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校外语教育的发展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英语论文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2002-11-24 12:26:44) 刘道义 龚亚夫 一、世纪之交的历史任务 (一)教育振兴时期 当今世界,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全球化正在日益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创新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标志着未来世界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这使得知识和人才、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和创造能力的根本途径。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面对新的形势,我们也要看到,目前我国的教育现状还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强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应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赋予素质教育以时代特征和新的内涵。这标志着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为21世纪初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提出了两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一个是“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要求于2000年初步形成现代化基础教育课程框架和标准,改革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推行新的评价制度,开展教师培训,启动新课程实验,争取经过10年左右的实验,在全国推行21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另一个是“跨世纪园丁工程”,即加强对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骨干教师,提高对教师的学历要求,加强考核,竞争上岗,以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可以预见,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将会给基础教育带来深刻的变化。 (二)中国学校外语教育面临的历史任务 外语是吸取人类文明成果和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工具。在当今信息社会中,外语与计算机技术已被认为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基本技能。因此,外语学科作为我国学校中的一门基础课,受到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来,在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贯彻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进程中,无论是“素质教育工程”,还是“园丁工程”的实施,外语学科都被列为一个重点。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外语教学能否有效地提高质量将直接影响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增强。中国教育学会外语专业委员会几年来的学术年会和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都是围绕外语教学如何推进素质教育这一主题开展的。 二、中国学校外语教学的形势 (一)中国学校外语教学的概况. 我国目前小学、初中和高中在校学生人数分别为1亿3千万,5700多万和1000多万。学校开设的外语主要是英语、俄语和日语。俄语和日语主要集中在东北三个省和内蒙古。分别有35万学生和12万学生学习俄语和日语,其余中学生全部学习英语。小学开设英语呈迅速上升的趋势,从1994年以来几乎每年递增一百多万。据不完全统计,到1999年为止,约有700万小学生在校学习英语(每周平均3课时)。除近8万所普通中学开设外语课(每周4~5课时)外,全国约有50多所外国语学校开设外语课(每周6~8课时)。此外,目前全国所有职业高中和技校都要求开设英语课,还有数千所民办中学或技校也开设外语课。可见,我国中小学在校学习外语的人数接近一亿,真可谓是“外语教育大国”。 进入90年代以来中学外语课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改革从理论天实践上为外语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1.确立了外语课程的多元目标与要求现行的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不仅提出了语言教学的要求,而且在思想教育、文化素养、智 力开发等方面也提出了目标与要求。 2.更新观念,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外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课。因此,我们必须在教材编写中采用话题、结构和交际功能相结合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语言的意义,重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其听说能力,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重视培养学生在口头和书面上运用外语初步进行交际的能力。经过多年的实践,全国各地外语课堂教学出现了可喜的发展趋势。绝大多数地区的外语课已经开始把学生从生硬的单词记忆、繁琐的语法分析和死板的课文翻译中解放出来,逐渐使课堂成为师生间和学生间进行思想和情感交流的场所。 3.形成了积极研究教法和学法的局面 十多年来,为了探索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外语教学路子,优化外语教学,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各地教育部门开展了大量的教研活动。他们培训教师,集体备课,组织教师听课和评优,交流和推广教学经验,研究出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形成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4.教学手段逐步现代化 为了营造外语语言环境,全国各地学校都开始重视外语教学仪器的配备,如录音机和投影仪等。县、市级的许多学校建有语言实验室,城市许多学校使用电脑进行多媒体教学,一部分学校设立了多媒体图书馆和阅览室,并且开始了网上教学。 5.进行了测试和评估的改革 课程与教材的改革加速了中学外语测试与评估内容与形式的变化。测试和评估由过去的注重对知识的检测逐渐变为注重对能力的检测,并逐步加强测试和评估的语境化和交际性,同时逐步增加听力测试。 6.加强和促进了中外语言教学的交流 近20年来,我国中学外语课程与教材的发展一直受到国际上的关注。中外合作编写教材的举措对中外学术交流起到了促进作用。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于1994年春召开了第一次国际研讨会,从此结束了我国中学外语教学与科研封闭的状态。近几年我们与英、美、澳、俄、日、韩等国的同行学术交往频繁。我学会不断派教师和教研人员出国考察学习,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同时邀请国外专家来华参加我们的年会和讲学。 综上所述,近十年来我国学校外语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而这一进步又集中体现在教学质量的提高上。西南师大外语教育研究中心于1999年开展了一项大规模的调研活动。31个省、市、自治区省会城市的部分中学高三年级的师生共有10255人参与了这次调查,并有5682名学生参加了测试。此次测试与1985年原国家教委主持的全国中学英语教学调查高三水平测试相比,成绩增加了10~20分,其中农村学校和非重点中学成绩提高幅度更大,增加了约30分。这项调查的结果有力地说明了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在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三、我国学校外语教学的发展 事实证明,我国学校的外语教学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诸如中小学外语教学底子薄,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加上应试的沉重压力,使得外语教学难以摆脱重知识轻能力的状况;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难以提高。总体上说,教师的外语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较低,教学评价标准单一,教学技术和手段落后,语言环境缺乏;这必然会造成如李岚清同志所指出的“费时较多,收效较低”的现状。总之,我国学校的外语教学还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求得快速发展,我们必须在外语教学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并注重发展创新教育。 (一)推进素质教育 面向21世纪的外语新课程标准正在制订。新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精神,主要是: l.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具有分级要求,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 2.以人为本,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注重学生的情感因素,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其今后的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发展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其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以适应学习化社会的需要; 4. 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外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获得初步运用外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5. 通过语言实践,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6. 增进学生对世界各国文化的了解,培养其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其国际意识。 (二)发展外语创新教育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而提高民族创新能力关系到民族的振兴和发展。素质教育的重点就在于加强民族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外语教育是否要创新呢?回答也是肯定的。目前需要研究的是如何创新外语教育。2000年七月,由美国欧哈那基金会倡议和赞助,在东西方中心组织了中美专家学者就如何创新EFL,ESL以及EIL教学进行了为期两周的研讨会。与会专家和学者达成以下共识: 创新外语教育必须要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环境、开放的活动空间和创新的激情。 1.创新课程设计 以人的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文化、思想情感、心理和身体素质为宗旨,着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加强对其认知能力、文化意识、自学能力、实践与创造能力的培养。新世纪的课程应多元化,以适应不同地区和普通学校及各类特色学校的需要。 2.创新外语教材建设 课程的多元化必然导致教材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各种教材应是创新课程的具体体现。因此,教材从内容、体系、训练形式。插图和装帧设计等方面都需要创新。教材的内容应富有时代感,增加跨文化交际内容和现代科技信息。教材体系的创新主要反映在语言结构与交际功能的结合上应更为紧密。教材中的语言训练应当由机械模仿型转向任务活动型,使其更富于实践性和启发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创新学校外语教学方法 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学习外语教学的基本理论,开展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反思教学,进行教学实验,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外语教学途径;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以书本知识为本位、以教师为中心和以传授或灌输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逐步减少教学的强制性和划一性,增强教学的选择性和开放性;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模式,大力推进教学活动由教向学的转变,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和主动探索的基础上,进而形成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有利于深入探索科学的教学方法体系。 4.创新外语教学手段 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是创新外语教育的重要保证。利用直观教具和电化教学设备可以营造真实的外语语言环境,增强视听效果;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够使教学程序化,从而优化课堂教学。要创造条件使更多的学校建立语言实验室、多媒体图书馆和阅览室,建立网络教学,实现外语教学立体化,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料和实践与创新的广阔天地。 5.创新评价手段 创新评价手段是能否真正贯彻素质教育的关键。应当树立以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新的评价现,将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同时应该做到评价标准多元化,评价方法和手段多样化;应当坚持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重,朝中、期末考试或考查与平时课内外学习行为和能力的评价相结合,听力、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学生相互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 6.创新外语师资培训 要推进素质教育首先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目前我国外语师资队伍比较薄弱。中学共有55万外语教师,初、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80.4%和55%这种状况难以迎接21世纪的挑战。根据目前“跨世纪园丁工程”项目的要求,一方面抓英语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另一方面,全国已建立六个国家级外语骨干教师培训基地,将于21世纪初培训千分之一的国家级骨干教师。各省、市、自治区以及各地还要分别培训百分之一和十分之一的骨干教师。通过培训,帮助教师更新观念和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使其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利于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创新性思维去创新教学方法。 四、结论 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已经颁布,学校外语教育工作者应担负起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在已取得进步的基础上开创新局面。我们要在课程、教材、教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和师资培训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使中国学校的外语教育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光明日报》,1999年2月25日。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 王磊:“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访中央教科所所长阎立钦教授”,《教育研究》,1999年第7期。 张正东:“对外语教改的五点看法”,仲小学外语教学》,2000年第2期。 刘道义:“试论我国基础外语教学现代化”,《课程·教材·教法》,1998年第7期。 选自:《中小学外语教学》2001年第1期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 ||||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