民族的观念、思维方式、交际方式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不同。这种差异在语言上的反映则体现为:语言规律的不同,语法概念和内含的不同,语序排列的不同,以及一些由某些特定文化背景导致的约定俗成的习惯表达方式的不同等。由此可见,处理好母语与外语的文化交叉问题在外语教学中实际上是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这门外语的问题,是关系到学习、理解和掌握这门语言的深度的问题。因此,处理好英语和汉语文化交叉问题对于新教材教学来说具有现实的意义。
【阅读能力】
    早在八十年代出版的《美国发展十大趋势》一书中就说过:“在当今信息密集的社会里,更应当提倡中小学生读书。”而我们这次用来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就是阅读书籍。我们收集了大量的图书,进行分类,筛选出一些真实反映两国情况的书籍。为了完整并准确的读懂文章,深刻领会其表达的思想,我们通过查字典、请教指导老师等办法,在不知不觉中记忆并掌握了许多新单词、短语,提高了阅读能力。如kangaroo意为袋鼠,据说第一批登上澳洲的美国人看见一种蹦蹦跳跳,有大尾巴、小手、腹前有个皮袋子的动物时,惊呆了,便问跟随的印地安人这是什么动物,印地安人说:“kangaroo,kangaroo.”事实上印地安人只是用土著语说:“我不知道,我不知道。”读了这篇有关“kangaroo”的来历的介绍后,当时只觉得美国人犯的错误有点可笑,但现在当我们阅读中又遇到这一单词时,一眼就认出来了,这对我们短文的理解起了决定性作用。英语中的许多idiom也往往令同学们束手无策。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我们知道了一些idiom的来历。如It's raining cats and dogs,乍一看,好象是说从天上掉下许多猫和狗,但事实上它意为倾盆大雨,何以如此解释?原来在英国曾下过一场暴雨,淹死了许多猫和狗,人们根据这一现象,就发明了这一习语,以后我们再遇到这一句型也就不再奇怪了。又如,英国人和中国人对西风(westwind)和东风(eastwind)的感受完全相反,因而在生活用语和课文中这两个词所表达的意思有着明显的地理文化差异。了解这一差异的学生在理解课文时就有思路畅通,反应敏捷,准确理解的优势。再如,"I was put to bed whenever I did something wrong when I was a child."学生们读到此句时,好多不理解be put to bed与后边的did something wrong之间的逻辑意义,还以为自己理解中出了错,有的甚至会认为be put to bed有什么特殊的含义,故自己乱琢磨,结果徒劳无益。
    此外英美两国还有“Live and learn(活到老,学到老)”“No poains,no sains(不老无获)”,这些劝人进步的短语,体现工作在英美生活中是何等重要。这些语句为我们以后在于阅读中准确理解含义提供了极大帮助。同时,我们的语法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一些新的句型,在阅读材料中多次读到后,印象很深刻,就能牢固掌握。
【听力能力】
    过去同学们经常抱怨听力语速太快,语调太轻,生词太多,句子太长,内容太深……总之难以应付。其实,这些问题和同学们自身水平有关。听力材料中,除单词、重音听辨外,大量内容取材于英美生活、工作和学习。英美两国许多情况都与中国不同,因此就不能用中国人的思维习惯考虑事情。且听力有其特殊性,它要求你在短暂的时间内作出正确的判断,因此平时对这类知识积累的多少,就成了你能否听懂的关键。练习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问题,A:How about my watch? B:That's very nice.A:( )—许多同学会选Thank you这一选项,乍一看,答案和问题很相配,其实这就是用中国人的思维去考虑外国背景。英美人在问这一问题时就是想把自己的东西送给你,当对方说了一些赞扬的话他就会说:“If you like it,I'll give it to you.”这个例子充分表明只有你对英美背景知识了解透彻,才能作出正确选择。
【口语能力】
    口语是英语学习中相当重要的环节。我想许多初学者都遇到因单词发音不准或读错而被人笑话的尴尬场面吧?针对中国这种哑巴式的英语教学,疯狂英语的创办者就要求学者放开声音,大声朗读课文,这既锻炼了大家的胆量,也提高了口语水平。我们只有从平时的练习中发现错误,解决问题,才能灵活的掌握英语中的爆破音、连读、语音、语调。只要多练,自然而然就会产生语感。所以,我们专程请来了一位美国教师,她一口标准的美国英语令大家非常羡慕。我们很快适应了她的发音、语速,在与她的对话中,我们进一步了解了美国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更重要的是,她的语音、语调为我们以后的标准发音提供了判断的依据和模仿的方向,对我们学习一口地道的英语有莫大的帮助。
    英语和美语在主体上差异不大,但英国是老牌的英语国家,再加上英国人孤傲、保守,不愿意接受新的思想,使得英语长期以来得不到发展。再看美国,虽然只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但美国人个性开放,很乐意接受新事物,使得美语在现代又溶入了一些新的单词。用发展的眼光来看世界,如果一个事物长期得不到发展,就必然会落后,语言也同样如此。这大概就是美语被越来越多被人接受的原因之一吧?我们从中也能发现现代社会的进步之神速,我们在学习上也应相互交流,借鉴别人好多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从中国留学生身上看英美文化之差异】
人们都说,美国人开朗、自信、勇敢、活泼;而传统的英国人内向、淡漠、彬彬有礼、诚实可靠、有民族优越感。英国人和美国人互不服气,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历史,美国人说英国人不懂未来。长期生活在美国和英国的中国留学生在那里呆的时间长了,不知不觉中言和行也都折射出了英美文化的差异。日前中新社一篇题为“漫谈英美留学之差异“的文章,道出了留美生和留英生的不同。
价值观念的差异
中国赴美国留学的5万大军中的自费生出国经历大多都遇到重重阻碍,过五关斩六将,吃尽辛苦,饱受风霜。到了美国之后,都是各忙各的,很少有谁去大使馆教育处坐坐聊聊。当然,这并不是说赴美留学生没有团结的热情,有重大活动时,他们也是一呼百应的,如像欢迎江泽民主席访美、抗议北约轰炸我驻南大使馆时,大家还是很有激情的。
而一般说来,在英国留学费用高,因此自费的很少,很多人都是公派留学;因此,在英国的留学生比较扎堆,时不时还能聚聚,聊聊天、喝喝酒,说说乡愁。我国驻伦敦的教育处,被学子们亲切地称为"51号兵站",是聚会的老去处。加之英国留学生不少是配偶伴读,还携带着子女。根据英国政府的规定,凡16岁以下或以上仍在就读的留学生子女,生活费每月都有社会福利基金汇入其父母的账户,基本生活不愁,闲暇时全家到教育处走走,思乡之情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大多数中国留美学生和美国人一样非常乐观,他们坚持未来时间取向,因而相信未来,相信事物发展的无限性,相信现在所做的一切在未来会获得收获。虽然在美国存在着实际的不平等,但是人们从观念上相信"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相信在美国总有"出人头地的那一天"。君不见许多高新技术开发区里的公司高层管理人员90%以上是华人。而远离家乡留学英国,不是一个人独自奋斗,而是小家庭联合应付各种事件,各种艰辛困难的滋味可以想象,想在英国出人头地确实不易,冒尖者屈指可数。他们绝少有像美国留学生那样爬上塔尖的机遇。留在英国扎根的能在某家公司或某某新闻单位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便是佼佼者。有的不得不拣起英国人不愿干的脏活累活,例如化工之类。不少人唯一的寄托便是希望能早日学成归国、贡献所学。
在美国留学生的眼里,友谊是在情景和时间中下定义的,友谊只存在于特定的时间、空间范畴内,不希望朋友间产生很强的责任感,也不对友谊的标准做过高的界定。因为在高度的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极大地加快了生活节奏的国度里,整个美国像一部机器不停地运转,追求效率的大众无暇旁顾太多,友谊也打上了现代生活的烙印。亲友结婚送礼,也是新娘子列出一个单子,开列出自己所需的东西,还表明自己喜欢的款式和颜色,由新娘的母亲将礼单复印成若干份送给亲朋好友。这既避免了浪费又节省了时间。可见生活在美国的人是多么精明!而在英国的留学生本身受东方观念的影响友谊第一,加之在英国的孤独无援,友情、互相帮衬就更为重要,成帮结伙处处可见。
行为举止的区别
从服饰上看,英美留学差别更加明显。英国人讲究绅士风度,西装革履,皮鞋锃亮。有的英国女士接待黄皮肤朋友时,专门涂抹上黄色面霜,以表示对朋友的亲近和尊重。留学英伦的学子当然不敢怠慢,西装也同样挺括,领带领结也丝毫不差。什么场合穿戴什么,如何化妆,也亦步亦趋。美国人可方便多了,近几年,美国流行大花裤衩,校内校外,老老少少,都少不了它的影子。中国留学生自然也不甘人后,大裤衩、拖鞋、文化衫招摇过市者,比比皆是。但这也并不是说,他们到处随意,在一些场合,他们也是西装革履,文质彬彬,很有些"绅士"的派头。但如果一看到没有旁人,这些"绅士"就原形毕露,鞋也脱了,领带也松了,扣子也解了,脚也搭起来了。许多赴美学子,虽然回国多年,但有时习惯依然如此。
说到行为举止,如穿衣一样,在英国的留学生要好许多,即使是"表面"文章,也比到美国的留学生要做得好。说话非常客气、行为礼貌,按部就班、不急不躁,似乎也挑不出什么毛病。但也有人评价,这样说话做事太酸了,让人难受,还是赴美的留学生好,心直口快,想什么说什么,想干事卷起袖子就成了,不用为说一句不好听的话,先绕上几百个圈子,罗罗唆唆一如《大话西游》里的"唐僧"。而对留美的学生,前几年有句民谣,说他们是:穿着土气、说话牛气、花钱小气。仔细品味一下,大致也差不离。
虽然很多留学生常年呆在海外,有些甚至在那儿定居,但无论他们在哪里,他们都非常思念祖国,真所谓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乡愁的滋味,大概每个人都尝过。在异国的土地上,无论他们有没有绿卡,无论他们事业有成还是一切正处于开始,在别人眼里及他们心里,他们始终是中国人。
1、碰碰木头
英国人(以及许多西方人)在说了一句得意的话之后会摸摸木头,碰一下木桌或木椅,嘴里念念有辞"touch wood"或"knock on wood"。如"我五年没生过病了","我这次考试一定成功",说完碰碰木头,要不然他会得病,或考试失败。"碰木头的起因是耶被钉在木十字架上,所以木头代表了十字架或耶本人。摸摸木头表示向耶感恩、求他保佑。 
2、打喷嚏
在英国如果有人打喷嚏,旁边的人会说"上帝保佑你"。欧洲14世纪时"黑死病"流行,死人无数,得病的征候之一就是打喷嚏,谁要打喷嚏,就有可能染上此病。因此打喷嚏的人会说"上帝保佑我",别人会说"上帝保佑你"。
3、不要交叉握手
朋友道别,不能越过另两人的手去和第四人握手。据说这样会招致不幸。可能是因为四人的手臂正好形成一个十字架。
4、不给第三个人点烟
吸烟的友人在一起,他不能一次点三支烟,而要在点过两面三刀支烟之后换根火柴或熄灭打火机后再点。否则会给第三人招来不幸。据说在一战期间,协约国的三个士兵夜间在战壕里吸烟,其中一士兵给另两士兵点烟。由于时间过长,结果第三人成了敌人瞄准的目标。
5、换牙与观流星
小孩换牙时大人会教孩子的脱落的乳牙从左肩的上方扔向后面,同时默许一愿。如果扔掉的牙找不到了,愿望也就实现了。类似的有,夜空中有流星殒灭,赶紧许愿,如在流星殒落之前想出这个愿望,它便可以实现。
6、撒盐
在英国如把盐撒了,就要发生口角或与朋友断交了。古希腊和罗马时盐是少有物。薪水salary一词来源于此。耶鼓励他的门徒"你们是世界上的光,你们是世界上的盐。"可见盐的可贵。但撒了盐也有解法"拿一些盐从左肩膀上撒向后面,不祥便解除了。
7、碰响水杯
有些英国人认为吃饭时刀叉碰响了水杯,不去中止,便会招来不幸。所以在英国人家里吃饭尽量避免刀叉碰撞出声。万一如此,赶紧用手捏一下叫它停止作响,以免主人介意。
8、海潮
英国是岛国,沿海居民自古把海潮的起落与祸福休咎联系在一起。沿海的人认为涨会有好运,落则会有不幸。
9、镜子与百叶窗
在老一代英国人中,有人认为打破镜子预示家中要死人,或有7年的不幸。自古不少民族认为镜子里可以看到神的旨意,如打破镜子就表明不叫那人看到未来。如家中办丧事,有的人就把镜子翻转过去使之面向墙壁。他们认为在镜子里看到了死人,则自己很快就会死去。还有,如果百叶窗突然不关自合,有人认为家中将有丧事。因为守丧的习俗是把百时叶窗拉下保持室内黑暗以示哀悼。
数字与日期
13被子认为是不吉祥的。请客时避免宾客13人,大的活动不安排在13日,饭店没有13号房。13中出了个叛徒,耶和12个门徒吃了最后的晚餐。7的说法不一,现在大多认为它能招来好运,因此有lucky seven之说。还有人认为星期五不吉祥,如果又是13号,那更是诸事不宜。来由是因为耶的受难日是星期五。
 
以上即是我们小组的研究成果报告。总而言之,学习英美背景知识,锻炼和培养了我们的英语能力,使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大大提高了英语水平,使我们在英语通向素质教育的成功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