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do it! I make it! 我体验,我成功!(新课标版高考复习11)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英语论文高考复习指导 手机版



——任务型语言教学在 Go for it!七年级课堂中的实践运用
杭州开元中学 张燕燕
摘 要:《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任务型教学是指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的能力。恰逢七年级使用Go for it新教材,新教材巧妙地将话题、功能、结构和任务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在七年级英语课堂教学中,设计符合七年级学生学习、心理特点的任务,如游戏型任务,调查型任务,讨论型任务,交际型任务,比较型任务等。将学习内容真正落实到具体的任务,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新的知识,激发了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了学习英语的成绩,同时又不使任务型教学公式化、形式化,为任务而"任务"。
关键词: 任务型教学 任务 实践运用
一.问题的提出
传统英语教学,教师讲解多于学生操练,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英语的最大目的是为了应付考试。我们忽视了语言学习的最初任务。
1. 语言学习的任务是指有目标的交际活动或为达到某一具体目标而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
2. 《新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
新生七年级入学考试结束后,笔者特意对自己将要任教的两个班学生的成绩做了初步分析。
班级
项目 初一(3)35人 初一(4)32人
优秀 0 1
合格 18 17
<50分(满分100) 5 7

67位学生大部分来自上城区6所不同的小学,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外地来杭学生。学生的英语基础参差不齐,普遍较弱,令人担忧。通过暑假的家访,了解到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对英语学习存在着厌恶、恐惧的心理,很不自信。笔者任班主任的班中有外地学生7人,他们在中学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英语,即没有任何英语基础,而新教材不是一套零起点教材,要求学生有一定英语学习基础。面对这样的状况,笔者陷入了沉思――学生英语底子薄,学习缺乏自信,怎样才能尽快提高他们英语学习的兴趣?把握住Go for it,这是一套新教材,对教师、学生都是一个全新的机会。
二.研究的目的
新课改倡导通过学生的亲自实践、参与、体验、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来获得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笔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出发,设计出各种学生容易接受并可以完成的任务。帮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树立学习信心,建立学习兴趣,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三.研究的内容与操作程序
1.任务型教学的定义与内涵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 简称TBLT)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和第二语言习得者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语言教学方式。Jane Willis认为,任务型学习活动强调学习语言中"意义至上、使用至上"的原则。
2.任务的定义
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庞继贤教授认为,所谓任务就是做事。
Nunan认为,交际任务是指导学生在学习目标语的过程中领悟、使用、产出和互动的课堂交际活动。
3.任务型教学的原则
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任务要有趣味性。
(2)任务设计要有阶梯性。
(3)任务设计时对师生角色要有正确定位。 
(4)任务要有实际性。
(5)任务前要有充分的铺垫。
(6)任务具有可拓展性。
4.任务型教学的运用
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学校及任教班级的特点,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将英语任务型教学的基本步骤具体化,生动化。
4.1游戏型任务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最重要的是引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兴趣的价值在于让学生在参与教学中得到乐趣。实践证明越能让学生发觉有趣或愉快的任务,越能激发他们参与任务学习的欲望,学生就越乐于加入任务学习中,游戏是最好的方式之一。"Bingo"、"Guessing games" "Brainstorm"等都是学生喜爱的游戏。
案例一: Find the owner!
设计目的:七年级上册Unit 2 Is this your pencil?的单元语言目标为学会辨认物品的所有者。根据书本第9页4a Game Find the owner(在老师的盒子里放一些物品) 和 4b (从盒子里取出物品并找到他们的主人。你只有两次猜的机会)作了一些符合任教学生特点的改编,尽量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操练目标语言。同时为使基础好的学生得到提高,补充了符合实际的交际用语(斜体部分),力求取得全班和个人活动的最佳结合。
目标语言:Excuse me, is this your …?
No, it isn't. / Yes, it is. It's my pencil.
Here you are.
Thank you.
任务过程:请出一位学生A,请他/她闭上眼睛。任意学生自愿提供一件物品后,学生A睁开眼睛,教师将物品交给学生A。然后使用目标语言在全班范围内找主人。活动中出现了以下情况:
学生A: Excuse me, is this your …?
全班:No, it isn't.
或是
学生A: Excuse me, is this your …?
主人:Yes, it is. It's my pencil.
学生A: Here you are.
主人:Thank you.
在学生A的示范后,更多的学生跃跃欲试。活动中教师为了了解学生的注意力,还时不时的提问"Is this pen Lucy's?"等类似问题,答对同学所在的小组加分,答错则扣分。在着重个人操练后,开展全班活动。教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六个一样的袋子(全班六组),每个袋子里都是课前按小组搜集的学生物品,每个学生一件。按照同组不同袋的原则发给学生。学生拿到物品后即开始用目标语言寻找主人。在最短时间内找到主人的同学所在小组加分。从分发袋子里的物品开始计时。活动规则"No Chinese."。最终得分最高的小组获胜。
任务效果:每位学生既是主人又是寻找人,能够不断使用目标语言。有计时,因此学生们动作相当迅速,很少有挑东西的,大多数从袋里拿了东西立刻开始寻找主人。教师则不断在学生中来回帮助解决语言上的困难,同时监督学生是否做到活动时"No Chinese."的原则。这一原则贯穿英语课堂活动中,养成习惯后,每次活动前,学生们都会跟着教师说"No Chinese."。
4.2 调查型任务
调查型任务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有利于培养学生交往能力。通过调查的方式,促使学生了解生活实践中经常要用到的英语表达方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例如,设计"调查同学最喜欢的科目"的任务,来练习使用"What's your favorite subject?"," Why do you like it?"及相应的回答(七年级上册Unit 12 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设计表格来完成调查任务。
如:教学七年级下册Unit 11 What do you think of game shows?时,利用课本第67页4 Survey 中的表格进行活动。
TV shows What I think Students who agree with me
Tell it like it is! I love it. Amy, Mary…



案例二: What's your English name?
设计目的:七年级上册前三个单元是中小学的过渡,是学习新知识前的巩固。笔者通过了解知道,很多内容大部分学生都较熟悉。因此设计了"What's your English name?"的任务。使学过的学生不觉得炒冷饭,同时又帮助没有英语基础的学生尽快熟悉了字母,跟上学习进度。
目标语言:Hello. Hi. Good morning.
What's your name?
Spell it, please.
Thank you.

任务过程:教师事先帮助学生确定各自的英文姓名。游戏前发给学生每人一张白纸,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过的记录下班中同学的英文姓名。记录下最多的同学为优胜。
任务效果:活动过程中,为了记下同学的英文姓名,学生们在不断地重复英文字母,充分复习了26个字母的拼读,避免了单调的字母默写。同时培养了学生们合作精神。七年级学生争强好胜,为了记录下尽可能多的名字在教室里跑东跑西,非常积极。教师在学生活动时帮助学生解决拼读中的困难并监督是否有中文出现。
意外收获——在教学中,笔者设计的任务经常会涉及到学生的英文姓名。一个很偶然的机会看到班里个子最小,胆子也很小的一个男生的英语书上粘着一张全班学生英文姓名的名单,他也是6位没有任何英语基础学生中的一个。我很惊讶,他告诉我,名单是他自己利用课余做的,这样可以经常拿出来看看熟悉同学们英文名的拼读,上课时记录就会快许多。难怪他的进步那么快,入学考试46分,期末达到了83分(满分120)。
4.3讨论型任务
为了完成主题任务,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讨论话题,使学生通过讨论进行思考总结,归纳出结论。
如教学七年级上册Unit 4 Where's my backpack? 时,设计了四人小组的讨论任务"Put away Tommy's Room"。
教师将图片中显示的的各类小物品事先都准备好并装在信封发给学生。四位学生分别为记录员,粘贴员,时间控制员,汇报员。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将Tommy的房间整理得最合理。活动时,同学们先讨论,拿出教师事先准备的纸上家具在白纸上比划。活动结束后,汇报员边投影自己小组粘贴的作品,边向全班同学描述房间的摆设。
案例三: Rules in class!
设计目的: 七年级下册Unit12 Don't eat in class.是学期期末的教学单元。通过一学年的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英语基础。通过全班学生的讨论,既可以使用目标语言,又培养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形成民主的氛围。在笔者任班主任的班级,告知学生合理的建议会被采纳并在下学期使用;另一个班级则告知学生,英语教师会将建议告知班主任供参考。
目标语言:祈使句
情态动词can表示许可的用法
情态动词 have to
任务过程:四人为一组讨论制定Rules in class! 在规定时间内,每组将讨论结果记录在一张A4大小的彩纸上,在纸的右下角注上四人的英文姓名,并张贴在黑板上。每组派出一名代表到黑板前来找其他小组记录中的错误。最后还有一名同学进行汇报。四人的分工——记录员,找错的学生,汇报者,时间控制员,不可重复。
任务效果:讨论型任务是英语课堂使用较多的形式,学生已经较为熟悉。英语中的祈使句是较难的语法点。笔者认为通过学生间的讨论,可以让学生巩固该知识点。为了引起学生新的兴趣,笔者反复琢磨后,想出了一条活动规则--每组派出一名代表到黑板前来找其他小组记录中的错误。效果果然不错,学生们在讨论时,不仅注意了时间,还十分注重正确率,有的在翻书,有的在查字典,争论更是不绝于耳。因为找错误这条规则既是找别人的错误,同时别人也在找自己的错误,所以是双向的。每组代表在找错误时更是非常仔细,且动作迅速。笔者为自己的想法感到窃喜,没有多费口舌就达到了让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目的。
4.4交际型任务
生活交际是语言的最主要的功能。为了完成各项英语学习任务,训练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尽力调动各种语言和非语言资源进行意义构建,以达到解决某个交际问题的目的。教师设计一些交际性任务,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内化语言的环境。例如教学七年级上册Unit7 How much are these pants?时,针对有关购物,谈论价格的教学内容设计了"跳蚤市场"的任务。要求学生将自己闲置的学习用品或是些小玩意带到学校,将课堂模拟成跳蚤市场。学生购买自己所需要的或所喜欢的物品,买卖的交际过程必须用英语完成。学生们的创意真是令我大开眼界。为了推销自己的商品,有的小组仿照课本第45页3a大声的吆喝 "Come here. You can buy cheap and great things here!", "Hi, we have nice things at a very good price. You can't miss it! Come and have a look!",有的组则推出了买一送一的优惠。学生们为了买卖,竭尽全力尝试所有学过的有关句式,如Can I help you? How much are these …? What color do you want? 在活动中, 既培养了学生的经济意识和组织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用语言进行交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5比较型任务
比较型任务是指学生对比不同的材料或叙述并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Unit 4 Where's my backpack? 时,结合书本第21页设计了要求同桌完成的任务"Find the difference"。
通过对比两张图片,学生先口头叙述不同之处,再将结果记录下来。这样的任务能很好的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加强了学生写的能力。教师及时地将学生的书写投影,这又是一次很好的表扬和纠错的机会--表扬书写正确的同学,同时和同学们一起发现错误,并更正。
4.6项目型课外作业
七年级学生相对来说自觉性不够强,对于一些重复性的,机械性的课外作业比较讨厌。而课外作业又是课堂学习的深化和补充,是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针对七年级学生的特点,通过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项目任务,不仅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也使课外作业与任务型课堂教学融为一体。例如,要求课后练习英语书写,自制英文的新年贺卡,编写英语小报,学唱英文歌曲,排练课本短剧等,这些都是根据教材中相关课文内容设计,并与某一话题相联系的。学生们对这些课外作业很感兴趣。笔者抓住机会,让学生们尽情发挥。要保持学生对英语持续的兴趣,就要想尽办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体会到荣誉或者说是成功。比如要求学生练习书写,特意将优秀作品张贴在醒目的靠走廊的教室玻璃上,这样一来,来来往往的学生和老师都会好奇的看一看,使优秀作品作者感到非常自豪,无形中也鞭策了其他同学。
四. 研究的效果与分析
任务型教学理念使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用语言做事,有效地改变了被动的学习方式。教师在实践中更新了教学方法,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1.排除了学生的心理障碍,充分调动了学习兴趣
任务型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的,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英语的乐趣。
笔者所任教的大部分学生最初对英语学习都有些畏惧,有的学生时常说"我的英语很差,我学英语就是不行"。从外地来的插班生没有任何英语基础,他们总是表现得很不自信,"我听不懂呀,老师,肯定跟不上"。大约七年级上学期教学两个月后,学生们对英语学习的态度有了很大的改观。
"老师,今天上课玩什么?"
"啊,打铃了?英语课上完了?这么快?"
"老师,我现在对英语学习越来越有信心!"
2.建立了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
任务型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师生观念,发展了师生间、学生间的双向、多向的互动合作关系.。只有在教师学生双方都情绪愉悦的和谐关系中,教学活动才可获得最佳效果。因此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伙伴、促进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笔者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思考,一起活动,一起探讨,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感情。2006年4月20日,笔者生日那天,当笔者走进教室,学生们在课代表带领下认真的朗读英语,黑板上写着"To Amy: Happy Birthday!"( Amy是笔者的英文名),心中的激动与感慨真是无以言表。
3.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结精神
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需要学生间的合作来完成。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笔者要求在小组活动时,记录员要及时记下小组同学的发言,并在旁边标上该同学的姓名。下课后将小组成果张贴起来,请其他班的同学来评定。其中是否每位同学都发言是十分重要的衡量标准。于是小组活动时大家凑在一起,争相发言,互相帮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从别人的发言中受到启发,既培养了学生全面考虑问题的习惯,也提高了学生的发散型思维的能力,是一个相互交流和学习的过程。
五. 结论与建议
1.任务型教学实施一学年来,切实提高了英语学习效果,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初一(3)班为例(共35人):

学生英语成绩的稳步提高增强了他们对英语学习自信。很多同学说,"原来英语学习并不难。"笔者就会抓住机会对他们说:"那是,中文是世界上最难的,你们都学得这么好,英语其实最简单,一定能越学越好。"学生小G进步最明显,他是外地学生,没有英语基础。通过课堂上的活动培养了兴趣,成绩从入学时的30,一路进步--七年级期中74(满分100),期末109,七年级下期中107,期末104。他也不再说:"这是偶然,运气好。"小G自信了,因为他实实在在的进步了。
2.任务的完成需要学生通过表达、沟通、交涉、解释、询问等各种语言活动形式,因而口语能力提高非常快。通过比较分析上班学期和下半学期的两次口试,笔者发现学生无论是发音还是语句的准确性都有明显提高。
3.任务型教学要求教师多元化评价学生,而学生、教师往往要面临分数的考验。另外在上课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学生们对任务很感兴趣,都想展示自己的成果,但是继续就会超过单位教学时间的尴尬。因此如何处理好评价和考试的矛盾,如何解决完成任务和课时不够的矛盾等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4.任务型教学与基础知识教学不矛盾,是相辅相成的。从非交际练习到真实交际的任务英语应有一个过程,必要的语言形式的练习是不可缺少的。怎样协调好活动和基础教学值得我们好好思考。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外语教学展望》 钟启泉总主编 左焕琪编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中小学英语真实任务教学实践论》鲁子问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3
4.《新目标英语》(Go for it!) David Nunan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5."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丁文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2 No7
6."在任务型语言学习中如何设计task?"
黄剑茹 《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1第9期
7.《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实验研究》
卢莉 《中小学外语教学》 2002第3期
8.《新高中英语教材教法的继承与创新》
刘道义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6第5期
9.《初中生心理学》
黄煜峰 雷雳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2
10.《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维尔斯曼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7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