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克服措施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英语论文 → 写作专题指导 手机版 | ||||
负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及克服措施 昆山中学 苏静 邮编 215300 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用英语进行交流,然而对于目前的中学生来说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机会并不多。因此他们所能做的只有打好英语基础为以后用英语交流作好充分的准备。综观目前的中学外语教学主要是围绕高考指挥棒展开的,而就目前的高考题型而言听力和写作是与用英语交流关系最为密切的。众所周知提高听力的方法就是多听。但是写作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过程中一个难点,笔者虽任教于重点高中,但是英语写作仍是学生最薄弱的一环,学生的写作能力不容乐观。笔者通过对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这其中主要是因为受母语的影响,在语言习得理论中称之为迁移。本文将分析迁移(负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以及克服的方法 一、 负迁移及其影响 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外语时, 母语的语言规则和表达习惯应用于第二语言的现象被称为语言迁移(language transfer)。近几十年来, 人们对第二语言学习中的迁移现象做了大量的研究。 但一直到20 世纪80 年代初, 对第二语言学习中迁移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言、词汇和句法方面(Saito & Beecken, 1997)。这些研究根据迁移的效果, 将迁移分为两类: 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 和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母语和目的语在形式、结构、规则和意义上一致时, 母语的这些特征会促进目的语的学习和掌握, 这种促进新知识学习的迁移称为正迁移; 母语和目的语在形式、结构、规则和意义上不一致时, 母语就会对目的语的学习起干扰作用, 这时产生负迁移。 1. 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影响的实例分析 中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易出现“汉式英语”(Chinese English或 chinglish)的毛病。所谓汉式英语是指受汉语思维影响,用汉语模式表达英语。看看以下两组用词错误的句子。 (1) 他们过去常常在周五晚上买东西。 误:They used to go out to buy things on Friday night. 正:They used to go shopping on Friday night. 笼统的说“买东西”或“购物”,英语习惯说go shopping ,而go to buy things 是根据汉语直译而得,是典型的汉式英语。 (2) 马利要再学一门语言。 误:Mary wanted to learn a language again. 正:Mary wanted to learn another language. 汉语的“再”并不完全等同于英语中的again, 所谓“再学”实际上是“另学一种”之意。 2. 语法方面的干扰(grammatical inference) (1) 学习者在英语名词复数方面的错误。因为汉语名词没有绝对要求,有时仅在名词前加了表示复数含义的修饰语即可。但英语则不同,即使名词前加了表示复数含义的修饰词,名词也仍需变为复数形式(不可数名词可以没有词尾变化)。而就可数名词不可数名词来说,汉语名词似乎不存在这类问题,而英语对这方面要求比较严格。由于这种差异的影响,学生在这方面的错误更是司空见惯。 (2) 连续几个动词使用的现象在汉语中经常出现,并不要求每个动词有变化。而英语中每一个句子只能有一个真正的谓语动词。如果需几个动词连用,其他的动词必须用非谓语动词—v-ing分词、v-ed分词或不定式。 I cannot bear living alone? He won’t like such questions discussed at the meeting. The hunter , drinking at the spring saw a huge lion. 中国学生往往不习惯这种句子结构,经常在动词使用上出现错误。 (3) 汉语中有些句子没有谓语动词,而英语没有谓语动词则不称其为句子。省略除外。这种母语迁移对英语学习者的文字表达产生了不良影响,致使有些学生写出了The film very interesting .This driver very careless等句子。 (4) 汉语中无冠词之说,而英语对冠词有严格要求。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时冠词使用错误较多。汉语可以说“我是学生”,英语为I am a student.“他正在研究贝多芬的生平”,而英语则要说,He is studying the life of Beethoven, 这类句子中的a,the学生时常漏掉,因为汉语中没有对应的限定词范畴。 (5)对于英语连词although(though)和but的用法,学生也常出错。although(though)和but都是连词,在让步状语从句中,两个当中只用某一个,就已表达了让步含义。如果一句话的两个分句都用连词,那么主句何在?但汉语中“虽然”、“但是”可以同时在一句中使用。所以学生在使用although(though)引导的让步状语从句中,总是不自觉地在后面跟上but。 (6)汉语中经常使用无主语结构,而英语句子中不能没有主语。如“下雨了”、“刮风了”。而英语就必须用it做主语来表达。汉语的某人某地有什么,都是“有”,但英语中说某人有什么可以用have的变化形式,而某地有什么就必须用there be存在句型。 (7),由于历史与文化背景的不同,不管是汉语还是英语它们中间有些词附有一些特殊的意义有的是褒义的有的是贬义的。并且有些在不同的语境中会产生不同的意思,所以学生有时也会在选词上出现一些错误。 在对苏州市2004—200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终考试的写作答卷进行分析时发现,我们学生还存在其他受母语迁移影响而存在的问题。写作题目为:请你根据下表的提示写一篇英语短文,向某英文报纸投稿。 假期补课调查表 学 生 观点 60%不同意 40%同意 理由 应该放松,调节 能多学点知识 家 长 观点 大多数同意,但有些学校收费太高 理由 多少学点东西 教 师 观点 不同意假期补课 理由 师生疲惫,应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学生错误分析: 1. 学生突出的一个问题,“60%的学生同意”翻译成英文,“60%of the students who didn’t agree to having classes, “60%of us disagreed the viewpoint”, “Sixty percent of the students are not agree to having classes during the vacation.”. 第一句和第二句时态错误应该用一般现在时,因为这是他们现在的观点。犯这样的错误主要是因为英语的动词有时态的变化而汉语中的动词则没有这些变化。第三句话是一个语态错误应该用主动语态而不是被动语态。语态错误也是学生常犯的一个错误,因为汉语中的被动一般用被字句或把字句而动词本身并没有形式变化。 2. 在翻译“反对他们的观点时”好多同学翻译成,They fought against the view”. 在这个句子中出现了两个错误,第一时态错误。第二动词使用错误。反对观点的反对应该是“go against”而fight against“则为打斗,武装反对。词语选择错误也学生在英语写作时很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因为英语与汉语的特点不同,汉语中一个词可以管很多东西,所谓的一对多。比如“馆”我们可以说“饭馆”、“面馆”等。再如羊,山羊、绵羊等我们都可以称作羊。但是英语却是多对一,也就是说许多英文单词对应一个意思,比如羊,山羊为goat,绵羊为sheep等。所以当出现一个汉语词语时,我们得谨慎地挑选与其相对应的英语单词。 3. 就“同意这一观点”而言,有同学翻译成“They don’t agree the viewpoint”.正确的翻译应为”They don’t agree with the viewpoint”.这一错误的出现主要是因为英语的动词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在这句话中,agree是不及物动词不能直接接宾语,要先接介词with 再接宾语。而汉语中动词则无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之分。 4. 在对学生这篇英语作文进行分析时笔者还发现其他一些错误。有的学生的动词没有人称和数量的变化,第三人称单数形式没有变化。有的学生把there be 结构误用为there have ,有的学生将be 和have 用法混淆。也有的学生在情态动词后不用动词原形或者在及物动词后面加介词再加宾语。而我们不难发现这些错误主要是由于中英文之间的动词用法差异所造成的。 二,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影响的克服措施 4. 1 提倡多读原著, 鼓励学习者大量输入目的语。研究表明, 只有通过大量的目的语输入, 才能减少母语的干扰程度, 建立正确的目的语言语行为策略的认知系统。而当前的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却普遍存在着只重视一本教材和其它与之配套的几本辅助教材的现象。更有甚者, 有的学习者每个学期反复诵读的只不过是一本教材而已! 大家知道, 任何一个中国学生都不可能在母语的环境中仅靠几本语文教材学好汉语, 更何况是在非目的语环境中学习一门外语呢? 由于缺乏足够的目的语输入, 英语学习者在用目的语实施言语行为策略时, 不得不借用母语的言语行为策略完成交际目的, 这就造成母语的迁移。因此, 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鼓励学生多读原版或原版简写本, 积极引导学生广泛汲取目的语知识。然后在阅读过程中注意作者的写作手法。其实语言的习得只要是模仿,把一些句子记录下来,鼓励学生在适当场合使用。最后应建议学生在遇到好的句子时,可以设想一下自己能否用这种句子来表达这个意思,如若不能,可以把它抄下来,并将其译成汉语,过一段时间再把汉语译成英语并与原文进行比较。研究英语是否有“汉式”味道。这种阅读—翻译—比较的过程也是一个“地道英语”替代“汉式英语”的好方法。 4. 2 应用比较教学法 既然母语影响根深蒂固,那么对于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的英语教学中,应该 充分的进行双语对比,让学生对于英语学习中出现的句子、语法、词法等方面的错误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例如,在词汇方面,在英语和汉语的词汇中,存在着完全对应,部分对应和不对应三种情况。英语词汇教学应在区分两种语言差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点剖析部分对应或不对应现象,使他们了解这是与民族文化差异或思维特征的因素有关。Ronald Sheen 在他的《外语教学中使用对比分析的优势》一文中指出:“若跨语言影响在第二语言习得和正式的课堂语言学习中扮演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 那么, 教材和教学法把它(对比分析法, 本文作者注) 考虑在内也是情理之中的。”对比教学法可从文化对比和语言对比两个方面同时进行。对比两种语言、文化的相似性可促进正迁移, 提高学习速度和效果。对某些学生难以掌握的部分可列为重点, 对比异同, 以提高学生对文化和语言差异的敏感性, 促进学生对该知识异同性的了解和掌握。这样学生就能逐步摆脱干扰,避免“汉式英语”的出现。 4.3 提供更多的“真实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从上述研究还可以发现, 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迁移不仅仅是因为语言使用规则的不同, 还有社交习俗方面的原因。“文化的差异增加了人们误解的机会”(Bonvillain, 1993)。因此, 在教学中, 可尽量使用磁带、录像、电影等方式向学生提供更多的“真实语言环境”, 提高学生对目的语文化和社交习俗的敏感度和认同感, 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以英语为母语者是如何实施某些言语行为的。课外, 可引导学生以聘请外籍专家开办英语角或外语沙龙、参加各种涉外实践活动等形式广泛接触目的语文化, 取得对目的语知识的感性认识, 以便学习者能够得体地实施各种言语行为策略。在网络日益普及的今天, 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通过上网, 与目的语国家的班级或个人建立“epals”关系, 在一种更为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全面提高自己的语言应用能力。学习一种外语, 不能在没有社会、文化因素的语言真空中进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要想解释语言现象, 必须介绍文化背景。顾曰国也说过, 西方人对外语学习者的语法错误可以容忍, 但对文化方面的失误却不肯原谅。尽管很多人已意识到语言的得体性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在英语实际教学中, 对目的语文化背景的介绍迄今为止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 英语教师在传播语言知识的同时, 也应义不容辞地担负起目的语文化知识的传播。在选择教学材料时, 英语教师可有意识地选用一些反映目的语社会文化的文章, 解释语言现象及其语言深层的文化信息, 培养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意识及兴趣。 参考文献: 文秋方 郭纯洁(1998),母语思维与外语写作能力的关系:对高中生英语作文过程的研究,《现代外语》,第四期。44-56 页。 Johnson.C.1985.The composing process of six ESL students .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46(5):1216A 相关链接:写作专题指导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 ||||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