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自主求知的潜质:英语教学的“内核”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英语论文教学论文 手机版


21世纪是国际间交往日益频繁的世纪。作为最重要交际手段之一的英语在社会地位中的地位愈来愈重要。新世纪,英语教学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也提出更多的全新课题。教学相长,师生互动,是传统古老而又历久弥新的教育思想。如何激发学生自主求知的内在潜质是现代英语教学的核心。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目前,SEFC教材的编排体系非常适应发展学生的自主性。无论是对话教学还是阅读教学都是贯穿着对学生自我能力的关注。所以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该放手让学生去参与、探索和发现,去总结运用。打破由于各地办学条件和师资力量强、弱不同而存在的“穿新鞋走老路”的限制,极大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表现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积极性,从而发展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让学生围绕预拟的教学目标“动起来”
a. 充分利用课文录音,使学生在听读过程中接受纯正的英语,纠正其发音,在不知不觉中轻松掌握语言。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启发,同时又弥补了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而仓促放录音走过场的缺陷。当然,老师要提出要求,要求学生读准并读熟单词和句子,上课时要抽查朗读情况并打分。
b. 勾画、整理“知识点”,变“要我记”为“我要记”,让学生自己寻找、探求、发现语言知识上的障碍,必要时,查阅手头参考资料和身边的工具书,鼓励学生找出并摘抄本单元最重要的知识点,以备课上提问使用。
二、优化课堂整体结构,引导学生全程参与、主体参与、自觉参与。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老师问学生答,所谓的双边活动多以师生交流为主,有的甚至就是把“满堂灌”改为“满堂问”,结果导致学生昏昏欲睡,课堂效果大打折扣。而如果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探索为特征,以培养学生自主为切入口,使学生产生内在的求知欲,提出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则能把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如在教Aswan Dam (L90SEFC BOOK 1B)时,笔者导入新课时只用了两个问题。
a. Have you ever heard of Aswan Dam?
b.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it?
学生一听到问题,纷纷提出自己的疑问。
a. Where is Aswan Dam?
b. When was it built?
c. How long did it take to build it?
d. How big is it? (long ,wide ,high )
e. Why was it built?
教者只需要将这些问题罗列在黑板上,让学生通过快速阅读找到答案。当然执教者并非放牧者,任由学生自流地阅读,而是围绕学生饶有兴趣的问题,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解决问题,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速度。在学生完成第一步的阅读,解决了初步的问题后,教者再启发学生提出较高层次的问题,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保持他们的学习热情。
a. What problems does Aswan dam cause?
b. How can the problems be settled?
c. Is there any dam similar to Aswan dam in China?
又如,在教In the lab(L6SEFC Book1A)时,我带上学生去化学实验室上了一堂课。为了更好地完成“实验”,我抓住几个动作,模仿文中的化学老师,表演哑剧,让学生观察教师在干什么,然后我再做一遍,让学生说我在干什么。这一环节之后,我就完全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去演、去说,课堂气氛非常热烈。
再如,在教对话时,内容虽很简单,但要学生熟练掌握有关遇到语言障碍如何用英语表达,还是要讲究方法的。我先让学生找出有关句子板书,再设置一些语境练习。如我故意提问声音低,或提问语速过快造成语言交际困难,学生要回答我的问题,就必须用重要的句型操练。这种真实语境的营造,使学生掌握鲜活的语言,在用中学,学中用,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获得地道、规范的语用能力,又能体验创造成功的快感。
三、在强化、巩固、拓展中提高,达到“教是为了不教”。
学生学了一堂课之后,必须复习巩固,其实教师还得做必要的辅导工作,让学生巩固知识,并实行知识迁移,以增强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如何使学生课后围绕自主求知来运行?我尝试了以下方法:(1)自悟:开动脑筋,自己领会。(2)自解:搜集资料,自行解题。(3)自评:优劣是非,自己评价。(4)自感:联系自身,取长补短。无论是完型填空还是阅读理解,在老师公布答案之后,应留给学生一些时间思考,使他们不要过分依赖老师。这一方法可能实施起来稍稍困难些,但这毕竟是培养学生自学的有效途径。但老师要掌握分寸,注意方法,多鼓励,多督促。学生可互相修改彼此的书面表达,也可根据优秀作文自己评价,取长补短。我觉得,老师要从机械、繁杂的作业中摆脱出来,多花时间备好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投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与老师和同学交流、讨论。想学、愿学、乐学,学有收获,学有所得,这又成为学生取得更大进步的动力,这种良性循环无疑提高了课堂效果,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提供了较大的空间,是终身教育的一种尝试。
(江苏省通州市兴仁中学 李向峰)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