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理念下“张法”教学模式的拓展与延伸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英语论文教学论文 手机版


福建省福州市第三十六中学 卢济建
福州三十六中学原来是一所区办中学,2001年9月改制为“公有民办”学校。从1997年9月开始,我们参与了全国“九五”重点课题“张思中外语教学法”的课改实验,全校所有班级在外语学科都进行了“张法”教改的实验工作,并坚持到如今。现在我们仍在参加全国“十五”重点课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与课程标准实施研究》的课改实验工作。
“张法”解决了教师在实施课程改革中对具体教学过程和组织方式感到茫然所带来的困难,课堂教学模式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符合最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和《英语课程标准》基本理念。
张思中外语教学法是英语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成功的实践和经验总结,它真正从以往脱离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实际环境的教学法中解放出来,开创出一条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素质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并促使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学习英语的方法和良好习惯延伸到课外,成为一种有生命、有激情、有效率、充满人文精神的课堂双边互动的教学实践。
在几年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认真学习、领会、理解、贯彻执行“张思中十六字外语教学法”,不断实践、探索,取得明显成效。2001年12月,福建省教科所授予我校“福建省张思中外语教学法教师培训基地”。据不完全统计,几年来,接待、培训来自全省共30多个市、县、区甚至深圳、广西等地的教师300多人次,公开观摩课活动700多人次。福建省教科所庄所长这样评价说,三十六中是“张法”的播种机,把张思中老师的教学法播种到全省的各个角落。
一、“张法”创新观点与课程标准理念的统一。
“张法”最重要的精髓是创新,正如张思中老师所说的“创我者生,学我者死”,因此,创新理念是“张法”的最根本标志。《英语课程标准》以及新课程从强调教师、教材,到强调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四个要素的整合,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生成的、实践的环境,是四个因素相互之间持续互动的动态过程。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张法”倡导的体验、参与、交流、竞争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新观念。
1、“张法”倡导实现传授者角色转化。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张法”倡导要改变过去片面强调知识传授的方式,形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由重传授向重发展转变,由“齐步走”向根据差异因材施教转变,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由单向信息传递向立体多向传递转变。
2、“张法”倡导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张法”认为,教师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是教师角色的一个本质转变,教师要努力帮助学生选定适合的学习目标,并确认与修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采取的途径。指导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营造良好的教学情景,引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建立一个民主平等,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互相交流,与学生分享体验与感受;与学生一起探讨、研究、不断修正提高自己。
3、“张法”倡导教师应成为教学的研究者。
“张法”认为作为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最能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也有能力对自己的教学进行研究,探索和改进。教师有亲自实践的经验,力图经过自己的研究与努力并通过与同事的合作,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因此,教师要以研究者的心态参与到教学中去,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对自身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对获得的经验及时进行总结,形成规律。没有一个教育家是坐在研究室成为教育家的,而是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探索与验证才成为教育家。
二、“张法”教学模式的拓展与延伸。
课程改课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因此课堂教学改革就成了课程改革的关键。初中英语课程的目标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培养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讲,英语教学要构建旨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习模式和教学模式,新课程的教学观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学;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张思中外语教学法”所包含的素质教育基本观念与《英语课程标准》完全一致,因此我们在实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拓展、创新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I)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
不论新教材“Go for it” 还是JEFC教材的编排体系都突出语言的交际应用功能,从听说读写等方面都贯穿着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注。所以,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充分发掘学习主体的内在潜能,激发自主求知欲望至关重要。
(一)培养兴趣,开发自主学习的潜能。
兴趣是个体的认识倾向,这种认识倾向使人对有兴趣的事物积极地探究,并带有情绪色彩和向往的心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解决了教学的根本问题。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说的正是这个道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努力创设良好的、生动活泼的、生机盎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激发他们自主求知的热情。这种积极的情感状态不断鼓励着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学习。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产生良好的学习心理效应。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情感和思维的交流,师生关系直接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和意志,影响着学生的认知活动。如果情感上有了障碍,将会大大影响学习效果。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在情绪高涨时,可以发挥80%—90%的才能,反之只有20%左右。初中生因思想尚未成熟,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往往带有情感因素,渴望得到老师的关爱。教师爱护、了解、尊重学生,及时与学生沟通,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在学生身上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习主人翁意识。
课堂采用多元化教学,通过学生的参与、互动、体验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得以不断提高,树立学习主人翁意识。
鼓励学生大胆运用所学交际用语进行生生交流,师生交流,学生全程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体验课堂教学全过程的价值和乐趣。
课堂教学引入激励机制,发挥激励机制的积极作用,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调动学生智力与非智力因素,使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用小组竞赛方式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这样,课堂上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积极,发言踊跃,课后学习更加主动自觉。促进学生间的互帮互学,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学习兴趣倍增。
(二)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以往教学侧重于教师的教,如今《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的学,强调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以往更多关注的是学习的结果,而忽略了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存在的问题,养成学习的依赖性,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对新知识掌握缓慢。所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式,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开发学生自主学习潜能的关键,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达到“教是为了不教”。
1、帮助学生科学地进行单词识记,突破语言难关。
对初学者来说,学习英语的最大障碍就是识记单词,科学地进行单词识记非常重要。“集中识词”要根据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基础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对于程度较好或有一定基础的学生,相应要有较高的要求;相对较差或没有基础的学生关键要过好拼读关。训练学生的拼读技能,提高记忆能力是集中识词的主要目的。当我们突破了单词记忆难关,就为自主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学生也树立起学好英语的心理优势。这种潜移默化的能力培养,对以后学生学习的潜能的发挥起着重要的奠基工程的作用。
2、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掌握学习主动权 。
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曲”。预习是学生自我学习、探究、思索、发现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要比复习来得重要。教师应鼓励、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如预览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把握语言项目,听录音、朗读课文,勾画、整理“知识点”等等。教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借助工具书及辅助教材,去感知、领悟课文语言材料,寻找语言内在规律,探求、发现语言知识上的障碍,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为课堂上主动参与语言实践做准备。学生一旦养成了预习的习惯和能力,就找到了学习英语的途径,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并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鼓励学生互帮互学,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
学生学完一堂课,通常要进行笔头强化练习,及时反馈,以巩固知识,补缺补漏,实现知识迁移,增强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在作业的批改和个别辅导上,我们尝试了以下方法:(1)教学中多给学生当小先生的机会,培养教师助手,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互帮互学,提高学习效率。(2)让学生参与批改作业,做反馈记录,给他们充分施展才能的机会。(3)改变测试方式。 自测、自评、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统测、互评、合作学习,优势互补;小组抽样,集中点评等。培养学生不依赖老师的学习习惯,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小组活动中乐于与他人合作,互帮互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样老师从机械、繁杂的作业中摆脱出来,实现教学的良性循环,提高课堂效率,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广大的空间。
(II)探索新课程理念下课外作业的新路子。
怎样科学、合理地布置课外作业,加强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尝试的一项改革。如何让学生对英语课外作业不反感,不带着负担去学习这门课程,而是带着轻松、积极的心境进入学习,觉得学习并不难,从而产生求知的信心,去挖掘自己的潜能,去深入学习。通过实践探索,我们总结如下几条。
(一)作业的布置与指导。
1、听说作业的布置。课后听说作业是课堂听说训练的有效延伸和重要补充,能够进一步巩固课堂听说训练的成果,听说作业训练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1)要求课后听磁带录音,预习新单词。并利用课文录音磁带模仿跟读、对比朗读,纠正语音语调,做到正确理解所听材料。
(2)要求课后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表演课文对话、小品或短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锻炼和提高学生听说能力。
(3)每堂课前进行俩俩对话和free talk或2-3分钟的小演讲,要求事先确定好主题,作好准备并拟成文稿,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4)有条件的学生,可以指导他们收看一些浅显趣味的英语广播影视节目,收听英文歌曲。
(5)要求学生利用起床、吃饭或睡觉前的零碎时间做无意的泛听练习,培养语感。
2、阅读作业的布置。
实践证明,足量的阅读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教师除了要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精读外,还要对学生进行泛读的训练。教师要精心挑选几种英语读物,向不同水平的学生推荐,让他们自由选择一、两本作为课外阅读的材料。也可以建议一些程度较高的学生到网上查寻最新版的适合自己的英语读物,下载后供其他同学一起分享。例如,寒假时,布置每位学生在这期间阅读10篇英语读物作为寒假作业,在这过程中选取两篇最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并且是以前没有读过的阅读材料,打印成书面作业交给老师,老师经过筛选后,选取部分作业编成冊,分发给每个学生作为阅读测试作业,并在旁边注明由“王小明同学供稿”。被选取的同学喜出望外,学生阅读积极性自然也高。这样一来全班同学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阅读量大大增加,平均每人一学期阅读80篇阅读材料。在增加阅读量的同时,也不要忘了对学生阅读作业的指导。
(1)阅读材料由短到长,由易到难,日积月累,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阅读水平和能力。
(2)对一些较长的阅读文章可采用复述的形式,抓住文章的大意,培养概括和综合能力。
(3)阅读文章的同时可作相应的摘抄笔记,记下好词、好句和好段。在可能的情况下还应做到朗读背诵,培养语感,增加熟练度。
3、书面作业的布置
传统的书面作业,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被动地完成。这虽然能巩固所学的知识,但不利于发挥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除了布置学生做一些抄写和练习题,还可以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进行初步的写作训练,如用英语写一些应用文和英文日记,也可以根据某一主题写小作文。这样学生要完成作业就要注意观察日常生活,考虑所学英语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就会查阅相关的工具书,不断提高英语语言思维的能力。教师布置作业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应选择有针对性的习题,这样才能有效的巩固所学知识。
(2)不要布置太多的作业,因为学生反感题海战术,题型要多样,避免单调枯燥。
(3)注重练习的双基性,不要太深太难,要给学生以成功感和自信心,练习的目的在于巩固和掌握知识与技能,不是要难倒学生。
(4)当学生出现两极分化后,作业最好分层次,让各类学生均能学有所得。
(二)课外作业的检查和批改。
作业布置了,就要及时检查,并做出批改。这样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作业批改方式除了教师全批全改外,还可采用多种不同方式,使学生产生新鲜感,而不至于总是处于被动状态,我们尝试以下几种做法。
(1)大体检查性批改。这种方式多用于作业量大时,或那些常规性作业,如寒暑假作业、单词和短语的抄写等。检查性批改能督促学生完成作业,防止个别学生偷懒。
(2)辅导性批改。对于一些必须过关的难点、重点作业,如写作训练等,尽量采取面批。面批可当面指出错误,当面为学生设疑、释疑,帮其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掌握好知识,也有利于师生间的沟通,增进感情。
(3)学生互改。可以是同桌互改、四人小组集体批改、组长批改等。这样学生很容易找出错误,不但对别人的错误引起重视,而且也容易学习到其他同学的长处,想法追赶,提高了学习效率。
(4)学生自改,老师考察 一些出错率较高的练习,纠错后要进行再强化训练和巩固。方法是同一题目学生说出答案,然后说出为什么要这样解答。这种方法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优生作业评改团。当老师忙不过来时,可让优生批改一些机械题,如听写作业,单项选择等。
(III)精读泛读,内外兼顾,全面训练
阅读是培养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能力,是学习外语的重要目标之一。初中阶段加强阅读训练可以为学生创造大量获取语言知识和大量运用语言的机会和条件,在课内外的阅读学习中培养学生对语篇进行分析、综合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学会欣赏英语文学作品的美,陶冶学生的情操,进一步了解和熟悉英美的文化习俗,以及这些习俗产生的语言交际习惯和规则,学生就能更准确的理解和运用英语,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中学英语阅读能力要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课内精读,综合发展。
教材的篇课文都是经过精选,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每个单元的内容都围绕着一个主题,这些内容串起来刚好是一篇完整的话题,是我们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首选材料。同时课文是精读的综合,它将语音、词汇、语法及各种知识揉和在一起,因此把课本作为精选的阅读材料越来越成为培养学生阅读和自学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所以教师应立足于课堂,把课文作为精读的原著来教,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这里以BII U3 Autumn Festivals为例,阐述如何利用课文整体教学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介绍整个单元文章的背景。因为整个单元是一个完整的故事,由三个对话及一个e-mail组成,所以教师备课可以把四课串起来介绍,教师要认真备课,精心安排Presentation这个环节。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介绍、对比“Mid-autumn Day”和“Thanksgiving Day”。由于“Mid-autumn Day”对我们中国学生来说比较熟悉,所以可以让学生来介绍中秋节。经过小组讨论后,学生上讲台看图介绍我们中国人是如何过中秋节,然后由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对于感恩节,学生一般比较陌生,教师可以利用课本现成图片导入,让学生对这个节日有个基本的概念,然后利用表格区别这两个节日的相同和不同之处,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两个节日的认识。表格如下:
Mid-autumn Day Thanksgiving Day
相同 Families get together . Families get together .
have dinner have dinner
不同 food mooncake turkey
celebrate the moon the harvest
moon The moon is the roundest at this time of year. Maybe the moon is not the roundest at this time of year.
2、整体泛读训练。通过以上的比较,学生对这两个节日有了一定了解,接下来让学生分段阅读文章。运用三环五步教学法中的语篇整体输入进行整体感知。当学生阅读完一个对话后,教师就可以提出几个问题来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比如进行判断正误的练习:
(1)We call zhong qiu jie Mid-autumn Festival. (T)
(2)There are the same kinds of mooncakes at the store. (F)
(3)The mooncakes are small round cakes with meat, eggs, nuts or something sweet inside. (T)
3、分段精读。当学生阅读完文章,对总体有了个初步的认识后,就可以在预习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分段精读。运用三环五步教学法中的课文局部探究法对文章进行精读训练。听磁带,朗读对话或e-mail后,通过抢答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找出语言点,自己解释,同学和老师进行相应的补充。每个单元都可以通过以上的几个教学步骤,逐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口、笔头训练,培养能力。采用值日生汇报或演讲竞赛等形式让学生上讲台复述所阅读的文章,或者分角色进行表演来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如本单元的几个部分可以连成一气表演,由一个男生当讲解员,由三个女生分别扮演Han Mei,Lucy 和Lily,适当准备一些道具,如mooncakes, 道具turkey 等等。一个单元教完以后,要求学生用所学的内容,以书面的形式写一篇有关“Mid-autumn Day”和“Thanksgiving Day”的短文,进一步巩固加深阅读理解能力并学以致用。
(二)课外泛读,有的放矢。
中学英语阅读除了“课内精读”,还要进行“课外泛读”。若只是单一的依靠课内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不够的。每学期的教材只有十来篇课文,因此对于学生来说,阅读量太少,各种语言现象的重现率偏低,难以培养起学生较高的阅读能力。为此我们也应加强课外阅读训练,把课外阅读作为课文教学的补充、延续和深化,为学生创造大量获取语言知识和运用语言的机会和条件,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习新知,发展能力。
1、选择恰当的阅读文章。教师应该有选择的为学生挑选适当的阅读文章,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课外阅读”的作用。在选择课外阅读文章时,教师应注意几个方面:第一、选取的文章要短小精悍、幽默、生动有趣,这样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提高阅读效果。第二、选取的文章的内容、句型、惯用法等最好接近所学的教材,语言知识的重现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知识点的记忆,一举两得。第三、文章的选择要由易到难。对于难度稍小、生词量较少的材料,学生容易把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产生成功感,越读越爱读。如若过多的选用学生力所不能及的文章,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第四、文章的题材要广泛。文章最好要涉及到国内外文化习俗、天文地理、世界名人的趣闻秩事、人口问题、环境保护、教育改革、信息技术等等。在阅读这些文章的同时,学生能够增长见识、开拓视野,同时也加深对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的了解。第五、阅读训练需要达到一定的数量,有一定的数量才能保证一定的质量。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仅靠几篇蜻蜓点水的阅读材料是不能奏效的,只有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飞跃。
2、控制阅读时间。有的学生在阅读时总是喜欢慢理斯条,不受时间限制,一句话琢磨上半天,这样阅读的效率太低、速度太慢,会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平时要加强限时阅读训练。方法是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要求他们完成一定的篇数,最好一次三到四篇。刚开始时可以放宽时间,然后逐渐根据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及文章的难易调整时间。这样有的放矢,不断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显而易见。
3、从文中汲取词义。要让学生学会根据上下文理解文章的大意,不能一碰到陌生的词汇就查字典。阅读中会接触到大量的词汇,经过集中识词后,许多词汇对学生来说已不再是生词。但即使已集中识词过,学生还是会遗忘,也有的学生太过依赖字典,一碰到不懂的单词就查字典,这样做短期来看学生能够比较容易理解阅读文章,但从长期来看,这样的训练会影响阅读的速度和学生能力的提高。因此,阅读前,教师自己应先“备课”,了解阅读材料的难易、生词量等,确定学生允许查字典的单词,有的单词可让学生通过上下文去猜,这种有目的训练方式,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阅读训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课外阅读训练应注意几个问题。
1、训练阅读能力的同时,狠抓词汇基本功。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认为无论《英语课程标准》是否要求,只要在阅读中常见常用的词、短语都要在平时的学习中进行积累,读完一篇文章后要进行一定的摘抄。通过大量阅读文章,反复出现这些单词、短语,也能有效地加强学生对这些单词、短语的记忆,增强集中识词的效果,不断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2、注意解题技巧。一般学生在拿到文章时,就直接浏览,然后开始答题,答题时重回文章寻找答案。这样的训练,不是对整篇文章大意、中心思想的理解,不是对文章的感知,而是在文章中找问题的答案,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因此最好在拿到题目时,要求学生先看题目,用较快的速度浏览一遍,了解文章的大体意思后,带着问题看文章。在阅览时不要逐字逐句的翻译,即使有些句子翻译不好也没关系,可以根据上下文来解释理解大意,不能停留在个别字词上,而浪费时间。完成问题后,最后再通读一遍文章,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3、以文章中的观点去思考问题。要告诫学生在阅览时一定要认真,学会以文章中的观点去思考问题。要找出文章的中心大意,学会欣赏英语的经典文章,享受阅读的乐趣。
4、注意文章的分析。有的学生对阅读靠的是“蒙”,没有深入的理解文章。教师在讲解文章的时候要注意文章的分析,对易混淆学生视线的句子、典型的错误更要仔细讲解。如若碰到学科渗透性比较强的文章,教师最好在讲解之前,稍微介绍,让学生对此有个概念,这样学起文章来比较容易,能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总之,阅读就是把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落实于语言的实践活动,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把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通过两手抓—一抓“课内精读”,一抓“课外泛读”的阅读训练,把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落实于阅读实践中,持之以恒,一定会取得理想的阅读效果。
(IV)拓展“张法”评价的新体系。
教育评价和测量的功能在于促进教学,不再仅仅是甄别和选拔学生,而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张法”倡导发展性评价,突出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评价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要体现尊重与爱护,要关注个体的进步与需要,要注重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如何恰当地运用考试、考查的方法,使之成为激励性的评估手段,我们以“张法”因材施教,分类推进原理对英语评价制度进行探索改革、创新。
1、改革单一笔试形式,进行多项语言能力的分项考查。
实行分项考核,可以提供学生更多实践和成功的机会,改变了“一纸”定优劣的情况,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就能得到进一步发挥。我们根据不同教学阶段安排不同的单项或多项能力的测试,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如集中识词结束后安排单词竞赛和俩俩对话竞赛,在半期考笔试基础上分别增加口语和听力测试,并列入考试的常规。
2、 开展学生的自测与互测。
学生的自测是用教师命题的诊断性测试卷进行,一般不记分,主要作为学生自我评价的手段,检查发现自己一阶段以来知识和能力的缺陷,并填写好有关错误情况分析,及时订正、总结和反思。另一方面教师根据提供的信息反馈,及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或调整教学的目标和进度。学生的互测主要以学生自己出题在同座位俩人之间进行,如进行单词识记测验、对话背诵、专项语法知识测试等,也可按学生考核小组由组长主考,如背诵课文、完成口语作业等。让学生扮演教师的角色考查别人,并且通过编写考题,进一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学生互测评定的成绩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并作为半期考、期考激励分数。
3、淡化平时考试成绩,允许学生重考。
教师要淡化平时的小测和单元测试卷面成绩,不给学生造成心理负担。例如,我们尝试以红花、红星、红旗等来表示学生学习的等次,以激励为主,如果学生对自己考试的成绩不满意,允许和鼓励学生申请重考、重考仍不满意,还允许第二、三次申请再考。这样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就会主动查找错误原因,认真补缺补漏。由于提供更多考核成功的机会,克服一部分学生失败的心理定势,就会使更多的学生进入成功者行列。
4、注重过程评价,激励学生主动参与。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每节课几乎都开展各种类型的竞赛活动,它反映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量与质,这种注重过程评价的方式,应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它能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认为有了良好的参与过程,就一定有好的教学效果。在半期考、期考时,根据各小组竞赛分数累计的名次,同时把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及平时学习态度、作业情况、合作竞赛等进行综合评价,计入总评成绩,占学期成绩40%。这些举措的实施进一步激活了课堂气氛,学生相互促进,相互竞争,达到共同提高。
5、采取成绩加评语的方法,全面评价学生学科成绩。
第二课堂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延续和深化。它给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机会。在评定学生学科成绩时要将学生参加各种竞赛的名次及参加各种英语活动的情况附在成绩后面并加上鼓励性评语,激励学生“能飞则飞,能跑则跑”,给学生全面综合的评价。 我们定期开展的课本剧表演、讲故事比赛、英语角等活动都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英语才华的舞台。
我们在教学质量评估方式和手段上进行改革,建立起一套激励性的机制,这为全面推进英语学科的素质教育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些举措打破了教育评价“一卷定高低”的局面。实践证明,多一把尺子就多了一批好学生,只有实现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就能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成为优秀者。
(V)实现“张法”与新课标任务型英语教学活动的统一。
“Go for it!”这套新教材采用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融汇话题、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形成了一套循序渐进的生活化的学习进程。新教材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词汇、语法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的培养。活动课充分体现了教学内容上的综合性、实践性,它与新教材形成整体,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相得益彰。
活动是任务型教学的关键所在,是学生实现听说读写能力提高的可靠保证。英语活动课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动脑动口的习惯,发展个性特长,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对英语的浓厚兴趣,让他们带着愉悦的心情主动积极地学英语。英语活动课的组织与效果关系到任务型教学的成败。我们把“张法”灵活地运用于“新目标英语”的教学实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并取得良好的效果,现简要阐述如下。
1、任务型教学是语言实践,与活动密不可分。英语活动中使用的语言应是经活化后的语言。动是第一位,动了才能活。
(1)活动的要求:把文字活化为话语。既把教材提供的语言材料通过教师言语行为或录音、录像活化为有声有色的话语,让学生全面感知信息。把教材活化为实际生活,即把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设计成语境、情景进行练习,把课本中的对话变为学生想说的话题,那么学生的语言学习就自然流畅了。把教学活化为交际,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过程要交际化,让学生亲身实践,在生活中掌握语言。
(2)活动的形式:完成任务型教学需要两种能力的训练,即语言知识的训练和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前者重在掌握语言的形式结构,后者重在实际运用。所以按教学过程划分,英语活动可分为:①理解活动②操练活动③模仿活动④模拟交际活动⑤交际活动。
(3)活动的特点:在英语活动课中,学生始终处于动态之中,居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他们参与活动的设计、策划、准备,以及活动的总结。这样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自主意识,发挥主体性,真正成为活动课的主人。
2、任务型教学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思想和交际的能力。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英语表达和交际能力差,学生要传达某种信息或与别人进行交流时一般总是先用母语进行思维,然后再将单词一个个地套进去,表达出的英语就是中国式的英语。
3、完成任务型教学,活动是过程;要顺利展开活动、完成教学任务,前期训练至关重要。前期训练主要是指学生拼读能力的训练和开口大声讲英语的训练。《“张法”集中识词读本》为这方面的训练提供了必需的教材。三四十个生词因为重读音节的相同发音而归集在一起,由易到难,让学生自我发现并掌握基本的拼读规则,逐渐培养学生的拼读能力。每一天的俩俩对话是训练大声说英语最有效的途径。因为句型简单易懂,哪怕基础不好的学生也会信心十足地完成背诵。通过一个阶段行之有效的训练,学生的口语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
4、英语活动课的形式。根据课堂教学的内容,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形式。如:学唱英文歌、绕口令、接龙、竞赛、课本剧表演等。学唱英文歌既能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又能锻炼口语发音,美化语音语调,在歌曲中适当加上些动作,可以使一整节英语课充满朝气和活力。绕口令训练语音语调和语速,一连串的绕口令可以让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过来;以 4人为小组的表演,是任务型教学中基本上每课都要用的,它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促进孩子间的互助友爱,还活跃课堂气氛,个个参与,人人表演,互相学习,互相观摩,取长补短,是不可多得的一种活动形式;同时把小组竞赛贯穿一节课的始终,各种各样的竞赛好比是强心剂,使学生一整节课都处在兴奋状态。
5、教师在任务型教学活动课中的作用。教师扮演着总导演的角色、编剧角色、演员角色、观众角色和评委角色。一堂活动课的成功于否与英语教师的功底与自身素质是分不开的。在每堂英语活动课前,教师应当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认真分析所教课程与活动课的联系,分析学生的知识水平现状,以及在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当及时肯定成绩,指出不足。教师应当编排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供学生在活动课上使用。在活动中教师可以参与表演,与学生打成一片增加亲和力,融洽师生关系。
总之,任务型教学的英语活动课,为学生提供一个英语表演的舞台。将部分学生从消极学习英语的态度转变到积极的态度上来.活动课以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培养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促进新课标英语的全面实施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坚持“张法”课改实践,成效卓著。
“张法“的教改实践给我校英语教学带来新景象,不仅有效地提高了英语教学质量、更新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而且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真正起到了锻炼培养教师队伍的目的。我们最大的收获:一是每位教师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变化,他们都以愉悦的心情、饱满的精神感染学生、教育学生,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及理论水平不断得到提升。二是课堂活了,学生动了,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课堂上有合作、有竞争、有质疑、有表演、有争论、有深思、有困惑、有猜想、有笑声、也有欢乐。
1、我校原是一所区办中学(现改制为“公有民办”),在众多一般校、区属中学、县级中学“张法”实验中具有代表性,按市教育局和市教育学院的要求,我校作为教改实验的窗口,1997年9月至2000年6月,举办市、区级以上“张法”公开课达30多节,来校听公开观摩课的领导、专家、老师达500多人次。
2、2001年6月,台江区教育局在我校召开全区推广三十六中“张法”研讨会,推广我校中英语学科“张法”教改的成功经验,并专门编辑一本《“张法”课改研讨论文集》。
3、2002年由福建省教科所组织的“张法”优秀论文评选中,我校唐蓉老师的论文《谈自主学习潜能的激发》获三等奖,林秀榕老师论文、教案等也收入《构建有福州特色的科学教育体系》论文集中。
4、2002年5月我校被评为“福州市教改实验先进学校”并授予牌匾,我校卢济建、黄颐、林秀榕老师被评为“福州市教改实验优秀教师”。
5、2001年7月1日福建省教科所庄所长,福州市教育局中教处严处长,市教育学科何兹基老师等来临我校听课、调研、考查,对我校教改予以充分肯定和鼓励。2001年12月31日福建省教科所授予我校“福建省张思中外语教学法教师培训基地”。
6、2001年9月13日,市教育局严处长、市教育学院何兹基老师及连江县16位英语教师来校听黄瑾老师和唐蓉老师的“集中词识”课;2001年9月14日省教科所庄所长,邱得彬主任,市教育学院刘松林副院长、何兹基、林志鹏老师、区进修校教研员卓奇芬老师再次来校进行课改调研并听了林秀榕老师公开课,对我校的课改工作再次给予肯定。
7、2001年9月25日至30日我们承担来自厦门、泉州、石狮、上杭、古田等市县共24位来我校进行“张思中外语教学法”的培训工作,共开课120节;2001年10月15日-19日,我们承担来自仙游、漳浦、泉州、连城、沙县、上杭、永安等市县共22位来我校进行“张法”的培训工作,共开课110节,我们采取全程跟踪的方式进行培训,深受好评。
8、2002年10月30日至11日,我们承担来自福鼎、古田、仙游、莆田、永安、泉州、屏南、武夷山、漳浦、邵武、南安等市县共66人“张法”的培训工作,其中有两位来自深圳的教师,承担培训公开课的教师是卢济建、林海音、黄颐、林秀榕、庄黎、邱仲玲、唐蓉、黄瑾、共开课20节,听课节数210多节。2002年11月14日,卢济建、邱仲玲、庄黎三位老师承担“张法”公开观摩课任务,开课3节,听课27人。
9、2002年12月17日,在福州市教育局、教育学院举办的“福州市国家教委课题子课题模式课展示中,我校青年教师庄黎代表我校初一课改组在市教育学院附中借班上课,中央教科所张志远主任亲自听了庄老师的课,她的课受到张主任及30多位到场听课的老师一致好评。庄黎老师的课被评为福州市“十五”课改优秀范例课,刻录成光盘,送到各校,作为课改示范课,在评选优秀案例中获全市第2名(全市共30人),并于12月27日被邀请到福清文武私立学校借班上课,再展课改风采。
10、2003年9月12日,我们承担福州市教育局“十五”规划课题指导小组的任务,举办“初中新目标英语”研计公开观摩课,开课教师林秀榕、王清治、倪晓芬接待来自闽侯、闽清、永泰三个县英语教研员及课改实验教师75人,听课节数150节。
11、2003年10月13日至14日,我们再次承担省教科“新目标英语暨‘张法’观摩研讨课”,担任这次公开课的教师是卢济建、林秀榕、王清治、倪晓芬、邱仲玲、庄黎。我们接待来自武夷山、仙游、屏南、光泽、浦城、平和、东山、福鼎、古田、霞浦、龙海、泉州、德化、南安共56人,另外还有两位远道而来的广西柳州市第三十九中的教师。这次课改研讨原定是13、14日两天,但这两位柳州市的老师13、14日培训结束后,15-17日三天仍逗留在我校,每天最少听2节课,课后与授课老师探讨课改心得,10月17日上午听完第一节课后,才依依不舍地离开学校,然后赶往火车站,乘坐上午10点的火车回广西,她们说要把福州的课改经验带回去。另外,从来我们学校培训的外地教师中,有的老师每次都来参加培训,每次都有熟悉的身影,他们这种谦虚好学,为课改孜孜不倦追求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们,让我们感到欣慰,同时对我们来说是动力,更有压力。
12、坚持课改、成效显著,我们形成以“张法”为龙头,带动其他学科共同进行课改的新局面。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特别是英语学科,历年中考成绩均列福州市同类校前茅,受到学生、家长的好评。
13、2004年3月和4月,我们两次承担福州市教育局、市教育学院培训任务,对福建省永泰县65位教师进行“张法”及新课改的培训工作,深受好评。
14、由于我们“张法”课改的显著成效,从2001年9月-2004年4月福建省教科所、市教育局、市教育学院多次邀请我校林秀榕、庄黎、倪晓芬等老师到福清市、南安县等进行课改现场借班上课,回答有关课改方面的问题,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15、2003年5月学生参加全国“第五届思中杯阅读原著翻译竞赛”,一人获一等奖,三人获二等奖,一人获三等奖。2003-2004学年,获本区课本剧表演、讲故事比赛,获一等奖三人次,二等奖二人次,三等奖一人次。

2004年4月于福州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