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昂情感----不只是个传说(人教版高考复习) |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英语论文 → 高考复习指导 手机版 | ||||
摘要:本文通过对情感的解读,阐述情感作用在教学中的重要性,讨论了如何使用情感来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情感、态度、优化课堂教学 [正文] 一、引言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积极丰富的情感能促进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使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新课标》不仅将“人的发展”列为本次新课改的宗旨,而且特别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确定为本次新课改的一项重要目标,并明确指出情感态度是影响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不难看出,情感态度既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与内容,又是我们促进和优化教学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当学生在学习中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要求时,就会开始相应的智力及非智力活动,就可能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学习。同时,情感又是英语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学生有了一定情感体验,才能有效地接受教师传递给他们的信息,才能准确理解所学内容的思想感情,才能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为此,我们每一个高中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活动中应充分重视和并发挥情感态度在英语教学中的积极因素,以此来优化我们的教学。 然而,由于受我国大环境,特别是高考的影响和制约,加之不少教师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具体操作方法的指导,情感教学大多只是嘴上说说,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鉴于此,本人想通过对情感的解读,情感教学的重要性,以及自身的教学实践来探讨情感教学的实施,并通过此来促进我们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二 情感解读 1. 情感与态度 首先,我们来看看情感的定义。词典中把情感理解为人们内心对外界事物所投的肯定或否定态度的体现,如喜欢、愤怒、悲伤、恐惧、爱慕及厌恶等。由此可见,情感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它是由于人对客观事物所持有的不同态度决定的。那么,何为态度呢? 在当代教育心理学中,一般认为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其结构比较复杂,不仅包括认知的成分,还包括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其中,态度的认知成分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态度的情感成分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研究表明,态度发生变化时,情感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而态度的行为成分则指准备对某对象作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 情感与态度互相影响,相互制约。要想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态度,就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情感港湾。 2. 英语教学中的情感 《新课标》中的情感态度目标专指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与语言学习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情感体验,它包括动机、兴趣、自信、意志、合作精神、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等。 情感态度与英语语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合理地使用语言有助于沟通情感、增进友谊、改善人际关系,英语课程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另一方面,某些情感态度,诸如学习动机、学习兴趣、自信心等,不仅与英语学习有密切的关系,而且是英语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因此情感态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们不仅有利于学生提高英语学习效率,而且本身就是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工作创造条件。 3. 心理教学与情感 高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不可避免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因而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培养是迫在眉睫,这就要求学校以及教育工作者充分展开心理教学,解决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而情感正是心理教学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部分,正所谓love me, love my dog,有了情感这个契机,教学工作就会事半功倍,水到渠成。 三 情感教学的重要性 1. 情感的飞扬,知识的渴望 学生有了内在的学习需要,要使其变为有效的动力,还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激发。通过激活学生的情感,向学生显示需要对象和学习活动间的联系,直接唤醒学生对活动本身的好奇心和认知的渴望,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和求知欲。导入新课时,通过创设情境,可将要学习的内容与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这种接近生活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道德感和美感。道德感和美感同属情感因素,是由道德生活的需要和审美的需要与观念是否满足而产生的内心体验。实践证明,学习新内容时,对情感有效的激发能使学生增强探究问题的动力,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提高学习效率。 2. 推波助澜,情感塑造品质 高中生正处于行为习惯与道德品质的形成期,人生观,社会观等都具有很大的探索性与不确定性,因此正确的引导是尤为重要的。愉悦的情感体验不仅可以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其品质的塑造。教师可用爱心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当学生从教师那里感受到真诚的关怀和挚爱、积极的期待和希望时,他就会有一种受到信赖、鼓舞与激励的内心情感体验,从而从内心升腾起对老师的信赖和爱戴,潜移默化中学生有了对爱与被爱的正确认识。同时,给学生美的享受可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美感能够牵动学生的理智感,激起他们对科学知识热爱的感情。美能把学生带入想像世界中,使其想像丰富活跃起来,进而调动表象存储,进行重新组合构成新意象。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借助多种手段,创设一种艺术情境和情感气氛,让学生置身其中,使学生动情,细心品味,受到感染,唤起学生对现实生活美的感受。 由此可见,情感教学是不仅是教育的催化剂,也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情感可以激发兴趣,保持对知识的渴求;当学生在情感与爱的海洋中遨游的同时,也在把这种美好的品质传递。 四 运用情感优化课堂教学 1. 教师健康的心理师情感教学的先决条件 教师要有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对心育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动机,有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心理观,才有可能在学科教学的同时对学生施以正确的情感教育。教师应该用爱心真诚接纳,关爱每一位学生,同时要善于与学生建立起平等,宽容,和谐,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还要懂得良好的自我调适,能经常保持一种稳定、积极的情绪。 2. 充分挖掘教材是情感健康教育的关键 课文是英语学科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的载体。高中英语教材的改编给我们广大的英语教师提供了在英语学科教学中渗透集体心理辅导的契机。新教材内容贴近现代生活,富有时代气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许多课文渗透着思想感情的教育,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会产生较强的感染作用,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素质,扩大他们的国际视野,增强爱国情怀,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新教材的选材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年龄特征和他们生理和心理发展的需要,教材中许多鲜活的人与事能够引起学生思想感情的共鸣。若英语教师能巧用心思挖掘教材中的心理素材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加以引导,那学生在获得认知上的教育的同时还能维护心理健康,使两者得到协调发展。 3.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态度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标中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等方式进行主动学习。实践活动和综合运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让学生进行具体活动的实践活动,大力倡导研究性学习,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置疑和乐于合作与交流,并对其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进而让学生在观察、模仿、改进、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学习的潜能,最终形成有效的自主学习策略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因此对学生的评价要以人为本,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完整的人格。例如在课堂教学的用语上,要避免使用一些可能损伤学生自尊心和打击学生自信心的话语,而多使用像“Excellent!”(好极了!)、“Very good!” (很好!)、“Good”(好)、 “Take it easy.”(别紧张)、“It doesn’t matter, just try it again”(没关系,再来试一下)等这类鼓励性的话语,让成绩好的同学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也让成绩差的同学消除紧张、害怕的情绪,形成了一个“会走的走,会跑的跑,会飞的飞”的学习氛围,而不是一味强调谁做得更好。这样各种层次的学生在这样融洽和充满情感的教学氛围中都巩固了成就与动机,得到了发展。 五 结束语 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而人是离不开情感的,情感态度既是一项重要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又是促进和优化教学的重要手段。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优美的教学艺术,而且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健康、丰富的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情感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教学》“Learner-Based Teaching”。 张焕庭 、 赵兴中主编 《心理学》 江苏教育出版社。 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翁就红《在高中英语新教材教学中渗透团体心理辅导的探索》 贺州高级中学 张建云《从外语教育心理学的角度把握英语教学技巧》 江苏省如皋中学 陈琳、王蔷、程晓堂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10. 相关链接:高考复习指导 高考复习高考复习指导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 ||||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