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牛津英语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英语论文教学论文 手机版


浅谈在牛津英语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摘 要] 本文论述了在牛津英语教学中加强文化意识教育的意义及内容。主要阐述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开拓多种渠道,引进各国文化知识。
[关键词] 牛津英语 文化意识
语言是一面镜子,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揭示该民族文化的内容。
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曾说过:“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文化是语言最重要的属性之一,两者局部交叉渗透。语言不能脱离社会文化而存在,任何语言都是某种社会文化的反映,有着深刻的社会内涵,而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播,语言是文化得以生存的力量。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应注重所教语言的文化背景因素来教授,使学生通过具体的情景来体会和应用英语。
新课改更是把文化意识单独列出作为课程目标的一部分。课改要求六级水平要“能体会交际中所使用语言的文化内涵和背景”,七级则要求“能理解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应课改要求,江苏省从2005届学生起使用牛津高中英语教材,此套教材处处都渗透着英美文化,因此如何加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就成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此,本人浅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 以教材为中心,渗透相关文化内容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美文化渗透在牛津英语的每个章节中,学习英语就包括学习有关语言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和生活特点。就以school life这一单元为例:中国的学校上课时间长,教室固定,课外活动缺乏;而西方一些国家的中学校园宽阔,学生在校时间短,教室不定,课外活动丰富。中国学生每天背着大大的书包上学,而西方国家学校每个学生都有属于自己的小柜子,可以把私人物品锁在柜中,不必每天背来背去。于是在结合教学内容时,我把我在加拿大期间拍的一些关于高中校园,学校生活的照片以及DV带进了课堂,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加深他们对中西方校园文化差别的理解。
在这一单元中还涉及到了西方人喜欢在餐后用甜点的习惯,那么教师可以趁此机会介绍一下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让学生更多的了解西方国家的生活习惯。
二. 开拓多种渠道,引进各国文化
学习和掌握外语仅仅靠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还必须吸收课本之外的资源来提高自己的语言和文化知识。具体本人有一些做法可供参考:
1. 把英语文学作品带进课堂
文化渗透在生活中,而文学作品是生活的高度概括和艺术再现。合理使用英语文学作品,有利于学生深入了解英美文化。英美文学题材多样化,涉及学校、家庭和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有效途径。例如,小说《数星星》(Number the Stars)从哥本哈根女孩安玛莉的视角,描写了二战中丹麦被占领期间纳粹分子对犹太人的迫害。小说《局外人》(The Outsiders)讲述了居住在美国贫民窟的孩子同出生上流社会的孩子之间的矛盾。小说《滚滚雷声,听我呼喊》(Roll of Thunder, Hear My Cry)涉及美国黑人遭受种族歧视的问题。这些文学作品俨然是反映西方社会的百科全书。鉴于高中生的语言水平有限,教师可以选用一些文学作品的简写本,其语言简单易懂,适合高中学生阅读。
在选择作品方面,一要注意少而精,高中生平时课业繁重,过多的赏析文学作品会使之成为负担;二还要注意把不同题材、不同体裁、不同语言分格的作品相互搭配;三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主题。
2. 让英语报刊杂志走进学生生活
英语报刊杂志的内容涉及政治、社会、科学、文化、风俗和信仰等各个领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通过课内外的报刊杂志阅读,学生可以从中获取信息,增长知识,扩大视野,了解很多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如参加不同类型宴会的着装,美国大学的入学方式以及棒球的打法等等。
比如在上牛津英语模块二第三单元,讲到旅游的时候,可以介绍学生阅读《空中英语教室》2005.8月刊上的《Spotlight on London—Take a look at England’s capital city-from a local’s perspective》。文章从当地人的角度,写了the London Eye, Bloomsbury, The University of London以及a local’s hangout几个方面内容,再配以图片。所以学生读后,一幅伦敦全景图顿时跃入脑海。再有《疯狂英语》2005. 8月刊上有几篇文章都是很值得引进到教学中的,如“Universal’s Islands of Adventure”, “Two Days in Islands of Adventure”,介绍了著名的环球历险之岛。而“Bakken—The World’s Oldest Amusement Park” 介绍了世界上最古老的乐园——贝根乐园。学生通过阅读这篇文章,学生可以了解丹麦贝根乐园的很多情况。
报刊杂志如果能够走进学生的生活,那么学生可以从中轻松、有趣的获取外国文化知识。
3. 使英语影视作品和英语歌曲成为学生的朋友
学生的外国文化知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来源就是英语影视作品和英语歌曲。
影视作品是我们了解他国文化最直接的方法之一,它是一种以视觉符号为主的、直观的传播形式。学生可以通过他们了解异国的生活方式、信仰体系、社会价值、道德标准等表层和深层的文化,了解了影视作品就了解了一个国家的一段历史、一代人甚至是几代人的生活及那个时期的文化,因此观看影视作品是我们了解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美国著名的情景喜剧《成长的烦恼》就是我们教学中可以很好的利用的一部作品。牛津英语模块一第二单元“Growing Pains”正是讲述了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烦恼。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引进《成长的烦恼》这部喜剧,不仅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而且可以增加学生对美国家庭文化的了解,与中国家庭生活加以比较,更深入体会中外文化差异。
再说说音乐,大家都知道英语歌曲是学习英语很好的途径,同时它也可以提供给我们很多英美文化背景知识。
歌曲《Another day in paradise》的作者Phil Collins 将目光投向身边贫苦百姓,投向冬日寒冷的街头,以蒙太奇手法摄取了城市街头的一个普通场景:在繁华都市的街角,以为无家可归、流离失所的妇女正乞讨一味从她眼前走过的、体面的先生伸手援助,铁石心肠的他掩面而过,对耳边哀怨的求助置若罔闻,还吹起口哨,企图掩盖内心的不安。再看一看这位贫穷的女人,虽然为生活所迫而沿街乞讨,但她并未失去活下去的渴望,一张饱经风霜的脸和一双磨出水泡的脚板上分明刻着求生的期盼。整首歌昭示了严酷的现实,批判了全社会与政府对贫民大众的普遍漠视。而这正是八十年代英国社会的真实写照。
《Donna Donna》是一首深受犹太民族喜爱的歌曲,歌词并不复杂,平白如话。时运不济的小牛涕泪涟涟,自在轻盈的燕子正振翼高飞,多么鲜明的对照。每次聆听这首歌,都会让人想起犹太人民千百年颠沛流离的苦难史,而正是这样的苦难使他们体会到了自由来之不易。因此,就在经理了一场又一场战火的洗礼后,他们依旧没有屈服。不自由,毋宁死,崇尚自由的犹太民族一自己的声明和鲜血谱写了一曲自由赞歌。
谁能说歌曲不是文化的再现呢。
4. 请外籍教师一同教学
请外籍教师参与一起教学,鼓励学生与native speaker面对面交谈,让外籍教师把自己在中亲自体会到的中外文化差异告诉学生。这样既丰富了学习形式,又丰富了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比如在上school life 这一内容时,可以请外教到课堂来亲自说说他们国家的中学校园,说说自己在中学时代的生活,再谈谈对中国的学校的看法。学生也可以问一问他们所感兴趣的外国中学生活的一些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把中外校园生活加以比较,更加了解了国外的中学生生活,以及中外校园生活的差异,丰富了知识。
三. 对于教师的要求
要加强学生的文化意识,就要求教师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所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意识,了解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
文化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该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敏感性,培养文化意识,使他们主动地、自觉地融入新的文化环境中。
1. 加强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渗透到英语教学中。
2. 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吸收和体验异国文化。可以收集一些图片和物品,让学生了解外国的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美的文化耳濡目染。向学生推荐阅读英语的报刊杂志,或者是体现外国文化的简易读本,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邀请外籍教师讲授中外文化的差异。
总之,在英语教学过程中不能只单纯注意语言教学,而必须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以及对语言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中正确运用语言。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