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英语结构—情景—交际教学法 |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英语论文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东群 研究的背景状况 我国中学的英语教学的改革一直随着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的发展而进行。在教材改革和考试改革的大前提下,许多中学教师都开始尝试交际法以满足新教材以及高考题型对“灵活运用语言进行交际”提出的较高要求。同时在另一些学校里,教师没有把目标放在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上面, 而是保留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提高分数的传统作法。因此,他们仍抱着语法翻译法不放,而语法翻译法在语言教学中提高学习者的“准确(accuracy)”又确实是行之有效的。于是,广大中学英语教师仿佛置身于一个十字路口,面临着“舍”与“取”。然而,英语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问题,也不应该顾此失彼,而是应该吸取各种教学法的长处,并使之相辅相成。 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来说,准确性不是不重要。汉语是由方块字构成的语言,它在结构和表达方式上与英语和其他西方语言都有许多差异。许多语言学理论的实验都是在教学其他西方语言的过程中进行的。因此,有必要使这些理论以适合中国的英语学习者的方式服务于中国的第二语言教学。一方面,我们知道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流利(fluency)标志着一定的语言交际水平,只有准确而没有流利表达语言的能力,其结果只能是“高分低能”,不能达到学习外语的真正目的;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准确和流利又是语言学中的两个范畴,获取其中任意一个都不代表必获取另一个。因此,如果有种教学法能博采众家教学法之长(即:语言翻译法;听说法;功能教学法;交际法等),又能帮助我们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同时在准确性和流利程度两方面获益,那么这种教学法肯定有利于我国中学英语语言教学的提高。为此,我们致力于一种卓有成效的综合性教学法的研究和实施, 即“中学英语结构—情景一交际教学法”。我们试图探讨该教学法的理论文撑,并整理归纳该教学法的教学艺术和技巧,以备推广之用。 研究的理论支撑 Joanna Radwanska—Williams认为,语言学历史上三个占主导地位的流派(新语法学流派、结构主义流派和乔姆斯基流派)对历史上三个占主导地位的教学法(语法/翻译法、听说法和交际法)分别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她指出:“在语言教学的历史中,有一个流派的系列,同样在语言学的研究中,也有一个流派的系列。因此我认为研究教学领域和语言学领域的历史关系,并把它们作为关于语言性质的科学性概念的结论来源是很有意义的(Radwanska—Williams,1997)。”她提倡一种修饰性的历史模式,使不同理论的方式方法得以共存而不是逐一取代。在这种共存模式中,各种不同的系统方法被看成是某种程度上的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整体,尽管他们产生于不同的但是又相关的关于语言性质的理论观点。她认为不管教材是基于哪种主导教学法,教师都可以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从其他教学法中选用替代的课堂活动。 Diane Larsen—Freeman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发展的角度上也触及到类似的问题。她在《论语法教学——向神话挑战》一文中说:“我想强调一下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对于’懂得要学习语法’的重大贡献。”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研究者们还没有开始注重学习和学习者的时候,这两者实际上都被忽略了,至少在近代情况就是这样。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帮助人们认识到学习者在任何流派的教学活动中应是享有“合法”权利的伙伴。“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这种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观点,推动了语言教学向以学习者为中心发展,并结合了重点向交际能力转移,使得一些前卫国家的语言教学领域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教学重点不再是放在语言本身,而是放在学习者使用语言来表达意思。这种做法转而导致了对学习者语言使用中的错误越来越能容忍,而为学习者创造使用语言的机会则更讲究真实性和即兴化。但是,在Larsen—Freeman看来,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长期以来对语言教学的看法,最大的神话就是盲目地认为“在自然语言习得中有效的方法就自动变成课堂教学中的方法。”她声称这些方法或许会有效,但是不应该被臆断为首要条件。很明显,Larsen一Freeman指的是语法学习的问题,在自然语言习得中,语法是在非知觉的状态中逐渐掌握的,而课堂教学中则不能完全不进行语法系统或规则的讲解,即使是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交际教学中也是这样,这就是说,在交际教学中也需要选择别教学法的学习活动。 输入和输出 语言课堂教学今最重要的问题是输入和输出(input &output),最难解决的问题也是输入和输出。结构一情景一交际教学法的关键就在于抓输入方法和激活学生的思维,刺激输出的产生。这个三级教学模式把启动点放在处理输入信息包括语法讲解的内容上(结构),从控制型和限制性练习(情景)向半控制型乃至真实交际过渡(交际)。这种处理的内容,不仅包括了语法解释,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控制了输入和输出内容。这种被称之为输入处理信息教学的模式旨在改变学习者处理输入信息的方式:由于输入的信息已经重新优化组合,刻意突出需要强调的语言语法特征,因此能较快地激活学习者大脑中负责把输入信息转换成纳入信息(intake)的思维程度,促进并刺激输出的产生(该阶段中应辅之以纠错),于是课堂教学就更容易并更自然地在恰当的时候向交际活动发展。这也是三级教学模式中特别是“情景”向“交际”转换的过程中并没有明显分界线的缘故,教学内容可以组成一个或数个语篇。在这种教学法中,原本严格拘廑的课堂教学可以在尽可能轻松自然的环境中进行。当然,还应有书面作业来巩固所学的内容,帮助防止错误僵化(fossilization)。 Bill Vanpatten和Cadiemo(1993)在研究中发现,涉及语法内容时使用一种处理输入信息与不讲语法和用传统的方式讲语法效果是不一样的。 在传统的语法教学中,教师一般强调语法规则,输出的内容仅限于单句,反复操练该结构。而输入处理信息时,教师把某项语法特征与其它信息内容组合起来,同时在输入时又注意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这种特征上来。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1.一个时段突出一个语法项目,太多时会分散学生注意力;2.语言形式和内容不分离;3.要求学生做出“反应”;4. 口头和书面同时输入;5.及时由单句向语篇过渡,形成交际场。例1;一般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行为动词变化的教学大体可分为以上几个步骤:1.呈现:在掌握其他人称结构的基础上进行对比(可运用课文中的内容和人物):I study English,You study English.We all study English.They study English.What about Tom? He studies Eng1ish,重读、重复并板书studies,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突出了该项语法。2.要求学生“反应”, 带领同学共同讨论班级的一位同学。 e.g.Tom.Tom is my classmate.He is tall.He likes English.He comes early to school.He studies hard.He Plays football.He sits in the front of the class…此过程的长短视学生的反应情况而定,必须有足够的时间让该输入信息转化为纳入信息。在此过程中,板书或投影动词的形式,突出语法项目,帮助学生把该语法纳入已掌握的语言体系之中。3.练习(输入):请学生介绍班级一个同学。 e.g.Tell me something about John.在学生可能只会说一两句的情况下,给予鼓励,并请其他学生补充;这时已从单句向语篇过渡,学生已经运用所学语言在进行实际交际活动。根据学生的词汇量,还可以设计学生间的交际活动,并把交际内容扩展至学生的家庭、教师、朋友等。在交际的过程中,教师仍可以强调、重复、板书第三人称单数形式(但一般不要打断学生的叙述)。这种以内容为基础的输入,需要:教师事先准备;使用学生已掌握的动词;输入中运用语言内容变化不要太大,突出结构;灵活掌握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向“交际”转移;交际活动和交际内容的设计等等。所以我们认为教师在组织处理输入内容时,已经在控制和设计输出内容了。课后应布置一些改变人称的句型转换练习,翻译,动词填空等书面巩固练习,以消化课堂上的输入内容,提高准确运用语言的能力。 例3.对话、视听说和阅读教学中使用该教学法时,应把教学内容视为一个综合语篇结构, 以语篇内容为主要情景,结合视听、阅读课教学手段和技巧来指导学生视听和阅读,然后从检测学生理解程度着手,获得反馈信息,从整体内容、中心思想、主要内容到细节内容逐步深入地挖掘材料信息,帮助学生理解全文,并根据对学生获取不 同层次信息的要求来设计使用所学语言的练习,引导学生转入交际活动。 在上述输入输出过程中,输出有着“发现语言现象,激活注意力功能,自觉去应用该语言现象的检验功能,以及反复正确运用语言巩固功能”,重要的是,这种输出形式既可控制,又可以及时转向交际。在长期进行“结构一情景一交际”教学的基础上,在进行真正的“自由交谈”和书面写作时,学生就能同时表现出准确和流利。 应用范围和技巧 结构一情景一交际教学法可以广泛应用于词汇教学、句型教学、对话教学、视听说教学以及阅读课教学。 在具体实施中,有以下问题值得探讨和注意: 1.如何准备和调整输入信息, 以便于突出某些结构的特征以鼓励正确的内容一形式的结合体的形成,最终导致纳入信息的产生? 2.如何使学生积极参与处理输入信息并在课堂上表现出这种参与行为? 3.如何、何时进行口头信息输入和书面信息输入? 4.何时、何处、如何既纠正错误,而不挫伤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交际活动中怎样使学生对结构保持一定的注意力? 5.如何把握单句向语篇过渡的时间以及如何操作? 6,怎样创造信息沟?怎样设计交际活动、挖掘交际内容? 7.如何引导学生进入交际活动,并使之延续下去? 8.如何处理情感因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上述问题的处理是应该视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在具体教学内容安排上,教师有较大的自由,但教学环节处理的好坏主要在于教师的努力钻研和认真备课的程度,这样才能控制好输入和输出这两个关键环节,最终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交际法教学模式。通过这几年来的教 学实践和探索以及在这过程中进行的调查,我们认为在目前英语教学领域中“结构一情景一交际教学法”是有效、最理想的教学法,也最为适合我国英语教学的模式。我们在该教学法的实施中,将继续致力于这方面教学技巧的摸索和探讨,使之不断完善。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 ![]() | ||||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