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英语的练习与测试的一些想法 |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英语论文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南京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 邵晓东 中学英语的教材近年来有了不少改革,注重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的能力。但是英语考试(考试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教学和练习,我们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应试教育)方面的改革却未能同步,这就造成了许多地方用老方法教新教材,“穿新鞋走老路”的情况。 先举个小例子。87年全国计划单列市初三英语竞赛考houses的读音时, 许多老师还没注意到这里有个“变音”问题(后面部分读[ziz]而不是读[siz])。 记得当时我们一些初中高中老师还为此争论一番,又去请教我们的外籍老师。外籍老师念了几遍,才指出其中的变音。她叹道:这样考试也太为难你们师生了。而且,考这个又有什么意思呢? 不管有用无用,就从这以后houses成了我们练习与测试的“热点”之一。许多地区中考都考了它。从初一到高三的练习测试册,houses频繁出现,有的一本练习册上要练十几遍。老师在课堂上则少不了再三提醒,提醒再三。 为什么呢?就因为可能考到,占一分或半分。有什么实际意义呢?恐怕一点也没有。 再扩大点,谈到词尾-s的读音(词尾-ed的读音情况类似)----现在也是考试热点,练习册上每三两课都得练一练的。-s读[s][z]读音差别不大, 人们平时讲话时也不去注意它。但是这是“要考的”,许多学生只好死记硬背。老师得反反复复叮咛:记住清辅音后读[s],浊辅音、元音后读[z],s,z后读[iz]。为此,还要学生背得哪些是清辅音,哪些是浊辅音或元音,还要背哪些词是会变音的。 我所见的几位外籍老师对我们这样考-s读音( 及其它一些读音规则和不规则读音)都觉得无法理解:学语音是为了用,主要靠模仿。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来记-s 和-ed之类的读音规则,值得吗?这样学不是为了运用,而是为了多考个一分半分。这种练习与测试无疑是引导学生学习“现代屠龙术”,弄些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 我们的考试还有“写出单词(划线部分)的音标”, 而且往往找些读音较难的、不很规则的、有时连老师都要翻翻词典才放心的如foreign,language,Wednesday等来考。(据我所知,没有哪个其它国家的英语测试这样考音标的)。 既要考,平时就得背、默。许多学校要求:凡学单词,不仅要求会拼写, 而且要求默音标。四会变成五会。许多同学为记音标化了大量时间。 有时还把单词拼法与音标写法弄混淆了。这样教这样练这样考,到底还是不是学语言?还能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呢? 即使一时记住了,考后恐怕也都忘了。 学音标,是为了帮助学单词,为以后能查词典读准单词。能达到这个目的就行。如今这样的默写,似乎大可不必。 就是语音“四选一”,有的也够难的。某市区一份初二期末试卷的该项内容是: ( )1。A。third B。anything C。thank D。farther ( )2。A。sentences B。because C。radios D。delicious ( )3。A。birthday B。Wednesday C。yesterday D。holiday ( )4。A。push B。pull C。ruler D。sugar ( )5。A。wait B。said C。rain D。afraid ( )6。A。salt B。always C。also D。tall ( )7。A。want B。wash C。water D。what 其中有的题,许多老师都得翻词表查对一下才能确定答案( 不知各位读者如何?) 一些知道houses读[hauziz]的学生,背得了-s等的读音规则的学生,会默一些音标的学生,考试分数可能高了一分几分,但语音不一定更准,交际不一定更行。 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会背上来四书五经,知道“茴“字有四种写法, 实际又有什么用呢? 一次南方某航空公司来南京招“空姐“,成千的高中毕业生应聘,不少人英语成绩还不错呢。结果,多数人连最简单的英语日常用语都听不懂说不上来几句。 学了几年的英语上哪儿去了呢?小姐们的回答:我们学过背过考过,就是没有真正用过。 语法方面的练习测试也令师生难以应付。 比如反意问句,除了课本要求掌握的基本句式之外,练习与测试及其辅导书中出现了四种,八种,十种,十二种“特殊变化”:句中用各种半否定词的; 主语中有every、 each或all的;前半句是祈使句或有各种宾语从句的,等等。 比较级与最高级的句子能写出还不算,要能互相转换,转换方式也由一种,三种,五种变到了十种。 有的特殊句式其实平时很少用,不仅有的老师搞不清,有的语法家还有争论。 但由于考试时可能会出现一两题此类“拔高题”,老师就不得不讲,学生就不得不背,就得反复做练习。 现在新教材配有Workbook。 但仅凭那一点点练习和教参上要求的一点点Homework,哪能对付如今的考试!各校一般另给学生订了种种练习册测试卷。 往往是几套。每课练习也往往是份“小试卷”,做一份得半小时左右。学生做了,老师还得批改讲解吧?课时不够就加课时,加上周末假期补课。同时取消课堂上大部分的交际活动。种种练习测试要占课时的一半甚至更多。结果还是用老办法读读讲讲练练。 学生在家大部分时间也是花在记背单词(及音标!)做语法练习上面,又哪有时间搞什么交际活动交际游戏呢? 语法练习与测试不仅花样多难度大,而且往往“超前”,要求“一步到位”。 教材中要求在几个单元或几册书中的循环中掌握的东西, 编题者巴不得学生一下子达到高考水平。中考高考刚过,考题就出现在各级各类练习题中了。反意问句才出现,课本中只用了“It is…,isn't it?“句式, 练习测试册中已出现了上述种种“变化”了。“too…to…”才出现,课本只要学生知道其意思的,有的练习测试册中已大讲起不定式的各种用法,要求会汉译英,会将too…to… 与两个简单句互相改写,甚至与还未学到的“…enough to…”,“so…that…”结构相互变化。 再看某初二练习册中在刚刚学了like doing…后的练习: “要求学会下列短语 like to do… 想干…… like doing… 喜欢干…… stop to do… 停下去干…… stop doing… 停止干…… forget to do… 忘记去干…… forget doing… 忘了干过…… remember to do… 记住去干…… remember doing… 记得干过…… 下面紧接是用上这些结构的翻译题。其后各课练习中亦不时地测一下这些结构。 且不说短语解释得是否正确,学生是否能理解。编者意图很明显:瞄准中考(甚至高考)。是好心。但这么做真有利于英语学习吗?现在是,教语文的希望学生个个当(汉)语言学家,教数学的希望个个拿数学奥林匹克金牌,教英语的简直就是在培养语言学家。这样不符合义务教育的宗旨与要求。 教学大纲指出,初中英语教学的目的应是“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考试要“注意考查学生为交际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 而我们现在的一些习题试题却不很符合新大纲的要求,大有改进的必要。 许多地方用的是新教材,却不真是五步教学法。 其实前几年用旧教材也不是用听说法,句型操练法,语法翻译法。 我们很多情况下可以说是“练习应考法”:反复练习几十种题型,练习各种语音变异词形变化句型变换。常用的不常练,不常用的“难点”(可能会考到!)却反复练。有的老师用了新教材要求的新方法,却应付不了目前的考试,只好再变回来。考试是指挥棒呀!指挥棒的作用一时看来难以改变,但也要指挥得好一点才行。 现在指挥的结果是:学生高分低能,会考不会用。 看看学生左一本右一本的练习册模拟题参考书,真叫人不寒而栗。 刚学一个词一项语法,就任意地漫无边际地加深扩展,层层解剖。Shall 和will,will和be going to,begin 和start,can和be able to,它们的用法有何异同?看看简单,细讲起来, 哪一项都够讲一堂课写一篇论文的。紧接是练习测试的狂轰滥炸。 总之,现在是讲得多练得滥考得难。 如此学习,学生对英语只有畏惧,还能有什么兴趣呢? 不光是学生了。老师们都经常会遇见一些“拿不准“的题目(别看是初中)。于是教研组研究,查词典,请教专家……对老师来说可以讲“学无止境“,对学生来讲可就是“题海(苦海)无边”了。 也不能只为解出一个难题而津津乐道。 还要为学生想想:他们才学三两年英语,还没有尝到会英语的乐趣。要他们来做学了多年教了多年英语的老师还要绞脑汁翻词典才能做出的题,是不是有点过分? 什么事都要有个“度”。我们一些考试练习难度太大,结果人们把最主要的东西(语言本身和运用语言的能力)都忽视了。 这里要提一下李岚请副总理赞扬过的张思中教学法。张思中为什么能一下子教几十上百的单词(语法也相对集中)?他是怎样教好英语的? 他不是靠大量的练习,而是靠大量的运用(主要是阅读)。学生经过不长的时间就能看懂一篇篇文章,兴趣也就上来了,就想再多学一点,多读一点。 要让学生学了能用,而且会用就能考好。这样学生就会有兴趣,有信心,有成就感,就形成良性循环。 学了用不上,老考不好,就谈不上兴趣,就丧失信心,结果是恶性循环。 婴儿学母语是怎么学的?多听多说。 少儿学阅读是怎么学的?多读。 语言是一种习惯,是一种技能,是要靠长期大量的实际运用才能掌握的。就像游泳,讲再多的理论也没有多少用,关键是下到水里去游。 中学生学英语,可以讲些语音词汇语法来帮助理解记忆。但不能讲得太多练得太滥考得太难。我们现在往往是以空洞的语法语音分析取代了学生的语言实践,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严重脱离,学生整日埋在习题堆里死记硬背。太急功近利了,结果是拔苗助长,舍本求末,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这是应试教育的恶果。许多教育主管和校长片面强调分数和升学率,称之为“终端显示”。他们要的就是这一时的眼前的“政绩”。但是,真正的终端显示应当是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就英语来说,应该是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能力的提高。培养了能力,就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坚实基础,才能盖万丈高楼。忽视基础,只顾一层层赶快盖上去以显示“政绩”,一时可能比较快,以后越朝上越困难,甚至会垮下来。我国学生学习“后劲不足”,恐怕就是这个原因。 “A word used is a word learned”英语专家帕默说过:“一个词用上三遍, 这个词就是你的了”。学词(语法也同样)就是为了用,干吗去钻牛角尖搞那么多文字游戏? 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常常不是学好了再用,而是边学边用。用也就是学习。能用上来,也就学好了,而且科学的测试应该正确地反映出这一客观事实。 应试教育一时难以改变,那么,能不能如上面所说,使考试这根指挥棒指挥得稍微好一点呢?也就是说,应该如何评定一个学生学得怎么样?怎么考? 应该是考学生已经会了什么,能不能用上来。(运用英语的能力) 而不是考学生还有什么不会,有没有背一些难点。(那是无底洞) 目前编习题出考题往往是一人负责,多人分工。订个标准,各出几项或几课。然后综合平衡一下。编题人多为有教学经验的老师教研员等。所编题目也有不少好的。 但也难免受个人或少数人的水平,经验,注意力所在,某种指导思想的支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有时会偏重于某些方面而忽视或遗漏了某些方面,甚至出现某些失误(暂不提那些粗制滥造品)。 有时几个人反复检查,当时觉得无问题了。但一测起来, 卷子摆在成千上万的师生面前,就会发现某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一些省市级甚至国家级考试出现“失误”,也就在所难免。 如何防止失误?认真学习,提高水平,加强责任心,反复推敲, 以及可能的层层把关固然重要,但还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方面日本的“英语能力测试”也许会给我们一点启发。 他们的做法是: 1。搜集整理全国乃至其它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研究单位、出版物的题目, 从中精选; 2。由多名语言专家尤其是英语国家的专家评审筛选, 确保题目不仅语法正确而且语言地道; 3。专家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题目的难度,信度,效度, 鉴别度等方面进行评估和数值分析; 4。在一定范围内试测,根据其结果修订、调试; 5。由此建立庞大的题库。根据需要随机抽题组成各种习题或试卷; 6。重视反馈。三十多年不断完善,精益求精, 使题目真正能反映被测人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建立高质量的题库是现代化测试的必要条件之一。可以这么比方,建题库是“现代化大生产”,是全国甚至全球性的大公司集团,能集中最大量的人力物力和众多专家,有雄厚的实力,用不断更新的高科技手段进行持续多年的科研,形成了“规模效应”,其产品自然质量高。而我们往往还是“小生产”,“ 手工作坊”,“经验型”,靠几个十几个人的教学或应试的经验,在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因而形不成规模,重复劳动而效率不高,质量也难以保证。 我国一些城市的初二至高二的学生曾用日本的能力测试卷(5级至2级) 进行了测试(《中小学英语教学》等英语教学杂志登过他们的试题)。题型就这么三五项,听力笔试都是日常交际中最常用的。没有什么“弯子”、“特殊变化”,没有单独考词形变化、句型变化和音标之类,更没有我们所熟悉的一些难题,“拉分题”。我们老师看了卷子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这么简单,能考出学生水平, 拉开档次吗?”但结果是:好中差的差距反映出来了。而且,学得活、真正会说能用的同学成绩就比平时高,死记硬背的同学成绩就比平时低。 我们老是想用几个难题,用钻牛角尖来人为地“拉开档次”----知道这几个“难点”的就上算, 不知道的就吃亏。于是大家都去钻“难点”。出题人绞尽脑汁要出点大家都不知道的偏题怪题(有时自己都弄昏头了),大家又想方设法去猜题模拟。而日本的“能力测试”是相信: 只要你在掌握运用英语的能力上客观存在着差异,我就能用科学的方法测定出这个差距----测试出各人的能力。这样大家就把注意力放在能力的培养上。 我们的中考题往往有十来项。有的如词形变化、句型变换又可分十几种,绕得人眼花缭乱。 题型多,人们就把注意力放在练习题型上。平时就是大量做题,尤其是偏题怪题。 题型少,人们就更容易把注意力放在实际内容上。大家着重的是应用交际。 比比“新概念”、“三L”的题目,多简单!“托福”也没有我们那么多题型嘛! 日本人也要应试,也要做习题,但是他们的题目就简单实用多了,他们的着眼点在考查你会不会用,在引导你不断提高运用的能力,而不是在玩文字游戏。 再谈谈阅读方面的题目。看了日本能力测试中的三十多篇文章对话,多是用日本青少年的口吻,用简单而又相当地道的英语。内容多为学英语用英语的经历, 日本与英语国家的习惯对比以及其它文史地常识等。形式有故事,日记,书信,对话。 语句难度相当于该级别应掌握的程度。而我们练习测试用的文章却多偏难。自己不写( 可能是怕错),一般是找英语报刊原文修改一下(又会改错)。文中往往有太多的生词,未学的句式,或需要较多的背景知识。有的问题和答案也不很妥当,似乎随意性很大。 我们也有大批人才,又有了多年的经验教训。该由有关机构组织方方面面的力量,集中优势兵力来建立适合我国情况的英语能力测试题库了。这方面,广大英语教师、教育出版社和有关研究机构,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有了题库,又可靠又方便。你要组织考试?什么水平的?哪些方面的? 有什么具体要求?向题库管理委员会申请一下,马上一份或多份编写科学的试卷就寄到你手上了。 建题库是一项巨大繁重的系统工程,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建成的。当前, 可由有关机构根据大纲制定详细的“命题细目“,规定在某一阶段考(练)什么,不考什么, 考到什么程度,采取什么形式,各部分的比例,并要求严格执行。 现在关于九年制义务教育英语考试也有规定(“考试说明”)。但规定不够细,执行也不很严格,制止不了一些不那么科学的做法。目前也有了一些好的试题, 如去年北京的中考试题,但总的来讲,好的还不多。 英语是走向世界的桥梁,改革开放需要大批精通英语的人才。而以往我们的英语教学是跟不上形势的。学的人不少,真正能用起来的却寥寥无几。我国有几千万大中学生在学英语,一般要学十年左右。我们太需要正确的教学方法和科学的练习测试方法了。假如规定不考houses的读音,不考-s(-ed) 的读音,不考那些不符合读音规则的词的音标,不考某些“特殊句式”……,就能省下几千万,几亿,几十亿……学时。这是多么宝贵的时间,青少年的宝贵时间啊!倘能如此,真是功德无量。 规定了还要有检查。习题试卷都要求照规定去出。还要评好中差,奖优罚劣,使练习和测试走向科学化规范化。 目前的考试形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目前的英语教学少慢差费(少:词汇量、阅读量少;慢:进度慢;差:交际应用能力差;费:费时费力)。 如何提高效率,使学生多快好省(多:词汇量阅读量大;快:不钻难题,进度加快; 好:交际能力强;省:省时省力)地掌握英语,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 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广大师生盼望着早日改变目前这种做低效劳动,无效劳动甚至负效劳动的现象。 张思中教学法是一条路。日本的能力测试可供借鉴。现在新教材的修订本又开始使用了。我们能不能有新的练习与测试方法呢? 笔者在即将修改完毕本文时欣喜地看到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修订大纲在“教学评价”一节中明确指出:“听力测试应着重检测学生理解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应把脱离语境的单纯辨音题作为考试内容。笔试应取消单纯语音知识题;减少单纯语法知识题并降低语法试题的难度;增加具有语境的应用型试题……要提高命题的科学性和质量,应侧重对学生实际运用英语能力的考查。”修订大纲的执行,必将大大推动我国的英语教学改革。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 ||||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