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听力教学常见问题分析——从一次高中英语听力教学评优观摩课说起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英语论文教学论文 手机版


作 者: 葛文山 郭慧 刘桂岩
摘 要:本文以一次听力教学评优课为契机,指出当前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语言心理认知角度详细地分析影响听力理解效果的相关心理机制和生理技能,着重探讨改进英语听力教学和自我训练的方法。
关键词:听力教学;问题;分析;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改版后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Senior English for China)加强了对高中学生听力技能的培养,旨在改变我国英语教学在语言输入方面过分强调视觉输入(阅读)、忽视听觉输入(听力)的现状。本套教材每单元除了Reading和Integrating skills中的课文以及Speaking中的对话配置了录音以外,还设置两个听力练习。听力课文或是学生用书阅读文章内容的延续,或是本单元有关话题的扩充。语言材料的形式有多种多样,有对话、广播、采访、争论等等。听力活动的任务设置也形式各一,包括边听边画图、补全信息、判断是非、口头转述、确定要义等。
那么,如何利用好这些现有的听力教学资源是我们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推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改革,我市教委教研室特意把一次高中英语教学评优观摩课的课题定为SEFC Students’ Book 2A Unit10 Frightening nature中的Listening部分。笔者有幸参与并观摩了这次听力教学评优课。拟在本文中探讨其中几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它们的解决方法。
问题一:听力教学目标与要求不明确,对听力过程中的困难认识不清。
㈠问题具体描述
明确教学目标与要求是决定英语听力教学成功的首要条件。教师只有知道听力的教学目标与要求和了解学生在听力中可能遇到的实际困难,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设置由易到难、步步深入、符合学情的教学步骤,才能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但是,不少参赛老师在教案中列出的目标要求大多比较笼统,没有针对性。例如培养学生的听力、听懂全文、理解大意、完成任务等。无具体的达成目标,没有突出重点,也没有对难点进行处理。
㈡问题分析与解决建议
1.充分认识听力教学的目标与要求。《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为《新课标》)中对听力技能进行了分级描述,分为6级、7级、8级和9级(表1)。综观6—9级目标,就可以发现听力教学的主要目的:侧重培养听的策略和在听的过程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基本技能。它主要包括:⑴听大意和主题;⑵抓关键词;⑶预测下文内容;⑷确定事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已发表于全国核心期刊《中小学外语教学》(北师大,2005年第3期,第1篇),发表时,略有改动。
发展顺序或逻辑关系;⑸理解说话人的意图和态度;⑹判断语段的深沉含义;⑺评价所听内容;⑻听并执行指示语;⑼排除口音、背景音等因素的干扰,等。
表1 《新课标》对听力技能的目标描述
级别 目标描述
六级 1. 能抓住所听语段中的关键词,理解话语之间的逻辑关系;2. 能听懂日常的要求和指令,并能根据指令进行操作;3. 能听懂故事或记叙文,理解其中主要人物和事件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4. 能从听力材料、简单演讲或讨论中提取信息和观点。
七级 1. 能识别语段中的重要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推断;2. 能听懂操作性指令,并能根据要求和指令完成任务;3. 能听懂正常语速听力材料中对人和物的描写、情节发展及结果;4. 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谈话并抓住要点;5. 能听懂熟悉话题的内容,识别不同语气所表达的不同态度。
八级 1. 能识别不同语气所表达的不同态度;2. 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讨论和谈话并记住要点;3. 能抓住一般语段中的观点; 4. 能基本听懂广播、电视英语新闻的主题或大意;5. 能听懂委婉的建议、劝告等。
九级 1. 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演讲、讨论、辩论和报告;2. 能听懂国内外一般的英语新闻广播及天气预报;3. 能抓住较长发言的内容要点,理解讲话人的观点及目的; 4. 能从言谈中判断对方的态度、喜恶、立场及隐含意思等; 5. 能理解一般的幽默; 6. 能在听的过程中克服一般性的口音干扰。
2.正确把握好影响听力理解的主要因素。听力理解是一个内在的脑力活动,无法直接去观察和研究。但是,通过研究听者对所听信息的反应可以发现,影响学生听力理解的因素主要有以下方面:
⑴注意的稳定性。听的注意稳定性则表示一个人对听的内容不感到厌烦,注意力不分散而坚持听力活动的持续时间。人的注意稳定性呈“升—降—升”的变化模式,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持续时间一般约在15—20分钟之间,然后,注意力就会出现低潮,过一段时间后,注意力才能又一次出现集中的高峰。因此,在听的过程中,经常忘记或记不住一段听力材料信息的中间部分。如果对听的内容缺乏兴趣、存有偏见或听力活动时间过长,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分散。在实际听力训练中,如果学生集中注意力听50-60分钟,就会产生过度疲劳感。这就是在听力过程中经常出现“走神”、“思想开小差”等假听现象的原因所在。在实际的英语听力训练中,要考虑到注意稳定性的规律性,把整节听力课化整为零,分成约15-20分钟的小时段,加强对听力注意力的训练。
⑵听力思维的时效性。在听力理解中,语言信息的输入具有“流水线式”的过程性。听者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已输入的信息进行处理。超过了一定时限,势必影响到后面的信息理解。不像在阅读理解中,读者在碰到困难时候,可以“回读”或停顿思考。听力理解过程中时间的紧迫性与判断的及时性也同样会增加学生的听力困难。所以,必要的时候,教师要暂停播放录音,或重新播放,降低难度,给学生一个适应过程,慢慢地提高学生听力思维的时效性。
⑶时间变量,即语速、停顿和迟疑。语速是听力理解中决定性因素。语速太快,听者来不及反应;语速过慢则会给听者造成心理上的障碍,给人不真实的感觉,容易引起厌倦等情绪。不同的场合对语速要求并不相同(如表2)。不同水平的听者对语速有着不同的要求(如表3)。语速并不是一个在听力过程中独立作用的因素,它与材料本身的特点、听者的背景知识等密切相关。另外,迟疑和停顿对听力理解的影响是有利的、积极的。
表2 不同场合的语速要求
英语为母语者 165-180 wpm
美国广播采访 190 wpm
美国日常会话 210 wpm
美国一般讲座 140 wpm
表3不同水平的听者对语速的要求
200 wpm 中下水平的听者有较大困难
127 wpm 中下水平听者所需要的语速
145-185 wpm 对听力理解的影响程度不明显
⑷听力材料的类型。听力材料不同的类型也会听力理解造成影响。例如:⑴书面材料比口头材料更难于理解,因为它在词汇选择、句法结构等方面更为复杂,信息冗余度相对较小;⑵在理解的难易程度上,新闻最难,讲座次之,对话最后;⑶以时间为顺序的描述材料要比时间顺序被打乱掉的听力材料更易于理解;⑷有视觉支持(音像结合)的听力材料也易于理解。
⑸任务特征。听者对不同类型的任务有着不同的反应:⑴多项选择题要比以疑问词“wh-”提问的问句容易回答;⑵针对具体线索的提问比依据整体线索的提问容易;⑶概括理解和中综合信息比寻找某个特定信息的难度要大。
⑹听者的特征。听者的语言水平、背景知识、记忆力、情感因素和听力策略也是影响听力理解的重要方面。目的语的输入的记忆跨度(memory span)要比母语短。但是,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能成功处理英语的输入数量也随之增加。所以说,记忆时间长度是听者整体语言水平的标记。
⑺语言方面的困难。例如在《新课标》听的第9级目标描述中就指出,让学生“能在听的过程中克服一般性的口音干扰”。此外,语言方面的困难还包括语音、语调、单词发音在句中的变化,如连读、同化、弱化、失去爆破等;同时还有重音、口语语法结构、习惯表达方法等。
⑻听力过程特征。研究表明,中下水平的听者在听简易的材料时,一般交换使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法,但在听更难一点的听力材料时,则更多使用“自上而下”的方法。而中上水平的英语学习者更加注意较大的有意义的信息语段(meaningful chunks),只有在理解中断时,才将注意转换到个别词语上来。因而,在某个层次,“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有着微妙的相互作用。
⑼听力技能。大多数刚开始接受听力训练或听力任务(如听力考试)的人会有一种“焦虑感”,担心自己听不懂材料怎么办,即使听懂了一些而不会做题,又怎么办。引起焦虑的原因很多,但大部分学生是由于对自己语言知识和听力策略的运用信心不足而造成的。因此,应该在听力教学中要注重介绍听的技巧与策略。
3.本节课中的困难和教学目标设置。本节课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其主要难度在于:
⑴材料的语言特色。由于listening text是一篇英文天气预报,而“能听懂国内外一般的英语新闻广播及天气预报”在《新课标》中属于第9级听力目标,要求比较高。此外,听力材料没有贯穿全文的主线,其中的信息比较琐碎,各自之间的关联不大,而且还含有大量的与天气有关的英文词汇,例如typhoon, moist air, shower, thunderstorm, tropical storms, hurricane, etc.,以及很多飓风的名称(Erika, Arlene, Bret, Cindy, Dennis and Emily)。
⑵地理背景知识。Listening text涉及了美国地图、地区划分(the South, the Northwest, the Southwest, the Midwest, the East and the Northeast)和其他的地名(the Atlantic Ocean, the Great Lakes region, etc. )。
⑶信息量大(近400字),时间长(3分钟左右)和冗余信息多。学生记忆负担比较重,容易在听完之后因时间过长而忘了前面已听懂的信息。这要求学生必须在一定长的时间里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并能够获取特定的有效信息。
综合上述因素,本节听力课的教学目标可以分解以下几个方面:⑴了解美国地图,熟悉6大地区和主要州的英文名称;⑵认知相关天气词汇的英语单词;⑶确定各地区以及相应的天气;⑷培养学生怎样边听边记,排除冗余信息,跳跃障碍,捕捉主题和特定信息等方面的微技能;⑸熟悉英文天气预报的语言特点;⑹用所获取的信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问题二:教学步骤设计不够科学,活动形式单一,任务之间没有梯度
㈠问题具体描述
部分教师在听录音之前没有设置热身活动(warming up)。听的过程之中的任务形式过于单一,任务的难易程度不符合学情(英文天气预告对中学生来偏难),以至于课堂教学过程不够流畅或中断,有的参赛教师甚至干脆向学生公布listening text,把听力课变成了阅读课。听完录音后没有任何的“延伸”活动(Extensions),不能有效地通过听力活动发展学生说或其他方面的技能。
㈡问题分析与解决建议
为了优化听力教学,我们不妨采用听前(pre-listening)、听时(while-listening)与听后(post-listening)三个步骤来开展听力活动(表4)。
表4 听力教学中的主要活动
听前活动 听时活动 听后活动
明确目的;激发兴趣;熟悉话题;预测大意;处理关键词;布置任务。 听主题大意和捕捉细节信息;判断真伪 (冗余与有效信息);边听边做笔记;完成任务 (选择、填空、简答、连线配对、画图、判断、补全信息等);熟悉英语口语特点 (连读、重音等) 讨论;根据笔记写出梗概;根据所听内容进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根据所听内容进行口头或笔头转述或续写;
1.听前活动。
图式理论(schema theory)认为,听者或读者理解一篇语言材料的过程就是他们头脑中的图式与语言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在学生听录音之前,可以通过介绍环境、看图讨论、介绍生词、理解话题等热身活动,导入有关词汇和语法,激活与话题方面有关的背景知识,引导学生对听力材料的内容进行推测和联想。听前,教师还应该提出听的任务,让学生清楚听的目的以及听时他们需要做的事情。例如,在本节听力课中,我们可以设计以下听前活动:
⑴学生对美国的了解(Brainstorming)
u What’s its size/capital/population, etc.?
u How many states does it consist of?
u And how many states and big cities can you name?
u What’s the climate like?
u Who has been to the USA?
u What’s your impression of it?
⑵熟悉美国主要州的名称及其读音。简单一点的做法是先展现各州的中英文名称,然后教师领读。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教室电脑中预装好“金山词霸”软件,在“附录”里面既有美国各州中英文名称对照,学生也可以跟软件选读自己不熟悉的地名。
⑶介绍美国6大地区的划分。先以“我读你画”的形式,教师读出各地区所包含州的英文名,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在下面的美国地图上(表5)把他们分别画出来。完成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以“pair work”的形式进行巩固,一学生随意说出一个州名,让对方指出它所隶属的地区名称。
表5 美国地图
⑷比较和预测。让学生比较中国与美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图形状的相同之处,并预测美国全国的天气情况,会不会与中国的气候一样,出现南北和东西地区的气候差异呢?激励学生认真听下面的听力,验证自己的猜测。
2.听时活动。
从语言理解体系的两种加工体制来看,听力理解的方法可分为:自上而下(bottom-down)和自下而上(bottom-up)。“自上而下”方法是听者运用与话题相关的背景知识对听力材料进行的“宏观”处理,其主要的理解活动为:预测、推理、验证、修改等。与之不同的是,“自下而上”方法就是在词汇、句法、语义层面上对听力材料进行的“精加工”和“微处理”,相当于一个解码过程。主要表现形式有:⑴快速查验听到的材料,并确认熟悉的词语;⑵把语流切分与独立的音段,如把语流“theboywhoislyingunderthetree”切分成“the boy who is lying under the tree”;⑶通过语法特征把听力材料再切分为句子构件:〔the boy〕和〔who is lying under the tree〕;⑷确定听力材料的信息重心所在:… boy … lying … under … tree。
听力理解的信息加工有自动过程和控制过程之分。自动化过程的反应速度快,毫不费力,但必须通过一定量的训练才能形成。在控制过程中,大脑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是通过人为控制的方式被激活的,需要大量注意力,既花时间,又会抑制或干扰其它信息的同步处理。这就是为什么老驾驶员能轻松自如地边开车,边交谈;初学者则必须全神贯注,集中精力。
同样,初学者或效率低下的听者在听力理解中比较依赖“自下而上”的信息加工方法,注意力主要花在字词辨认上。再加上听力理解中的语言信息是以“流水线” 的形式输入,听者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反应。这样一来,工作记忆的运作负荷就会加大:既要进行信息加工,又要忙于储存信息。如果听者的自动化程度低,那么他的工作记忆就会忙于字词辨认或对付语言中的难点,使控制过程成为主导,其结果是信息加工过程放慢,常发生顾此失彼,丢失信息或加工不出有意义的、内容连贯的有效信息的情况。
考虑到本节课的听力材料是一个天气预报,具有难度大、信息量多、时间长和各信息之间关系相对松散等特点,教师可以把整个录音化整为零,分割成几部分,引导学生使用以“自下而上”为主、“自上而下”为辅的互动(interactive)模式。主要步骤如下:
Step 1 Global listening 和Selective listening
⑴泛听(Global listening)就是为把握整体意思的听,让学生在听第一遍的时候,获取听力材料的话题或主旨大意等。在放录音前,教师可以布置以下两个问题:
① What’s the listening text about?
② What do we call this type of radio message?
⑵选择性地听(Selective listening)的目的则是为了解听力材料中的某些具体信息,尤其是从语言程度略高于学生实际水平的材料中进行信息选择的能力。
While listening, tick the words you’ve heard in the box.
□typhoon □moist air □shower □thunderstorm
□tropical storms □hurricane □the South □the Northwest
□the Southwest □the Midwest □the East and the Northeast
□the Atlantic Ocean □the Great Lakes region
□the Southern states □the northeastern states
⑶Explain and read aloud
首先,老师解释或说明刚才在Selective listening中听到的关于天气的英文生词,如typhoon , moist air, shower, thunderstorm, etc.,并让学生大声朗读,熟悉它们的读音和意思。其次,让学生把刚才在Selective listening中听到的地点名称,如the Northwest, the Southern states, the northern states, etc.,在美国地图中标记出来,为下面的精听(Intensive listening)做好准备。
Step 2 Intensive listening
精听(Intensive listening)就是对所听材料从语言、语法、词汇以及语音方面做进一步学习的听力活动。
⑴建议根据内容把listening text分成以下3部分,各个击破。必要的时候,录音可以反复放几遍或停顿。日后,随着训练时间的推移可慢慢减少停顿次数,缩短停顿时间,提高学生快速记忆的能力。
The 1st part Para. 1-4 Showers和thunderstorms的分布
The 2nd part Para. 5-6 各地区的气温度数(Fahrenheit)
The 3rd part Para. 7-10 Hurricanes的命名以及近几年的发生情况
⑵在句型特别复杂的地方,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形式,降低学生理解的难度。例如:listening text第2段:
Cooler and drier air over the Northwest will advance towards the East on Tuesday. But as it does so, it will meet with warm and moist air already in place resulting in showers and thunderstorms.
在本段中,出现了“in place”和“result in”,这两个词组属于生词,会影响学生的理解。再者,这是听力课的开始,语言障碍容易给学生造成不安或畏难的情绪。但是,老师可以通过两个问题来帮助学生:
① Where does the cooler and drier air move?
② What will happen when it meet with warm and moist air in the East?
⑶让学生边听边做笔记,把听到的天气英语词汇、气温的度数与各自所在的地区对应起来,并在美国地图上做出标记(表6)。例如:如在学生回答了问题①后,知道了这股冷气流的移动方向,教师可以让他们在地图上划出一个从the Northwest至the East的箭头。这箭头必定经过the Midwest,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理解下面即将听到的一句话:
The showers and thunderstorms that hit the Midwest on Monday may still be around part of Tuesday, but will disappear during the afternoon.
⑷把listening text中难度较大、结构复杂的典型句子集中起来,设计成“补全信息”的题型,便于学生熟悉英文天气预报的语言特色。例如,可以把下的各句中黑体加下划线的部分,设置成空格:
① Hurricane Danny in the Atlantic Ocean last week has put 2003 in third place behind 1997 and 1959 for having the most tropical storms or hurricanes this early in the season.
② Far to the Southeast, the storm, which had looked as if it would grow into a hurricane, fell apart on Monday
表6 美国气候分布图(2003年6月24日)
3.听后活动
首先,听后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检查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程度和用所获取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或假设的问题。例如:
① How should you prepare for the day if you go fishing in the Great Lakes region?
② In which part of the USA should car drivers be careful?
③ Which letter would the name for the 6th hurricane in 2005 begin with?
其次,教师可以利用在listening text所获取的信息,进行一些“输出性”的口头或笔头练习。例如:
①讨论。话题:Why are hurricanes very dangerous? What happens when a hurricane hits the coast?
②“听写—作文”。它是Ilson(1962)提议采用的一种有效的外语教学方法。具体的做法是:首先,把最后一段(飓风)进行听写,让学生提炼出要点、关键词和重要语法结构。然后,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学生列出所听材料的提纲。最后,根据听写的提纲进行口头或书面作文。通过这些活动能把听、说、写有效地结合起来。
问题三:不少听力课都局限于“放音—做题—对答案”三部曲,忽视了听力策略训练,没有做到“授之以渔”
㈠问题具体描述
教师不但要向学生提供听力实践的机会,还要加强听力策略训练。但是,参赛老师很少进行了Global listening,Selective listening,Intensive listening等三个方面的策略训练,没有帮助学生“内省”,找到听力困难的原因和听力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运用正确的策略,对自己的听力学习进行监察、评估和调节。
㈡问题分析与解决建议
过去的50多年中,听力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发生了许多变化,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⑴ 在60年代,学生听力不好的原因被归结为对语音系统了解不够。教学的重点放在对不同元音组合的音节的分辨、语调的高低、重音的变化等语音信号的训练上。
⑵到80年代,听力教学的重点转移到对学生进行常规的听力理解的训练上。这里强调的已不是语音的辨音问题,而是对大段口头语言的整体理解问题。
⑶近十几年来,对听力过程的本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是有目的、有选择地听。听力教学应该教授学生听力策略,教学生如何有效地去“听”。
听力理解策略可以分为三大类: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表7)。国内学者对听力策略的研究表明:⑴学习策略对成绩有明显的影响;⑵有意识地调整学习策略是取得成功的关键;⑶策略因人而异,因时而变;⑷策略训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兴趣。
表7 听力理解策略的分类
策略名称 重要功能 定义
元认知策略 自我管理 是听者为顺利完成某一学习活动而采取的计划、监察、评估等行动。
认知策略 信息处理 与听者的学习任务有直接关系,涉及对输入信息的处理,包括重述、借助上下文、推理、联想发挥等策略。
社会/情感策略 合作与自我调节 是学习者为促进某一学习任务的完成而与别人合作或交流,或自己控制情绪,消除紧张和不安等
策略训练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为最终目的。有效的听力策略训练不仅有利于学生熟悉英语口头语的形式,学会“听”英语,达到用英语进行交际的目的,还有利于提高学生进行听力训练的主动性,为日后的终身学习创造条件。听力策略训练的内容包括情感策略、管理策略和认知策略。
⒈ 情感策略训练。学生学习母语时,是先学会听说,再接触书面语,有足够的语言环境来了解和熟悉自己的语言,不存在着太大或明显的听力困难。而学习英语恰恰相反,学生容易产生焦虑、害怕、缺乏信心和毅力等心理障碍。因此,在听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任何控制和调整自己的兴趣、态度、动机、信心和意志等情感因素,帮助学生形成以下情感策略:
◆ 认识到听力理解在英语学习和实际交际中的重要性。
◆ 对听力训练持有积极的态度,充分利用每一次接触“活”英语的机会。
◆ 克服对英语听力理解的畏惧心理,树立坚定的信念。
◆ 在听的过程中保持平和的心态,遇到困难不急躁。
◆ 能正确看待考试中的听力成绩,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⒉ 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训练。教师应帮助学生学会对自己的听力学习进行计划、反思、调整和恰当评价。具体地说,就是指导学生:
◆ 明确听力训练的阶段性学习目标。例如,⑴懂老师的英文授课;⑵能听懂同学的英文谈话;⑶能应付一般的听力测试;⑷能听懂或看懂难度适当的电台和电视英文节目等。
◆ 进行反思,找出自己听力理解中的薄弱环节。例如,⑴辩音能力差;⑵听力词汇量小;⑶语言知识基础不牢;⑷短时记忆能力不好;⑸对背景知识缺乏足够的了解等。
◆ 指定详细的训练计划,包括听力训练材料的选择和时间的安排等。
◆ 及时总结听力训练的成功经验,或反思训练效果欠佳的原因。
◆ 遇到困难时知道如何获得可能的帮助,与老师或同学交流学习体会和经验。
⒊ 认知策略训练。让学生知道如何利用他们已经具有的母语听力能力和有效的思维方法,去有目的、有选择地获取必要的信息。
◆ 根据不同的目的或要求去选择相应的听力策略,如整体听、选择听或精听等。
◆ 培养良好的听力习惯。如记笔记,边听边记下关键词和重要信息,或在听懂一段话以后概括其主要意思并记录。
◆ 根据语境或一些其它的线索进行预测。如考试时,能借助图例、标题、或问题的选项,对听力材料的话题、或下文即将出现的内容进行预测。
◆ 能借助于联想,把相关的新旧信息有效地联系起来。如联系已有的先验知识,包括文化知识、生活常识、或亲身体验等,去理解听力材料。
◆ 运用语法知识(如虚拟语气、定语从句等)、辨别语篇标记词(如but, however, in other words, in one word, etc.)、或分析长句的结构来帮助理解。
◆ 能借助于非语言信息来进行推理。例如根据背景声音、说话者的语气语调、说话者的态度等线索去推测谈话发生的地点以及说话者之间的关系等。
结束语
英语是一门语言,是一套声音系统。教师不但要提供给学生大量英语听力实践的机会,而且还用教会他们如何去倾听。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重点讨论了高中英语听力教学存在的三个普遍问题。其实,还有其他一些问题急需我们大家研究和实践。例如,如何对听力教学进行科学合理地评价?如何充分地发掘听力教学资源,去克服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材料陈旧过时、品种缺乏多样性的问题?如何在听力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中较好地体现国内外听力教学理论和实践的最新成果?
________________
参考书目:
1. 葛文山. 2002. 英语听力理解及其策略训练[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1), 25-28.
2. 葛文山. 2000. 英语听力理解及学习者的策略训练[J]. 中小学教材教学(中学文科). 21-23.
3. 葛文山. 2001. 吉晋浙苏NMET2000听力部分评析及其应对策略[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3), 29-32
4.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2002.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5. 李开荣. 2002. 听力的语言心理认知与训练[J]. 外语界. (2), 35-39.
6. 卢莉. 2000. 理查兹论英语听力教学材料的设计[J]. 外语与外语教学. (5), 35-41
7. 任素贞. 2003. 策略教学法与外语听力教学[J]. 外语界. (2), 55-60.
8. 王宇. 2000. 策略训练与听力教学[J]. 外语与外语教学. (8), 61-63.
9. 盛跃东. 2001. 情景听力理解测试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行性[J]. 外语教学.(1), 87-90.
10. 杨坚定. 2003. 听力教学中的元认知策略培训[J]. 外语教学. (7), 65-69.
11. 《走进新课程》编写组. 2004. 走进新课程[M]. 湖北: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2. 邹申. 1998. 英语语言测试—理论与操作[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附录: Listening Text(SEFC Students’ Book 2A Unit10 Frightening nature中的Listening部分):
And now the weather forecast for Tuesday, June 24.
Cooler and drier air over the Northwest will advance towards the East on Tuesday. But as it does so, it will meet with warm and moist air already in place resulting in showers and thunderstorms.
Thunderstorms are possible in areas from the Southern states to the Northeastern states where we might see some pretty bad weather, with wet snow and strong winds, perhaps even some storms.
The showers and thunderstorms that hit the Midwest on Monday may still be around part of Tuesday, but will disappear during the afternoon.
Comfortable temperatures around 75 degrees are forecast for the South, 68 to 72 for the Midwest and similar temperatures for the Northeast, while higher temperatures, up to 88 will b found in the east along the coast.
While the Southwest may see some rain or even thunderstorms, the rest of the West will be hot with temperatures over 100 degrees and no hope of a cooling shower.
Far to the Southeast, the storm, which had looked as if it would grow into a hurricane, fell apart on Monday.
This year has already seen an unusually high number of hurricanes. Hurricane Danny in the Atlantic Ocean last week has put 2003 in third place behind 997 and 1959 for having the most tropical storms or hurricanes this early in the season. The fourth storm usually arrivers towards the end of August, so Danny, formed on Wednesday, came a month and a half early.
If the fifth named storm—the “E” storm—develops before July 22, this year will have the hurricanes season with the fastest start. Its name would be Erika.
The hurricane season is from June 1 till the end of November. A typical Atlantic hurricane season has 10 named storms, six hurricanes and two major hurricanes. The latter can be a real disaster when they hit the coast. Tropical storms such as hurricanes and typhoons are given names to avoid confusion. Their names start with letters in the order of the alphabet. The first five storms in 2005 will be named Arlene, Bret, Cindy, Dennis and Emily.
*刘桂岩老师为这次评优课一等奖获得者,葛文山和郭慧分别为指导老师和评委之一。
单 位: 江苏省张家港外国语学校 (215600)
联系电话: 13915700338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