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初中英语学科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英语论文教学论文 手机版


(2002.9—2003.7) 2002.7

一、指导思想
通过英语课程的学习和实践活动,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宽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终生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对英语课程教学的指导
(一)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
1.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对他们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
2.要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
3.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
4.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二)关注学生的情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有积极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成绩。消极的情感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影响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英语教师要做到:
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2.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特别关注性格内向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长。
(三)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课程标准》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
教师应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并具有可操作性;
2.活动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
3.活动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4.活动应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间的相互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像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5.活动要能够促使学生获取、处理和使用信息,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四)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为他们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运用英语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教师应做到:
1.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制订阶段性学习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语境,采用推测、查阅或询问等方法进行学习;
3.设计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
4.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和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
5.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五)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发展他们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语言与文化有密切的联系,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教师应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努力使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了解外国文化,特别是英语国家文化;帮助他们提高理解和恰当运用英语的能力,不断拓展文化视野,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发展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
(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宽学和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
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渠道,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应做到:
1.利用音像和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利用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促进个性化学习;
3.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广播电视、英语报刊、图书馆和网络等多种资源,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条件。
(七)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英语课外活动,如朗诵、唱歌、讲故事、演讲、表演、英语角、英语墙报、主题班会和展览等。教师要善于诱导,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
(八)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
教师应不断更新知识结构,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英语课程的要求。为此,教师应该做到:
1.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和内容,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研究语言教学的规律。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实际情况,选择和调整英语教学策略;
2.发展课堂教学的调控和组织能力,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和方法;
3.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能在自己的继续学习和实际教学之中加以运用;
4.自觉加强中外文化修养,拓宽知识面;
5.要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的需要以及当地客观条件,积极地和有创造性地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6.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努力使自己成为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教师。
三、对英语课程评价的指导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实施对教学全过程和结果的有效监控。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教师获取英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适当的调整,促进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使学校及时了解课程标准的执行情况,改进教学管理,促进英语课程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一)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是教学还是评价都应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为出发点。评价应有益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应有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语言能力的不断发展。教师应使学生认识到自我评价对于学习能力发展的意义,并学会自我评价的方法。在各类评价活动中,学生都应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合作者。评价应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评价使学生学会分析自己的成绩与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
(二)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生发展的作用
形成性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其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学生从被动接受评价转变成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为了使评价有机地融入教学过程,应建立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以测试和非测试的方式以及个人与小组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同伴、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形成性评价的形式可有多种,如课堂学习活动评比、学习效果自评、学习档案、问卷调查、访谈、家长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与评价、平时测验等。
形成性评价可采用描述性评价、等级评定或评分等评价记录方式。无论何种方式,都应注意评价的正面鼓励和激励作用。教师要根据评价结果与学生进行不同形式的交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
(三)注意评价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教师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风格的差异采取适当的评价方式。在日常的形成性评价中,应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或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如果学生对自己某次课堂测验成绩不满意,可以与教师协商,暂不记录成绩,学生在经过更充分的准备之后,可再次参加评价。
(四)注重评价结果对教学效果的反馈作用
教师要时刻关注评价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反馈作用。例如:
1.评价是否促进了学生自主性的发展和自信心的建立?
2.是否反映了学生学习的成就?
3.是否反映了教师教学中的成功之处与不足?
4.是否反映了学生学习中的问题或不足?
教师要根据评价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五)终结性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终结性评价(如期末考试、结业考试等)是检测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教学效果,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终结性评价必须以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目标,力争科学地、全面地考查学生在经过一段学习后所具有的语言水平。测试应包括口试、听力考试和笔试等形式,全面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听力测试在学期、学年考试和结业考试中所占比例应不少于20%。听力测试应着重检测学生理解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应把脱离语境的单纯辨音题作为考试内容。笔试应避免单纯语音知识题和单纯语法知识题;增加具有语境的应用型试题;适当减少客观题、增加主观题。按照课标要求,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列名次。
(六)注意处理教学与评价的关系
进行评价时,应当考虑评价活动占课堂整体教学时间的比例。要注重评价的实际效果。要避免使用过于烦琐的评价程序,占用过多的教学时间进行评价。不能为评价而评价或以评价为目标进行教学。
(七)各级别的评价要以课程目标为依据
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应以课程目标及相应级别的教学目标为依据。二级的评价由地方和学校组织进行,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五级和八级的评价应在国家、省市教育主管部门指导下进行。其他级别的评价由学校组织实施,也要以形成性评价为主。选拔性考试应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地情况,确定适用级别,制订考试要求。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