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创新思维训练中提高学生英语 |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英语论文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英语教学大纲提出:“着重培养为交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教师也应想方设法,创设情景,进行创新思维训练,提高语言的交际能力。 所谓创新思维,指的是人们在前人或个人已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又有创新思维活动。它是一种崭新的,超前的,科学的,能最大限度地开发人脑的智力活动。创新思维训练是指教师根据创造思维特性,对学生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思维训练,帮助学生建立最佳的智能结构,逐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品质,为学生成适应21世纪需要的创造性人才打好基础。初中生由于年龄小,学习英语又缺少语言环境,思维受到一定的限制。但是他们好奇性强,求知欲强,记忆力好,又富于联想。这些正是创造思维的品质,也正是学习外语的优势。外语教学就是在缺少语言环境的情况下,创造外语交际情况,使学生身临其境,充分发挥想象力,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语表达。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一、在创新思维训练中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创新式会话主要是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交际化而实施,因为交际遵循的教学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在特定社会环境中使用学过的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作为课堂上起指导作用的教师,如何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如何最大限度地把学生置身于一种热烈的语言学习气氛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式交际就尤为重要。下面通过几方面进行创新式会话。 1、运用实物,激发创新思维。 学语言的人都认为,如果在讲英语的国家生活,学习一年,那我们的英语水平肯定会提高很快。学语言的最佳途径是置身于语言环境中。教师用英语讲课,充分利用直观教学,借助实物,与学生进行交谈,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浓,积极性高。例如在教初中BookI Lesson 13教师指着钢笔、铅笔、小刀问,What’s this/that in English?It’s a pen/a pencil/a knife.教复数名词时,也尽量用复数名词回答。What are these/ those?They are…同时还可用touch and guess把物品放在包里,让学摸一摸、猜一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又如在教方位介词时,在教室桌上等地放置物品让学生回答。在教介词on、under、behind、near时,把小椅子放在桌上,在椅子上放书,椅子背上放书包,在椅子附近放铅笔盒。用Where’s the pen/the book/the schoolbag/the pencil box?It’s on/under/behind/near the chair.用同样的方法还可以训练反义的介词,如on、under、near、far、behind、front.学生逆向思维训练,达到创新思维的目的。 2、运用情景,启发学生创新思维。 新教材中拥有大量的插图,配合对话,有时教师可用插图作为突破口,根据插图,设计教案,配上简笔画来启发学生的多向思维。例如在教BookI Lesson85 There be…句型,教师在黑板上画上公园的场景,在天空中话上风筝、鸟、飞机,在陆地上画上山、水,孩子们在玩的场景。教师一边问,What’s in the picture?学生回答时There are some birds/some kites/some planes/some hill/some children. What is other things in the picture?There is/are…让学生大胆地多角度想象,激发学生多向思维。又如在教BookI Lesson85教师利用简笔画在黑板上画一个无法确认正在干什么,但肯定在干谋事的形象,教师引导学生想象他(她)的动作,先说出I think he / she is…请学生一位接着一位讲。教师把学生讲的话分别写在图画的周围,让学生想象更多的动作,这时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每个学生开动脑筋,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的想象。看图口语训练,启发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4、拓展情景,激励创性思维。 学生创性思维的训练,不仅仅在课堂上,而且在课外多可进行。教育家陶行知在讴歌中说:“ 处处是创造天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师要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提供尽可能多的创新思维训练机会,如“英语角” 。可开展一些有趣味的交谈,又如:去看电影、去医院看病、去车站等情景,可提供学生口语训练机会,学生的创新思维训练得到锻炼和提高。英语课外活动形式很多,它不受时间、地点、方式等限制,比课堂教学更有灵活性。指导得法,将会收到巩固课内学习知识,扩大视野,学到了许多课内学不到的知识。要持之以恒,每天看一些课外材料、听半小时录音,能达到提高英语语言的目的。 创新思维训练中的开放想象就是引导学生从某一问题出发进行无拘无束的创新性想象的方法。教师要从多方面、多角度创设情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丰富想象,在积极主动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 ||||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