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Unit 4 Numbers in English |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英语教案 → 教学设计 手机版 | ||||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通过本单元教学,使学生初步掌握从0~16的基数词,并能运用所学句型,对10以内的加法进行问答;能准确地表达自己的年龄,年在班级,并就同学之间的年龄,所在班级等进行提问和应答。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基数词(0~16)。 2。句型:1)What's 1 and 2? 2)How old are you ?3)What class/row are you in? 三、课时安排 本单元共4课时,每课1课时。 第十三课Lesson Thirteen 一、教学内容 1、词汇(略) 2、基数词(0~10)。 3、句型:1)I'm Number 2. 2)Are you in Row 4? No,I'm not. I'm not.I'm in Row 6. 二、教具 录音机;数词卡片(0~10);写有一些汽车牌号或电话号码的卡片;小黑板。 三、课堂教学设计 1、复习句型:What's this in English?It's a… 2、复习已经学过的基数词。放课文第一部分录音,教师边放录音,边出示数词卡片,学生跟读,反复几遍。 教师领读数词,学生集体跟读,从0~10的顺序出示卡片,然后打乱顺序,学生集体认读;之后,叫学生个别认读教师所出示的数词卡片。 3、认读课文第二部分的汽车牌号。可两人一组练习。叫几个学生单独认读,教师再出示自己事先准备好的其他卡片,由学生认读。 4、教师手持学生记分册,按记分册上的顺序叫几个同学,并分别说:You're Number 1. You're Number 2.You're Number3 再让学生用I'm…的句子重复。 教师手指第一排座位,教row这个单词,并依次让学生说Row 2,Row 3等。 教师再从第一排、第二排分别叫起几个学生,用英语说: T:You're in Row 1.You're in Row 2. 让全班猜一猜以上句子的意思。并分别让刚才的几个同学用I'm in …的句子重复。 请一位同学(学号在10以内),介绍自己的姓名,学号,座位等。 5、放课文第三部分录音,学生跟读。反复几遍后,教师可再叫几个学生模仿录音内容向全班自我介绍。 6、教师随意叫起一位坐在前排的同学,使用他(或她)的真实姓名,与该学生进行以下对话: T:Are you… S1:Yes,I am. T:Are you in Row 1? S1:Yes,I am. 教师再从后排叫起另一位同学。这次,故意将姓名、座位等搞错,以便产生以下对话: T:Are you…(另一个人的姓名)? S2:No,I'm not.I'm…(真实姓名) T:Are you in Row 3? S2:No, I'm not. I'm in Row 7. 放课文第四部分录音,第一遍学生听,从第二遍起,学生跟读。反复几次。 7、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练习。 8、利用小黑板,指导学生抄写句子。讲解句子抄写中的要求,如大、小写,标点符号等。 9、布置作业 1)用英语简单介绍自己的姓名、学号(10以内)、坐在哪一排等;2)抄写课文第三、第四部分对话。抄写书后在本课中所列单词(从这一课起,对这些单词要求学生达到四会);3)练习认读从0~10的基数词,并能较流畅地读出课本第2部分中的汽车牌号(这些基数词可以暂不做书写要求)。 四、难点讲解 Numbers in English 英语的数词。 number一词的中文意思是“数字;号码”,No.是拉丁文numero的缩写形式,其意思与英语的number相同。因此教材注明No.=number.西方人使用No.是用其形而避其音。因此,No.仍读作/nQmber/. 一、教学内容 1、词汇(略)。 2、句型:What class are you in?I'm in Class 3,Grade 1. 3、学唱:The Number Song. 二、教具 录音机;基数词卡片(0~10);小黑板;其他一些写有诸如电话号码或汽车牌号的卡片。 三、课堂教学设计 1、复习从0~10的基数词。教师边出示数词卡片,边用What's this?的句型提问。 教师出示写有电话号码或汽车牌号的卡片,学生认读,可集体和个人形式相结合。 2、复习上一课的对话。开始教师可先用提问形式,逐步过渡到请同学用英语简单介绍一下自己。 3、启发学生根据英语中表示学号(Number…).座位(Row…)等特点,猜一猜表示哪个年级、哪个班的用语。教:class,grade这两个单词。 放课文第1部分录音,事先要求学生听好Ann在哪个年级哪个班。(如果一遍不行,这段录音可放两遍,并鼓励学生用英语答出) 4、重放这一段录音,学生跟读。 教师解释:What class are you in?引导学生说出:What row are you in ?等句子,并试着用英语应答。 5、两人一组,模仿Ann和Han Meimei之间的对话,进行练习。你好练中,可以互换角色。由于学生都是同一个班级,教师可事先指定某几行同学为假想中的X年级X班学生,以使你好练收到更好的效果。 6、放课文第一、二段录音,学生跟读、跟唱。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英语基数词(从0~10)的拼法。 7、处理练习册的习题。建议:第1题增加书写内容,即在数词之间的空白处,让学生抄写对应基数词的英语拼法。 两人一组,做练习2。教师叫两组给出自己的答案,同时要求学生填空。如果时间允许,在书面完成该练习后,可口头再读一至两遍。 8、布置作业 1)抄写课文第一部分对话;2)练习用英语介绍自己,增加所在年级、班级等内容;3)抄写练习册上对话。 第十五课Lesson Fifteen 一、教学内容 1、词汇(略) 2、基数词(11~15)。 3、句型:1)What's…and …?2)How old are you?I'm eleven. 二、教具 录音机;数词卡片;如有条件,可准备1个教学用大算盘,以便演示加法时使用。 三、课堂教学设计 1、复习基数词(方法同前)。 2、教11~15的基数词。放录音,并出示卡片,让学生反复认读、练习等(参考第13课教案)。 3、使用算盘,演示1+2,边演示边说:What's one and two? 引导学生给出答案: 反复练习几个加法,教师板书该句型,请一、两位同学到前面,边摆弄算盘,边用英语向全班提问。例如: S1:What's three and four? Ss:Seven! (如果没有算盘,师生可直接在黑板上写算术式即可)。 4.打开练习册,先做第3题。学生两人一组,仿照示范,完成对话,并写在练习册上。找四组同学给出自己的答案。(可以在班上开展小况赛,看哪组做得又快又准确) 5、练习朗读第1题中的数词及第2题图中的号码。 6、通过提问形式,请两三个同学用英语介绍自己(这一步实际上是检查上一课所布置的口头作业)。 教师用汉语小结:到目前为止,学生们怩能够介绍出的个人情况。启发大家运用这一阶段所学的基数词,还能表示什么?引导出以下句型: T:How old are you ? 用汉语解释这句话含义。放录音,学生跟读,反复几次。 教师询问几位同学的年龄,询问时,还可以用一般疑问句。例如:T:How old are you ? S1:I'm twelve. T:(转向另一同学)Are you thirteen? S2:No,I'm not.I'm twelve. 7、指导学生做练习册第4题。解释表格中Age一词。两人一组相互提问,并在练习册上写下答案。之后,请几位同学介绍一下自己的同组同学。 8、布置作业 1)练习本课对话部分,练习用英语介绍自己(增加年龄等内容);2)抄写1~15数词的英语拼法;3)完成练习册第3题,并抄写课文第三部分。 第十六课Lesson Sixteen 一、教学内容 1、单元复习。 2、小结be动词。 二、教具 录音机;数词卡片。 三、课堂教学设计 1、复习日常用语,练习用英语介绍自己(姓名、年龄、所在班级、座位等) 2、复习基数词,可使用事先准备好的卡片;复习歌曲:The Number Song. 3、说出电话号码。打开课本,两人一组进行练习;之后做练习册第2题,说出图中号码。 4、放课文第一部分录音,第一遍学生听,从第二遍起,学生跟读两遍。教师可将字母a写在黑板上,解释在第一部分的两组单词中,a的发音不同;启发学生观察两行单词的共同之处(都含有字母a)以及不同之处(第一行以不发音的e结尾)。在这个阶段,不必将有关语音知识介绍给学生,先让学生观察一个时期。现阶段学生发音能基本模仿正确即可。 T:这位外国老奶奶叫什么名字?当吴东问她多大年纪时,老奶奶告诉吴东她的实际年龄了吗? 放录音,学生试着回答刚才教师的问题。之后,教师讲解对话中其他生词含义用有关不得询问外国人年龄的注意事项。 再放录音,学生跟读。反复几遍。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扮演Wu Dong,另一组扮演Mrs Read;表演对话。如果时间允许,可请两位同学到前面表演。 6、指导学生过一遍复习要点(4),按该复习要点中所列的项目,小结be动词的完全形式,缩略形式,问题及答语。 7、布置作业 1)朗读练习册第1题;2)笔头回答练习册第4题中的问题,将答案填在表内。 8、小测验 1)听写几个字母;2)听写单词(不超出要求四会的范围);3)回答问题: a)What's your name? b)How old are you?c)What class are you in ?d)Are you in Row 4?e)What's three and four?(笔答)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 ||||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