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初中英语教学中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
|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英语论文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语言是文化载体,文化是语言形式所负荷的内容,一种语言储存了一个民族的社会生活经验,反映了该民族文化的全部特征,因此,语言、语言学习和运用都不可能脱离文化而单独存在。语言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每种语言都具有明显的民族、地方、历史等色彩,我们要想掌握和运用一种语言,就必须了解产生这种语言的社会文化背景。 一、中西文化的差异。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关于文化的内容有人用大写的文化(Culture)和小写的文化(culture)来表示。大写的文化指一个民族的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地理等;小写的文化指一个民族的生活习俗、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禁忌幽默、风土人情等。 中西文化是有差异的,从小写的culture来看,初中英语三册教材所涉及到的主要有下列二个方面:一是衣、食、住、行方面的,包括购物、食品、交通、学校、家庭等。例如:在饮食方面,英国人最喜欢吃的食物是fish和chips(鱼和薯条),而在中国尤其是中国北方往往有许多人喜欢吃饺子(dumpling)。就餐时英国人使用刀(knife)和叉(fork),在中国用的却是筷子(chopstick),对于英美国家的人来说他们不知道chopstick是什么东西。另外,与中国人不同的是英国人们还有喝午茶的习惯,而且往往喜欢在茶里加上coffee或sugar或milk。就交通而言,在中国车辆靠右行,而在英国则相反,那就是Traffic always goes on the left。二是社会交际方面的,包括问候、称呼、介绍、赞扬、致谢、问路、约会、告别等。例如:中国人喜好当面赞扬对方,贬低自己,“You’re so good and wonderful and I’m so terrible.”在西方,当面称道对方,对方会认为说话者有某种目的或企图;另一方面,当别人称赞说:“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中国人往往回答说“不好,不好,比起你还差远呢!”而英美人则会说“Thank you”,这种情况下中国人之间谈话若用英美方式来回答就会让人感到不谦虚,在中国文化看来,谦虚是一种美德,而在英美文化看来,这是自卑和无能的表现。另外,因历史、文化、民族、国家的差异,英语和汉语人名表示方法上也有很大的区别,具体表现在姓和名的顺序上(第三册第一单元),如: 英文:David(Given name Howe (Family name /first name) /last name) 中文: 郝 (姓) 建国 (名) 可见,用汉语表达姓名时,一般姓在前,名在后,也可说“郝先生”,“郝小姐”等。而英文表达姓名时与中文恰好相反,则名在前,姓在后,有时可以用Middle name(中间名),需要强调用Mr. /Miss/ Mrs. 称呼人时,后面用姓(Mr. Howe )不可用名(Mr.David),因为 这是中国人通常犯的错误。在称呼方面还有“dear”(亲爱的)这个词,在英国无论男女老少、上级下级之间都可以使用,在中国则不能随便使用,否则会造成误解。可见,中西方文化是有差异的,初学英语的学生,总喜欢把母语和英语互译,这种方法往往会成为英语学习的障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把所学语言同母语进行适当的比较,以便使学生了解中英两种文化的差异,还要对词语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必要的解释,使学生掌握正确运用英语的方法。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指出,初中英语教学要“使学生了解并尊重其他国家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更好地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帮助学生“了解文化差异,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是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为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 1、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有助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初中英语课本选材广泛,内容涉及历史、地理、美术、经济、自然等各个领域,教学中注重有关背景知识的渗透,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如:初一册教材中有下列有关时间的对话: A:What’s the time in Beijing now? B:It’s 8 p.m A:What’s the time in London now? B:It’s 12 p.m. 要给同学们讲清楚为什么北京现在是8点钟而伦敦还只有零点呢?因为世界各地之间存在着时差,可以用下列图表表示现在Beijing、London、Tokyo和Sydney的时间: Beijing London(-8 hours) Toyko(+1 hour) Sydney(+2 hours) midnight 4p.m. 1a.m. 2a.m. noon 4a.m. 1p.m. 2p.m. 8p.m. noon 9p.m. 10p.m. 8a.m. …… …… …… 接着再请学生在图表上加上New York相应的时间,再进行句型操练,这样既扩大了句型的操练量,还加深了同学们对地理知识中“时差”这个概念的理解。 2、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专家认为影响阅读理解的有两大因素:一是大脑对文字符号的感知程度与速度,另一个是“眼球背后的东西”在起重要作用。所谓“眼球背后的东西”,就是指阅读者的文化背景知识。如果一个人的文化背景知识比较丰富,那么他在阅读时理解的速度就比较快,程度也比较高,反之亦然。例如:在某篇文章中出现“go to the sea”(下海)一词,一方面它是“进入大海游泳、嬉戏”之意,另一方面则表示“经商、做生意”,如果你不理解“go to the sea”的两种含义,那么可能会曲解文章的整体含义。再如英语中“Thanksgiving(感恩节),sandwich(三明治),White House(白宫)”等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的,都有它们不同的含义,而且同一个词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意义也不同。如果说London is a foggy city的话,那么现在它已经不再是一个“雾都”了,如果翻出陈旧的词典来证明伦敦是雾都的话,那岂不让英国人见了笑话。初三册课本Leeson74“The Universe and Man-made Satellites”中有一个问题“Why is the world becoming smaller and smaller?”,如果你知道现代世界通信越来越发达,信息高速公路不断完善,你就不难回答上面这个问题了。所以要理解一篇文章的真正含义,揣摩作者的意图,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是很重要的。 3、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的培养是让学生在与对方交流中,根据话题、语境、文化背景中讲出得体、恰当的话。然而,语言的得体性离不开文化知识,我们从日常的交际错误中就可以看到这一点。交际错误分为两种,一是语言错误,二是文化错误。现代外语教学论认为文化错误比语言错误更严重。因为在与英语本族人交谈时,他们往往对外族人在语言、语法方面的错误比较宽容,与此相反,违反说话规则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甚至是冒犯的。例如:学生们在商店里或街上看见外国人就问“Hello! Where do you come from?What’s your name?How old are you?”这些突如其来的问题会把外国人弄得非常尴尬,不知该不该回答,也不知该怎样回答。因为在某些国家,这样一连串的问题一般只在医院、移民局、警察局这类地方才能使用,而且对英美国家的女士来说,她们尤其不喜欢别人问及年龄,在初中英语第一册中出现过这么一句对话: “——How old are you , Mrs Hyde?” “——Ah ,It’s secret!” 可见,年龄是她们的隐私,你不应该过问,他们也不愿意把年龄告诉你。由于文化背景不同,有时即使语言准确无误,也会产生误解。如:见到一个熟悉的外国人,出于礼貌,想打个招呼,便说:“Hi , Mr Green , where are you going?”这样一句话在中国人看来是很正常的,在英美国家的人看来却是不礼貌的,甚至被人认为是有意干涉别人的私事,也许他们会说:“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这不关你的事)。”其实,在英国,人们相互见了面,最喜欢谈论的话题是:“How are you?The weather is fine today , isn’t it ?”,而在中国,大家相互见了面常说:“你去哪里?”或“饭吃过了没有?”这对英国人也容易造成误会,他们会反过来问:“No. Are you planning to treat me to a meal(你打算请我吃饭吗?)”。 可见,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不了解英语的文化背景,就无法正确理解和运用英语。有许多中国留学生,他们的英语词汇量很丰富,语法也掌握得很好,可是到了国外,却无法与外国人开展交流,或者在交谈中出现许多Chinglish(中国式英语),就是因为他们缺少必要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我们的在校初中学生是在不具备社会和文化环境的情形下学习英语的,而且社会阅历尚浅,社会文化知识了解较少,所以要想帮助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提高交际的有效性,在英语教学中就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要教给他们英语的交际知识和交际规则,加强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 为使学生能够适应信息化社会和社会对学习英语的要求,我们必须发展学生积极主动思维的能力,扩展他们的文化科学知识,尽可能多地了解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从教学角度看,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应是一种密切结合语言的教学,本人认为应注意以下二个方面: 1、文化背景知识教学应寓于语言教学之中。 文化背景知识是为语言教学服务的,因此在进行文化背景知识教学时应优先考虑语言教学的要求,目前初中还不可能开设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专门课程,所以只能按现有教材涉及到什么讲什么,如“Mooncake ”和“Young Pioneer”分别是什么意思;“USA”是“United States of America”的缩写,它还可以代表Uncle Sam (山姆大叔);John Bull(约翰牛)是英国或英国人的绰号,为什么,等等。重点是要讲解那些具有背景意义的词汇和交际用语,除讲清其概念部分外,还要讲清它所含有的文化背景知识。 如:在初中英语第二册讲到“floor”一词时,应告诉学生,它除了当“地板”讲,还可以当“楼层”讲。如“He lives in the twelfth floor.”(他住在第十二层楼)。英美两国表达的方法又不一样,美国和中国说法一样,而英国把二楼叫作“first floor”,三楼叫作“second floor”,一楼叫作“ground floor”,而且在英美等国,人们不喜欢13这个数字(宗教原因),认为它不吉利,因此,在一些高层建筑和宾馆里不设13层楼,也没有13号房间,12之后就是14。再如:初中英语三册教材中多次出现Make a telephone call这个交际项目,可以给同学们讲讲,中国和英语国家打电话的一些习惯用语。 2、创设有利于英语教学的语言环境。 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应用,而学习外语的难题之一是缺乏语言环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语言环境,并采取寓教于乐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和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及文化背景知识,从而提高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我们可以利用课堂内外活动时间采取对话、表演、唱歌、看录像、做游戏、开Party等多种形式,为他们创造学习环境,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和提高。如:初中英语第三册第13单元涉及Christmas内容,为了能使同学们更好地了解讲英语国家有关圣诞节的习俗,更好地掌握有关圣诞方面的专用词汇,我们的做法是在班级里搞一次较为逼真的圣诞晚会,如装饰圣诞树(Christmas tree),在树上挂上彩灯、彩球,树尖上挂上星星、小天使等,互送圣诞贺卡(card),叫一位同学装扮成圣诞老人(Father Christmas)给同学们赠送圣诞礼物(Christmas present),同学们一起唱圣诞颂歌、用英语表演节目等等。同学们个个如身临其境,真正做到了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提高了他们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总之,英语教学中应当切实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同时给学生一双看世界的眼睛,使他们学会与来自不同社会背景、文化习俗、政治制度的国家的人们和谐共处,学会在一个多元化的世界里生存和发展,从而真正达到英语教学的目的。 参考书目: 《初中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2000年3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张献臣:“浅淡中学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课程·大纲·教材·评价》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刘道义:“展望二十世纪初的中小学外语教材”, 《课程·大纲·教材·评价》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郑旺全:“初一上英语教材修订版介绍及教学建议”, 《课程·大纲·教材·评价》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丁 严:“英语教学中如何加强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中学外语及其他各科教学》1997年第1期 胡晓琼:“外籍教师谈中国英语教学与文化差异”,《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1期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 ||||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