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外语教学全过程的“教会学习”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英语论文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我们的高中学生是怎么学习外语的? 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从心理上来说有朦胧的成人感,他们有独立与创造的思维,对自己的能力的信心日趋上升。但在外语学习方面,虽然有三年初中的基础,掌握了一定的词汇与基础语法,甚至部分交际用语,但由于缺乏外语的实践能力与自学能力,毕竟底气不足,找不到成功的喜悦 。尽管可能在别的学科里,他们中的佼佼者,能用一年二年时间提前自学完成,但在外语学科中他们还停留在听命于教师,跟在教师后面跑,教什么学什么,布置什么做什么,自身学习外语的广阔天地还未真正对他们展开,其学习方法仍然还是“预习单词——听老师讲解课文——做练习——背课文”低层次模式的简单重复。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许多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已养成课前、课后进行预、复的习惯,有了初步的自学能力,但缺乏正确的指导,更可惜的由于一些客观原因比如时间、接触的机会等老师进行人为取舍学生应掌握的内容,使他们的课内外学习仅限于单词、词组的识记,对于课文的阅读,多半局限于读懂课文,停留在了解课文的信息上,这种浅尝辄止的学习方法是极大的浪费,是老师功利主义的态度在学生身上的反映。其实课文所载的信息本身并不重要,我们学习外语教科书中课文的目的,绝不是为获取课文提供的信息。而是要千方百计的挖掘课文的德育功能、文化内涵,利用课文进行至关重要的训练,使学生在训练中习得听说读写的能力。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学会学习外语的过程,从教学角度上看课文教学才真正完成。课文的利用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最有实效的方法就是“情景交际教学法”和“环境功能教学法”的完美结合。这也可以称之为任务型教学法。为什么很多人相信“出国一个月速成”的道理,因为在国外我们有了必须讲英语的环境刺激。但也有人疑惑,为什么许多国外回来的人口语很好,但写英文或读英文就未必比我们强呢?这说明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纯环境式的英语教学法不能解决英语全面提升的问题,没有功能辅助,学习者很难在短期内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在“情景交际教学中”,以课文为议题,内容、对象开展多种形式的言语交际活动,包括说话练习、课堂讨论、小辩论、编对话、课文表演、小作文、背景知识介绍、给课文另外取题、就课文内容进行辩论、用新词语编故事、故事续讲、角色复述等等。利用课文的这些训练过程就是高效的学外语、习得外语的过程。老师的职责就在于引导与点拨,使学生自觉地接受、熟悉,进而掌握外语,使他们离开老师也能高效地学习外语,这就是所谓“教是为了不教”,或“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在“教会学习”的口号下,从学这方面来讲,我们要求学生自己查字典(英汉词典),自己记例句,在此基础上自己用新词语造句,自己找漂亮的句式、表达法进行模仿,自己找句子进行诠解的同时,自己找出课文中的难点,也就是吸收课文的养分。从教的这头来说,就是要挖尽课文中的一切,在利用课文的全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外语,保证学生的预习复习的程度,特别注意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自学的方法,并进行有目的的指导。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花力气引导学生自学课文的深度,要让不同水平的学生,特别是优秀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预习复习成果,给英雄有一块用功之地,学生在高质量的交流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也使同学们在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互相追赶中不断地提高课外言语活动与自学的质量,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因为学生的课外学习不是被动的,是主动的、有章有法的,有的是有创造欲望的,甚至充满激情的。这就完全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体会到用外语欣赏到知识果实的感受,同时,教师对学生不断地提高要求,启发、利导,让学生永远有跳一下,以摘取成功的硕果的欲望与要求,这充分体现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情感与教学相结合的特点。 学会学习不是件容易的事,一旦养成可以说是终生受用。陶行知先生在一九一九年就在他的《教学合一》一文中指出:“先生的责任在于不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并说“教的路子必须根据于学的路子。”要求老师教要以学生为主体,让教学的全过程成为主体的过程。外语学习的全过程,绝非仅限于课堂教学,课外的预习、复习,口语、笔语作业,用外语进行的交际活动,收听收视外语广播与影视、考试、写作、课外阅读等等都是学生学习外语,习得习语的环节,这一切活动的组织与控制,教师都应该实施指导与点拨,使之优化,这都应视为教师的任务,教师应该去研究,也就是如何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如何教会学生学,让学生符合外语学习规律地学,最有效、最优质地学。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掌握学习外语的科学方法,从而大幅度提高外语教学的效益。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 ||||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