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探讨(转)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英语论文教学论文 手机版


【摘 要】
在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凸显的今天,面对我国高中英语教学存在的严重弊端,如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已经成为教育界关注的一个课题。本文以研究性学习为突破口,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对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进行探讨。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目前高中英语教学的误区,并提出此课题研究的必要性及重要性。第二部分对研究性学习理论做出解读,确立了研究关节点与突破口。第三部分以理论结合英语教学实践,从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与“任务型”教学两种途径探讨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第四部分提出对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一些思考与建设性意见,旨在推进我国英语教学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关键词】 高中英语教学 教学改革 研究性学习
一. 问题的提出:
(一)英语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经济活动全球化、社会生活信息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劳动市场世界化等等形成了社会发展的新格局。
在新的格局下,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强弱、国际竞争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知识和技术的创新能力。外语是国际交流的工具,英语由于它在国际上运用得广泛而成为国际语言,英语在因特网上的运用已使它对中国人来说不仅仅是外语,而且是工作语言。因此要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就要提高我国公民的英语水平。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是对21世纪我国公民的基本要求。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包括加入WTO等现实问题的迫在眉睫,新的形势对国民教育中外语素质的强化性要求显得更为迫切。21世纪的公民如果不熟练掌握英语,要想进入高新技术圈几乎是不可能的。
要提高我国公民的英语水平就要提高英语教学的水平。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吉同志曾撰文指出“全球化趋势在二十一世纪更为凸显。世界将走进中国,中国将走向世界。因此中国教育必须要适应这一社会发展趋势,无疑外语教育就特别重要。”[1]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培养国际化人才成为我国教育界,尤其是外语教育界的历史责任。因此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二) 高中英语教学改革发展的简况
英语教学如此重要,因此围绕英语教学所进行的改革也一直是我国教育界所关注的。
我国外语教育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可以说不仅教授的内容是“舶来品”,而且教授的方式也属“舶来品”。我国外语教育从产生那天起便借用了国外外语教学法,如语法翻译法、直接法、自觉对比法、听说法、情境教学法、自觉实践法、认知法、暗示法、社团语言学习法、默教法、全身反应法、交际途径、自然途径等[2]。各种教学方法都曾对我国的外语教学有过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影响较大的是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认知法和交际途径。
我国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对外语及外语人才的需求,我国的英语教育改革力度较大(因为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第一外语以英语为主),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如:80年代湖北的黄炳灵、刘兆义等老师创设了“课文整体教学”(Globe System)思想,提出了英语教学中整体统帅局部,局部寓于整体,化难为易,语言结构的教学紧密结合课文内容及非模式化四个基本原则[3]。“课文整体教学”提倡将课文作为一个整体来教,在此基础上学习语言知识,而不是将课文的学习和语言知识的学习割裂开来。90年代上海的张思中提出了“ 适当集中,反复循环,阅读原著,因材施教” [4]的16个字教学法,并在全国推广。这16个字的含义是:在一定条件下,集中适当的时间运用一定量的材料,在听、读、说、写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有一定难度的技能训练,通过反复循环强化,以较少的时间获取较大的效益,对上、中、下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分组复式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得。张思中老师还提出一门外语过关的百篇、千句、万词的背诵法。人民教育出版社在新的一轮改革中提出将交际英语教学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带进中国基础英语教学。这轮改革打破了多年以语法项目为主脉络编写教材、组织和安排教学的做法,第一次在中国基础教育中用话题、结构和交际功能相结合的方式编写英语教材(现行的统编教材),组织和安排英语教学。这些改革使我国英语教学质量和水平比较过去有了较明显的提高。
今年年初,教育部决定,从2001年秋季开始,全国城市和县城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2002年秋季开始,乡镇所在地小学逐步开设英语课程。[5]目前,在经济发达地区,英语课程已经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开设,有的甚至从幼儿园就开始开设。课程提早开设的目的是提高公民的英语水平,那么现有的英语教学能不能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这给我们的英语教学改革又提出了新的课题。
(三)高中英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英语教学改革不断,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也做了各类实验,但是改革者提出的好的做法还未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确认,也未得到大范围的推广,更未成为英语教师们的教育行为,我国基础教育的英语教学还存在较大的问题,正如李岚清副总理所描述的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的状况是:费时较多,收效较少。分析目前高中的英语课堂教学,笔者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习以为常的教学方法--语法分析法
语法在语言教学(不是语言习得)中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不应忽略。由于语言环境的缺乏,语法无疑给英语学习带来了便利。这里的语法分析法是指我国英语教师习惯采取的以精读为主,强调规则,着重分析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则以接受学习为主。目前我国高中英语教学基本上还是语法分析法一统天下。有的教师甚至搬出语法书和词典,一条一条地抄给学生,造成了极大的课堂浪费。语法分析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始终占据中心地位,究其原因,主要有:(1)以前各级各类学校的升学考试着重考查语法知识,这个指挥棒的影响使语法分析法教学大行其道;(2)语法分析法是大多数英语教师习以为常的教学方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的引进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缺少实际的操作模式,新的教学方法对教师语言观和教学方法的改观不大;(3)语法为主线的教材编写方法为突出语法教学提供了教材保证。在实际教学中,语法分析法速度慢,耗时多、效果差,所教出来的学生英语能力也就相对差。就拿学生的阅读速度来说,方块字的影响使中国学生阅读英语的速度本来就相对缓慢,再加上阅读中时时考虑语法关系就更影响了中国学生的阅读速度。笔者认为,在基础英语教学中语法分析法占据统治地位是英语教学效果差的一?鲋匾颉?BR>2.扭曲了的英语能力训练--“题海战术”
语法分析法使英语教师们在教学中总是将教材内容零散地分解成许多语法点灌输给学生,然后通过大量的句型操练练习和各种试卷练习来巩固。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开设是从初中一年级开始的。初中一、二年级,有些教师们能用很稚嫩的“交际英语教学法”教学,但是这种教学方法的影响还未能使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时,就到了初三阶段。学生们从初中三年级开始就进入了复习备考阶段。大量的练习题占领了初中三年级的课堂,学生的唯一学习方式就是在“题海”中遨游,“题海战术”的学习方法给学生们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进入高中以后,教师们为了学生们在高考中考高分,从高一起就以“标准化题型”来训练学生,提高学生的做题能力;学生们为了考试得高分,课上课后都在忙于做题。高中阶段三年的教学内容两年教完。到了高三,学生们几乎全泡在“题海”之中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用在“题海”中的时间不计其数,“题海战术”严重影响着英语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发展。在这种学习方法的长期影响下,学生思维僵化,更谈不上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发展。教学结果是培养了不少高分低能的学生。
3.错位的教学中心--教师中心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一直认为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尽管后来有人一再提出要摆正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但由于长期以来教师中心所形成的惯性和学科中心的影响,教师们注重的是学科教学,并且将自己的教育对象看作是学习本学科的专门人才来“灌输”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了教育首先要考虑人的发展这个重要目标。教学中形成了从课本到作业,从作业到试卷,从知识到知识的“只见树木不见人”的教育倾向,课堂上仍然是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为主。因此,学生应如何形成自己的学习策略,学生应如何自己去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学生应如何去丰富自己的阅历,学生应如何去发展,学生怎样才能具备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等教育思想似乎离我们的课堂教学仍然很远。教师中心的英语课堂上,学生活动机会少,更谈不上综合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虽然在教学改革的影响下,有些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开始注重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了,但是仍然是教师讲授为主,对于如何将课堂上学习英语的机会留给学生还是缺乏研究。
4.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接受型学习
由于上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造成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单调和被动。许多学生的学习偏重于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简单应用,仅仅立足于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传输,形成了学生是知识容器,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听知识、记笔记,课后复习、归纳教师所讲授的内容(有的甚至不会归纳),然后消化、背诵。单调和被动的学习方式使不少学生对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也使不少学生在学习英语多年后仍不能用英语进行交流。这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们知识面窄、知识结构单一,语言交际能力弱,不具备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不符合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的需要,也远不能满足21世纪对优秀的和高、精、尖外语人才的需要。 (四) 高中英语教学的突破口--实施研究性学习
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映了目前我国的英语教学还不能适应新世纪的需要。寻求新的教与学的方式是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笔者在多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中一直孜孜以求的。
我国在2000年新的一轮高中课程改革中,将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课程的一个部分来开设,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课程形式,也是一种教与学的方法。
不论是作为课程形式还是教学方式,研究性学习在世界的不少国家的教育中早已出现,而且显示了它的优越性。如:由于杜威的影响,研究性学习在美国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种学习方式使美国的基础教育在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方面走在了世界前列。60年代中后期,原苏联教育理论家和教育改革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提出了研究性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不断提高智力发展水平” [6]。面对21世纪的挑战,全世界都在进行基础教育改革,改革的势头可谓汹涌澎湃、波澜壮阔。日本、新加坡、德国、英国、美国等等都把教育的改革作为关于国家前途、民族利益的根本大事来抓。改革课程、改革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欧洲的一些国家在面向21世纪的教育改革之中更加重视研究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法国为了实现1994年开始的教育改革的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成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增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7],日本在90 年代开设了各种综合课程如综合人类课程,自主、合作学习、课题学习等,从1996年起逐步在初中、高中实施[8]。研究性学习业已进入了我国香港的中学课程[9]。目前,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崭新的课程形态已引起了我国教育专家的高度重视和关注,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课程的一个部分来开设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战线的领导和教师们的新课题。
笔者认为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与学的方法,是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在国内参加美国教师为中国英语教师所提供的假期培训中,笔者曾感受到美国教师的培训方式就是一种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在赴英国参加英国英语教师培训学习时,笔者对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感受更深:作为学生,亲身感受了英国学校中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作为受培训教师,在为到伦敦求学的外国学生教授英语的过程中体验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作为访问者,在英国中学的课堂中听课,亲眼目睹了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从亲身经历中,笔者深深体会到研究性学习教学方式的优越—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自己主动探索并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笔者认为研究性学习进入英语教学之中将对长期以来被语法分析法所占领的英语教学有巨大的冲击,会变教师中心的课堂为学生中心的课堂,也会逐步引起中国基础英语教学及学生学习方法的根本改变。
研究性学习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对于我们来说还是一种陌生的教与学的方式。目前,从全国来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还停留在作为综合实践课的一门课程的探索阶段,还很少有人尝试在学科教学中的实施。鉴于对研究性学习的优越性的亲身感受,笔者大胆地在自己的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做了尝试。但是,究竟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笔者从自己的尝试中仅有一点粗浅的看法和体会,为了准确把握和理解研究性学习,先从什么是研究性学习谈起。
二. 研究性学习解读
(一)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内涵
研究性学习(Inquiry Learning)是近一两年来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提出的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是在素质教育和创新的思想观念下催生出来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包括教师们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
对研究性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可以贯穿于各科各类的学习活动中。
狭义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和自我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通过自主的、研究性的学习和亲身实践来获取直接经验,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英文叫探究学习。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对“探究”所作的界定是“探究是一种多侧面的活动,需要做观察;需要提出问题;需要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以便弄清楚什么情况已经是为人所知的;需要设置调研方案;需要根据实验证据来检验已经为人所知的东西;需要运用各种手段来收集、分析和解读数据;需要提出答案解释和预测;需要把研究结果告知于人。探究需要明确假设,需要运用判断思维和逻辑思维,需要考虑可能的其他解释。” [10]
从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对“探究”所作的界定看,研究性学习是指以研究为本的学习,它指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学生去做的事,而不是为他们做好的事”(something that students do, not something that is done to them)。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结论。
研究既是学习的过程又是学习的目的,研究性学习着力于学生的学,强调学生的研究和创新,教师只是指导者和帮助者,研究性学习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的素质教育思想。
(二)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特征
研究性学习与传统的授受式、接受式的教学不同,它有以下几个突出的特征:
1.探究性
探究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最基本方式,人类正是在对未知领域的不断探索中获得发展的。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对外部世界充满着强烈的新奇感和探究欲,研究性学习正好适应学习者个体发展的需要和认知规律。这种探究性表现在他们提出的问题往往是学生身边所遇到的可以丰富学生知识的问题,但它们不是深不可涉的,而是能够通过学生的观察和从可靠的渠道获得的科学知识可以解决的;也表现在研究课题的结论是未知的、非预定的,结论的获取也不是由教师传授或从书本上直接得到,而是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查资料,做实验,通过假设、求证,最终解决问题来得出自己的结论。当然这种探究并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科学研究的规范性、严谨性,只是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和过程在基础教育中的具体运用。
2.主动性
在研究性学习中,“探究”、“研究”本身就富含主动性,学生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都处在一种紧张、积极、活跃、兴奋的状态,学习过程是学生自己探究的过程,也是他们辛勤劳动、积极思考的过程,教师只是一个指导者、帮助者、合作者,不能像布置任务一样硬性地给学生一个课题,也不能代替学生去研究,把现成答案交给学生。研究性学习使学生有巨大的学习内在动力,他们的学习是主动的、积极的。同时,他们在自我学习中增强了自信心,并逐渐学会了学习。
3.过程性
研究性学习重视学习的过程,更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个人体验以及对信息资料的整理与综合。它强调从“做中学”,力图通过学生“做”的主动探究过程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国际教育界近年流行三句话:你听来的就会很快忘掉,你看见的就能记住,你做了的就能学会。[11]一个人的能力只能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也许学生们最终得出的结论没有多大价值,是稚嫩的,不成熟的,甚至不完全正确,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增强了研究意识、问题意识,学会了如何学习、如何去解决问题。
4.合作性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共同合作才能解决问题,他们还要和教师合作、和他人合作。研究性学习重视教师的指导、重视学生间的合作。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协商、对话、交流、合作往往影响课题的选定和解决问题的方式。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和别人相处、合作及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开放性
与一般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教学活动相比较,研究性学习具有更明显的开放性。从学习内容的选择方面看,它并不拘泥于书本上的一般学科问题,而是把视野放得更宽,更接近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实际。从教学形式方面看,研究性学习体现出最大的时空开放性,它不再局限于课堂45分之内,而是让学生走出书本和课堂,走向社会,利用图书馆、网络、调查访问等手段,最大限度地收集资料,把课内与课外、学校与社会有机地联系起来。从问题的解决途径看,研究探讨的问题没有唯一的、预定的正确答案,它鼓励学生们自由想象,鼓励学生们自己如何征集材料,如何解决问题,如何撰写论文,不是在检验真理而是在寻求真理,努力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求异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当然,研究性学习只是一种教学方式,它并不否定和排斥其他教学方式。相反,它十分注重以其他教学方式为基础,形成优势互补,从而为学生提供多元学习机会和体验,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6、创新性
创新性有不同层次的表现形式,一种是特殊才能的创新性,如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等所表现出来的创新性;另一种是自我实现的创新性,是指相对于个体开发的可能性和自我的潜在能力的创新性,如学生通过对已掌握知识的分析、重组、联想、猜测等思维过程所产生的自己从未有过的想法、见解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事实上,就研究型课程的学习和研究过程来看,大多并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就学习和研究结果来看,一般是已有科学研究成果的运用或“再发现”。但从教育价值的角度来看,学习者通过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研究方法的学习运用和探索性问题的创造性解决,从而亲身体验科学家研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和心理活动,完全能达到有效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就这一意义而言,对学生来说,创新更多的是指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求异思维和非常规想象等。
(三)研究性学习的目标定位
研究性学习特别注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特别注重学习的过程及学生的实践体验,以下目标是研究性学习所强调的:
1.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
研究性学习的过程, 是情感活动的过程。一般而言,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所获得的成果,绝大多数只能是在自己或周围同学现有的基础上的创新,还不大可能达到科学发现水平。研究性学习强调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家研究的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研究性学习最初的提出就是基于提高学生“发展性学力”的理念,力图在保证学生“基础性学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其“创造性学力”,促进其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个性和特长的发展。它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不迷信权威,不墨守陈规。它要求教师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并适时适度地给学生以帮助,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标新立异,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当社会竞争与合作并存,具备积极合作精神和有效的人际交往技能是现代人高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人们合作探索的结果,社会的人文精神弘扬也把乐于合作、善于合作作为重要的基石。研究性学习提供的正是一个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为了完成研究任务,一般都离不开课题组内的合作以及与课题组外人士(如指导教师、社会力量、研究对象)的沟通与合作。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要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和成果。他们在与同伴分工合作、共同努力,在提出问题、制订方案、收集信息、寻找答案完成研究课题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如何和别人达成一致,如何分享共同成果等。因此,研究性学习也把学会合作作为重要的目标。
4.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意识即一种怀疑精神,一种探索意识,它是创造的起源,没有问题意识就没有创造性。研究性学习的过程通常围绕着一个需要研究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以解决问题和表达、交流为结束。就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而言,需要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并要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其中,在一个开放性环境中学生自主、自动收集和加工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当然,主动收集和加工处理信息的过程,也是学生激活已有的知识储存、学习和运用一些研究方法、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5.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
从认知心理学信息加工理论的角度看,学生开展学习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过程。“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他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他具有探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12]研究性学习过程围绕着一个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展开,以解决问题和表达、交流为结束。就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而言,需要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方法的设想能力,收集资料的能力,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并要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渠道包括图书馆、网上等获取信息。其中,在一个开放性环境中学生自主、主动收集和加工处理信息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6.培养学生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及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大多是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密切的课题,特别是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问题,如环境生态保护,精神文明建设,经济建设,科学技术发展等。这些问题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联系社会实际开展研究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实际、关注人类发展的意识,为学生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但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而且要通过社会实践了解科学对于自然、社会与人的意义和价值,要学会关心国家和社会的进步,学会思考人类与世界的和谐发展,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四) 研究性学习的价值
1.研究性学习符合客观社会发展的需要
人类能力发展程度与具体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相适应,人类的培养方式、教与学的方式也是和社会历史发展相适应的。
教育作为一种文化传递的工具,它的内容和形式是伴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教育传递着不同的内容,并服务于不同的目的,同时也形成了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古代社会(农业社会)由于发展相对缓慢,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经验也相对稳定,因此古代的教育目的就是传递文化,培养人们继承传统文化,主要教与学的方法是“讲授法”教学和“接受型”学习,教学水平是记忆。近代社会(工业社会)科学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生产力突飞猛进。教育适应社会的需要,逐渐形成了以教师讲授结合提问、讨论、练习为特征的各种教学形式。教师仍然是知识的传授者,而学生则需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接受并掌握学习内容。与“接受学习”相比,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显著地增强了,形成了“有意义的接受学习”[13],教学水平是理解。现代社会(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中现代教学的能力发展目标是对已有知识的整理和改组能力、发展知识的能力和对未知知识的探索和发现能力,这些能力主要通过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得到发展,教学水平是探究。社会发展需要将研究性学习推向信息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学习方式,这是由客观的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决定的。
2.研究性学习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个体(学生)为了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快速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会产生一种渴望获得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探究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新途径。而研究型学习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学生的这种需要,因为研究性学习以学生自我探索为主,学生易于形成自己的学习方式,他们成了学习主人—学会了学习,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基础。研究性学习满足了学生发展的需要。从另外一个意义上讲,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满足21世纪对人才要求的需要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21世纪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21世纪人才的语言、文化、知识、视野必须全球化、国际化;具备学习、创新、创业与服务的精神与能力;具备崭新的知识结构,掌握新的学习与科学工作方法,把握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和不断更新的社会需求,善于运用全球的知识基础和创新工作平台;追求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继承与发展中华文化的精粹,创造适应新世纪全球化时代的新的创新文化;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与人文精神和人文艺术方法结合起来,使科学技术的应用更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等等[14]。
3.研究性学习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提出素质教育这一概念以来,人们一直在摸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和途径。第三届全教会促使素质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明确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是素质教育的本质,提高国民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德育,重点在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素质教育重视的是人的发展。围绕素质教育所进行的教育改革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在课程设置方面推出了研究性学习这一崭新课题。研究性学习所呈现的教与学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适应了素质教育的需要。
4.研究性学习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
由于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身尝试探究知识,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过程,这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开阔视野获得更多的相关学科的知识,并且提高设计课堂教学、设计活动及科研的能力,才能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因此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素质和学生素质共同提高的过程。开展研究性学习实现了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价值。
三.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
在新的一轮国家课程改革中即将出台的《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合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要实现英语教学的总目标就要遵循英语教学的特点,保证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是根本。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之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研究性学习有多种实施途径,本研究主要从小组合作学习和“任务型”教学两个方面尝试在高中英语教学之中实施研究性学习。
(一) 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又称合作学习)于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并且已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它的产生除了美国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之外,主要是出于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需要。它将社会心理学的合作原理纳入教学之中,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
研究性学习是对传统的接受性学习的一种改革,是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新教育观念在教育领域的体现,它具有本研究上述的种种特点。由于传统的程序化系统化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与研究性学习不相适应,研究性学习需要更为灵活、开放同时也更为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需要在更大的时空范围内将个人学习、班级集体学习以及小组合作学习合理的穿插结合,因此,小组合作学习便成了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教学组织形式[15]。
本研究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引进英语课堂教学。
英语教学需要给学生较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因此英语教学小班化教学是理想的授课模式。 中国基础教育以班级授课制形式为主,而且不少学校的班级人数都超过了正常班级人数的要求。因此英语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2.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操作方法
(1)分组。
将班级的学生按照一定的规律分成小组。可以是班级的自然小组,也可以是按英语教学的需要分成的小组,或是开放式小组—学生自由组合的小组。分组时应该考虑学生的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乃至社会家庭背景等方面的差异。
(2)以小组为单位形成学习集体。
学习任务的布置,课前的准备,课堂上的交流,课后的练习,专题性学习等均可以小组为单位。
对不同的学习小组可以布置共同的学习任务,也可以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共同学习任务的课堂交流中可以显示各小组不同的理解和做法,不同学习任务的课堂交流则以互补学习为主。如:英语课文的预习。将词汇学习(Word Study),如编制词汇学习的练习作为共同任务布置给各个小组,课堂交流中各个小组定会出现不同形式和内容的词汇练习;将课文的初步理解(Reading Comprehension),如正误判断(True or False Statements),问答练习(Questions and Answers)、课文大意(Main Idea of the Text) 等作为不同任务分配给各个小组。课堂交流中各个小组则以自己完成的不同学习任务方式呈现,共同完成课文理解的任务。
学生在小组学习中经过自我学习和合作学习,主动学习,预习了课文的内容。课堂上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进入小教师的角色。每个小组在展现自己小组的作业的同时和全班同学进行交流,在理解课文的同时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学习的主动权完全在学生手里。教师所要做的是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指导和评价。在专题性活动中,学生有更大的自主权,更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小组的作用、有利于小组学习集体的形成。
(3)创设共同合作达到成功的目标情境。
教学中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通过互相合作,小组成员共同达到学习的预期目标:小组成员间应形成并保持相互依赖的关系,即小组成员齐心协力才能完成共同制定的目标;组员必须对小组及自己在组内的工作有使命感,并为目标的实现努力做贡献;组员要互勉、互助;组员间要有足够的交流和良好的沟通;组员通过检查合作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败,不断改善大家的互助关系等。当然,上述因素要在小组的合作和磨合中才能逐渐形成。
(4)小组的变换
除了固定的学习小组之外,课堂上为了信息的交互形式的多样化,还可以随时组合不同的学习小组,采用不同的合作学习的方法。如分组竞赛法,小组分层记分法,“专家组”法,集体研究法,小组教学法等等。[16]
(二)“任务型”教学
1.“任务型”教学—让学生做事
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教学方式就是让学生去“做事”。“做事”,在英语教学中也被称为“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approach)。通过做事的方式学习,让学生们在做中学。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运用所学的英语和其他方面的才能,完成所设定的任务目标,从而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知识和提高语言技能,强化学习动机和兴趣,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培养合作精神,增进文化理解,体验学习价值等。
2.“任务型”教学的教学设计
教师可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注意做到:活动的目的要明确并有可操作性;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内容要尽量真实、方式要灵活;活动要有利于学生英语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发展和语言实际运用的提高;活动应积极促进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和联系,使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活动要能促使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使用信息并用英语与他人交流,发展学生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活动不仅限于课堂教学,也要延伸到课堂之外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
可以设计课堂活动型,课内外结合型和课外活动型等不同的“任务型”教学活动。如:
(1)课堂活动型教学案例。(教学案例1)
教学背景:学习了有关广告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帮助学生读广告寻求工作信息。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从广告中获取准确信息的能力,并通过模拟求职,提升学生的社会意识。
实施过程:
1) 课前准备:
教师(或师生共同)在课前准备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各种英语广告若干(包括工作广告,娱乐广告,食品广告等),数量可以按教师安排的活动意图由小组数或班级人数确定;并准备有关人员背景资料的阅读材料。
2)课上活动:
①学生阅读有关人员背景资料的阅读材料,教师提示:这些人员要找工作。
②从各种广告中找出工作广告。
③根据有关人员背景资料找到相应广告。
④模拟求职。
3)课后作业:学写广告。
(2)课内外结合型教学案例。(教学案例2)
教学背景:学完一篇有关看电视的文章(Don’t take our box away! Unit 2 Pleasures [17] ) 之后。
教学内容:组织一次有关看电视问题的讨论。
教学目的:使每个同学在做事中运用、巩固所学语言知识。通过开放性的任务让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实施过程:
1)制定调查表。
①教师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分组设计调查表。
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调查表。(各组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如个人制表后小组综合,或小组共同制表等)(例见附件1)
③反馈:小组方案交流。
2) 实施调查:
①同学之间互相调查。还可以做更大范围的调查,如调查教师和家长。(注意:尽量使用英语。)
②反馈:交流调查结果。如:制定的统计表格、写的调查报告等。
3)组织讨论会。
(3)课外活动型教学案例。(教学案例3)
活动内容:办英语版学生报。
教学目的:通过办英语版学生报,了解英文报刊的一般状况,学会收集信息、采访写作、安排排版、形成报纸等。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信息能力和组织能力。
实施过程:
1) 了解英语版式报纸的一般情况,如有哪些种类的报纸,版面设计如何,报社工作人中的分工状况,报纸如何出版等等。
2) 确定英语学生报版面和各版主题。
3) 收集信息,广泛阅读,包括网上寻求资料,筛选资料等。
4) 采访写作等。
5) 汇集所选资料,修改文章,安排版面,以手抄报或计算机排版方式做出英文版学生报。
6) 报刊发行(找准你的读者)。
(4)其他。
1) 学生自主选题。学生自选主题的内容比较宽泛,类似目前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性课程课的开发,只是内容要简单得多,适应英语语言学习的需要。
2)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确立专题课堂教学案例,如做语法项目的总结、归类,阅读指导等等。
(三)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优点
1.从小组合作学习看研究性学习的优点
(1)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有了更多的主动学习的机会。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言词向别人提问,向别人解释自己的看法,这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可以促进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增加他们重整思想的机会,还可以使他们接受不同的观点,扩展他们的视野,增加思维的碰撞。在英语课堂上,笔者把组织小组在课堂上活动的权利交给课代表和其他同学,结果发现学生比教师有更多的智慧,他们主动组织的活动更能吸引同学,他们英语口语日渐流畅,提出的问题日渐具有思维空间,他们争相表达、积极活跃。
(2)小组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自信。
小组合作学习不同于强调竞争的班级授课,它使大课堂上的竞争环境转向合作环境,组内的每个同学都有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或以个人作为集体的一部分完成自己的任务为自豪,或以自己代表小组展现小组的成功为骄傲。它使参与学习的小组成员人人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使“失败者”重新得到自信。在笔者的英语课堂中,一位考试只得20多分的学生,为了代表小组,在小组成员的帮助下,拿出了一份令全班同学称赞的作业--一份优秀的课文预习提纲。这一份作业的展示使他在全班同学面前获得了成功,也使他找到了在学习英语中的自信,并重新鼓起了他努力学习英语的勇气,后来他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水平。
(3)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们学会了和别人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为组员奠定良好的友谊基础。在组员相互切磋的过程中,大家相互勉励、共闯难关,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可以通过组员的互励互勉,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在共同商讨解决难题的过程中,可以学会如何关怀和帮助他人,提升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使学生学会与不同背景、性别、能力的人一起合作。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学习的过程不仅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认知发展,并且还通过情感因素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以及非认知品质的发展。笔者在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时,以小组的共同进步为标准,以个人在小组中被同伴们认可为标准,在提高了教学效果的同时让同学们学会了如何与别人相处。
(4)小组合作学习拓展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的学习空间。
曾经有人把课堂上学生座位的方式变化,即把目前的学生全部对着讲台坐,改变为围成小组坐、或是围成讨论式方式坐作为对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的一个方面来研究,认为在较为宽松的学习空间学习,会增加交流机会,提升学习效果,促进人际合作。小组合作学习虽没有做这种座位上的变化,但却起到了这种调剂学习空间的作用。它不仅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还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而且还将学生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2.从“任务型”教学看研究性学习的优点
(1)做事的过程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也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
做事,看似简单,但做起来不简单。目前我们的学生缺乏生活经验,依赖行强,因而问题意识差,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差。在“任务型”英语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做事的同时学会了英语。
1)做事的过程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教学案例1和2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完全是做事的过程,也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如:例1通过学生查寻广告、为不同的人寻找不同的工作机会是做事,模拟求职、写广告也是做事,而且实际上都是解决问题的过程。
2)做事的过程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过程。
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时时会提出问题,或需要引进辅助问题:“如果你不能解决所提出的问题,可先解决一个与此有关的问题。你能不能想出一个更容易着手的有关问题?一个更普遍的问题?一个更特殊的问题?一个类比的问题?”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18]如:在教学案例2中,要求学生制订调查表,此调查表的制订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在设计调查表时,就会出现不同的思路,设计出不同的调查表,这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来解决问题,也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过程。通过做事,学生会渐渐形成问题意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也就不断增强。
3)做事的过程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
教学案例2的终结任务是组织讨论会、教学案例3的终结任务是办英语版学生报,两项终结任务都要由前面的几项活动做铺垫,整个活动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解决过程也是对问题空间(Problem Space)的搜索过程。问题空间是问题解决者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它是由问题解决者利用问题所包含的信息和已贮存的信息主动地构成的。提出问题是对问题空间搜索的具体表现形式。解决问题后,需要对问题的起始状态和目标状态重新审视,使问题空间发生剧烈的变化,从而会对问题的看法更深入,达到“探索、发现、创造”的目的。换句话说,学生学会了解决此问题会对自己解决其他新的问题有启示。做事的过程也是不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
(2)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让学生学会学习。
英语教学中由于考虑学生自身的英语水平还不是很高,加之又是工具学科,学生自己确定研究的专题较少,主要由教师根据学生学习能力来确定一些“任务”。仅管如此,这种学习方法改变了过去的语法分析式的教学方法,改变了学生单一被动的接受型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来学习语言,从而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另一方面,学生需要自己设计方案完成任务,自己做事解决问题,学习过程是学生主动探究的过程。学生常常是拿出自己设计的方案或自己撰写的小材料主动找老师商榷 ,而不是被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大量语言实践是英语学习的最佳途径,因此他们的学习也不再是死扣语法,而是多阅读,多掌握词汇,多实践—他们学会了学习。
(3)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信息时代,信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须臾不可缺的一部分,“信息是一种力量,是一种教人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信息可以提高人们对于世界、生活的理解能力,可以提高人们从事商业和政治活动决策的质量,还可以增强人们社会生活的丰富性。”[19]信息意识从学生抓起。笔者认为在英语的学习中,信息能力是和阅读能力分不开的,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也是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的过程。如要求学生自办英语报,他们必须去广泛阅读,并筛选、提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必要时还要自己动笔改写,这个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的过程。有些学生还能从因特网上下载一些信息,他们为能以最先进的手段去获取信息感到非常自豪。
总之,不论是小组合作学习还是“任务型”教学,都使学生主动探究,学会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四)研究性学习方式和其他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合
研究性学习具有很多优点,但是研究性学习只是一种教学方式,它并不否定和排斥其它的教学方式,相反它十分注重以其它教学方式为基础形成优势互补,从而为学生提供多元学习的机会和体验,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并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1.小组合作学习和教师组织课堂相结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完成教学过程中的部分任务,但不是全部。那么教师的讲课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应该如何协调呢?
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己解决的任务,教师就不要代替。教师要做的是学生做不了的事情,通过教师的指导要引导学生走向更高更深层次的思考。
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小组学习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对课文的预习及对课文的初步理解,其中预习课文首先要解决词汇学习的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制词汇学习的练习——他们通过查字典或其他资料,从字典的多个释义中挑选出适应课文学习需要的词汇释义和相应的例句,初步学习词汇,然后编写出词汇学习的练习如单词释义、单词拼写、单词辨异、单词填空等多种形式的练习来巩固词汇学习(学生编写的练习例证见附件2),并以小组集体的成果在课堂呈现作为全班同学共同学习、练习的材料。教师的任务是,在学生呈现小组活动成果时抓住教学机会及时评点。另外,教师要编排词汇学习更高层次的练习——语篇水平的词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词汇,并注意词汇的复现率。这样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提高一步,升华了教学效果。
对课文的初步理解的任务则全部交给学生学习小组完成,学生编写出正误判断,问答练习,用主题句概括课文大意等练习(学生编写的材料例证见附件2),学生活动时,教师要能及时评点学生对课文理解的正误。教师在此基础上通过精心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对课文作深层次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意图,体会上下文的暗示,把握信息点,文章前后的照应等,并在理解课文的同时进行语言语法知识学习。
对课文深层次的理解,教师可以采取如下方式加深学生对文章深层次的理解:
(1)在学习、欣赏语言点、语法点过程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如在学习What Is a Healthy Diet ?(Unit 15 Healthy eating )[20]一文时,要学习短语as many as ,文中的句子是 On Sports Day, during the relay race, you will use most of all, perhaps as much as 650 calories an hour. “as much as”意思是“多至”,表示人们在体育比赛接力赛中所需要的能量之大,和前面几句中只介绍了花费多少能量形成了对比。同时,作者用之和其他句式一起对比了人们在不同的状态中所要消耗的能量不同,行文非常优美。Even when you are asleep, you are using energy—about 65 calories an hour. While you are at school, or walking home, your body is burning up 100 calories an hour. When playing football or basketball, you might be using 400 calories an hour. On sports day, during the relay race , you will use most of all, perhaps as much as 650 calories an hour.学习、欣赏、对比文中黑体词部分和斜体词部分,会学习到不同句式和时态的用法,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在深刻理解文章的同时,巩固语言点和语法点的学习。还用上文的例子,巩固学习as…as。在教材的其他文章中可以读到“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lost homes reached as many as 250,000.”“Colour printing was also invented by the Chinese as early as the 10th century”等句式。这些句式都有很好的上下文,用来巩固语言点as…as的学习。
(2)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挖掘文章的思想意义,升华文章的主题。
如在学习Paper(Unit20 Mainly revision)[21]一文时可以设计下列问题:
1) Why is paper thought to be important?
2) What did people begin to do as soon as writing was developed ?
3) Did the writer tell us the exact time when examples of words being carved on metal pots were found ?
4)Compare these two kinds of paper: Paper made from silk and paper made from fibres of plants
5)When did the invention of paper reached other countries?
6)What can we draw from the text ?.
这类问题也可以以阅读理解(Reading Comprehension)的形式出现。(参见附件3)
设计可以引起开放性的讨论。如问题1 ,学生谈纸的重要性,既可以就课文提到的内容谈,也可以脱离课文谈,既可以谈过去,也可以谈现在和将来。
设计具有思维空间的问题挖掘文章的思想意义,升华文章的主题。如对问题6的讨论就可以升华文章的主题。
对阅读理解子项设计一定的思维干扰。如对阅读理解3 (参见附件3),学生很容易选A。
回答问题和做阅读理解中都有体会学习语言现象的好机会。 如阅读理解的3 (参见附件3)就有学习时态的机会可以把握:have been found 是现在时范畴,from the 16th to the third centuries BC并不是它的时间状语。再如问题4和阅读理解4(参见附件3)可以深入学习使用This kind of paper was as soft and light as silk but much less expensive.这一句式和它的变式。
(3)选择或编写一定的其他阅读材料引发学生对文章更深的理解。
如学习Canada(Unit 7 Canada)[22]一文的第二自然段时补充一段阅读材料(参见附件4)会使学生明确课文中本来较模糊的问题:
1) Who were the first travelers ?
2) In which year did English people get the power to control Canada ?
3) The name of the French speaking province in Canada.
2.“任务型”教学和其他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的融合
“任务型”教学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方式,教师平日的教学要为学生完成“任务型学习”的任务打下基础,如要做上文提到的案例1,教师就要在教学广告内容时引导学生把握广告语言特点,教会学生填表的基本做法。要做案例2,教师要首先教会学生在发表意见时用什么样的常用句式,如何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等。要做案例3,教师平时教学要有意识地将有关报纸的知识及新闻报道的写作方式渗透给学生。
教师对要善于根据阶段教学任务来设计“任务”,既要将“任务”作为对阶段教学任务的高层练习来设计,也要将“任务”作为学生自己发现学习的方式来设计,让学生找到学习的不足,从而给自己提出更高要求。
3.综合各种优秀的教学模式,为我所用
在实际授课中笔者经常尝试本文前面提到的国内外种种好的教学方式,和研究性学习共同协调使用,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博采众家之长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才能使教学获得较大成功。
四.关于在高中英语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几个问题的思考
(一)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效果
笔者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尝到了甜头。学生们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挥,尤其是学生们的创造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他们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所表现的创造力令人刮目相看。除了在上述小组学习和“任务型”教学中所表现出的创造能力之外,他们在英语学习的其他方面也表现了极大的创造性。如他们英语课前的小汇报(Duty report),课堂上的讨论(Discussion)、辩论(Debate)等都显示了他们的实际英语能力。(见附件5)他们对每一次表现的机会都十分珍惜,有时能写出比平时作文水平高得多的材料。为了自己或他人的一次小活动,不辞劳苦地将“道具”从家带到学校来。学生们在学习中获得了无穷的乐趣。有的学生在贺卡中说:“感谢您我们所付出的一切。您教我们全新的学习方法,您使我们不再死抠语法,您使我们体会到了学习英语的无穷乐趣。”有的学生说:“听了你的英语课,我决心上大学学习英语专业了。”学生们走进大学之后也表现了较强的英语能力。
研究性学习改变了英语教学中以语法教学为主线的灌输式的传授,变知识传授型课堂教学为能力培养型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了较好的学习策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但是笔者认为,教学中任何一种教学方式的单一使用都不易得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学本身是一门艺术,只有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以适应时代需要的最佳教学方式如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并将各种好的教学方法融合在一起,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二)研究性学习中的教师角色
在实施研究学习的进程中教师应充当设计者、指导者、参与者和评价者。
1. 设计者
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在教授教材内容时,教师要了解学生水平,要了解学生在自己所教领域里的最近发展区;要能把握什么样的问题是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从而在学生所能解决的问题基础之上设计更深层次的教学内容,如在上文中提到的设计更深层次的阅读理解的教学内容,带领学生走进教材。教学设计不但一般地引导学生的发展,而且要控制其心理与行为在最近发展区中实现具体的发展。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寻找学生学习水平和所设计任务之间的相切点,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的、学生能运用已学知识或是再“跳一跳”,自己能去探索到的知识解决的任务情境,创造性地设计教学。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在设计教学中需要扩大自己的视野。“一纲多本”的思想已经渐渐走进中国基础教育。国外引进教材如上文提到的《Look Ahead(展望未来)》和《Making Connections(联想英语)》[23] 等都会给研究性教学的设计以很好的借鉴。
2. 指导者
在开始布置学生预习教材课文、自己设计练习,如上文提到的词汇练习、初步理解课文等的练习时,教师要做出示范,让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如何动手动脑,这是一种指导;在学生们自己学习和设计练习过程中,他们也会向老师求教,教师要给以指导,这又是一种指导。但指导不是代替,要相信学生的动手、动脑的能力。
在“任务型”教学中,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是学生直接参与的过程,教师的任务是调控、点拨。
3. 参与者
在实施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也是学生活动中的一员。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互相尊重、共同交流的关系。要搞好研究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必须变“唯师独尊”为“师生平等”。实际上,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发挥出的聪明才智,表现出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开阔等等往往使教师有后生可畏,自己孤陋寡闻之感,需要加强学习。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教学中教师、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完全置身于教学的情境之中,思绪情感随着课堂节奏和活动而跌宕起伏,学生必然感到一种安慰、一种信任、一种自信、一种勇气,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4. 评价者
同时,学生在课堂上呈现自己的练习或者自己的作品和同学们交流时,教师要能及时评价他们所提的问题是否准确、到位、是否能解决问题,在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偏颇时,要及时给予引导。学生回答的问题,则可以由学生们评价答案的正确与否,但如果在学生中出现了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则要及时点评,给予帮助。在“任务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认真观察,对活动小组集体和每一位学生做出正确评价,以利于“任务型”教学的顺利进行。
总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要求比在接受型教学中要高,教师要做好设计者就要有创造空间,教师不仅要改变自己以前指导学生的思路和方式,而且更要培养和施展自己的教学智慧;教师要做好指导者就要及时了解学生的需要,如学生上因特网查资料,教师也要能上网,尽管你可以做的不如学生好,但如果自己不去尝试,则会落后于学生,指导不了学生;教师要做好参与者就要放下自己的架子,摆正自己和学生的关系,为学生服务、做学生的朋友;教师要做好评价者就要思维敏捷、思路开阔、涉猎面广、业务精良。因此,教师应该努力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树立新的价值观、人才观、质量观等。教师要放下自己的架子来,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服务于学生。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养,开阔眼界,提高对信息的加工能力和应变能力,不断创新,以适应研究性学习教学的需要、适应时代的需要。
(三)研究性学习与应考
有人担心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会影响学生的高考成绩。笔者认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研究能力,和高考并不相悖。近年来,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高考着重考查学生的能力,英语高考则着重考查学生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而目前高中英语的教学方法实际上已经不能适应高考的需要了。在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具有研究精神和探索能力,加上研究性学习给予学生的自信,他们敢于质疑,敢于在课堂上和教师辩论,他们对有些问题的看法甚至会高于教师,这样他们不仅实际英语能力强,他们的英语答题能力也是很强的。当然在学生高三学习阶段也需要做一定的综合复习,做一定的综合题练习,形成研究性学习和其他学习方式多方位的互补。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并不会影响学生的考试成绩,笔者所教的学生就是有力的证明:他们的做题能力要优于别的同学,他们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就更强了。
(四)研究性学习和评价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好的教学方式,但是如果想推广之,并促进教师和学生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评价问题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目前,学科教学中占主要地位的终结性评价的方法简单,操作方便,但是它不利于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在探索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对综合实践课中的研究性学习评价有已不少研究,但是对于研究性学习进入学科教学的评价还是空白。笔者认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方法将会有利于研究性学习在学科教学中的实施。评价中要重学习过程评价、重自我评价、重个体内差异评价并且要将定性描述与定量统计结合起来[24]。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曾实验过上述的一些评价方法,并且尝试了鼓励学生做自我评价包、建立学生学习档案等方法,即让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作业、作品等材料集中起来,作为自我评价的一部分等,但是笔者只在自己的教学范围中摸索,没有什么成型的经验可谈。在此提出评价问题,希望引起更多人的重视、研讨和探究。
(五)研究性学习和学科教学
目前在普通高中开设的研究性课程(必修课)是《全日制普遍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改稿)》[25]中提出的要求,是笔者在前文中提到的狭义性研究性学习。笔者认为研究性学习从学科之外进入课程,以一种全新的课程形式出现在基础教育的舞台,对于学校领导、教育研究部门以及教师们而言,在开发、设计、参与研究性课程的过程中会引起他们教育思想及教育方式的真正意义上的改变,对学生而言,在亲自参与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也会引起他们学习方式的转变,这样将会促使研究性教学方式进入学科教学。据息,现在研究性学习已经开始进入了部分学科教学。如上海进才中学北校的潘裕翼老师在《以探究为乐,以创新为荣》[26]一文中谈到“让研究性学习走进学科教学中”,并介绍了该校研究性学习已经开始进入了部分学科教学中的情况。
Abstract:
With the pace of the world’s entering the 21th century, English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But English teaching approach in our country cannot keep the pac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of our country. It has aroused great attention of the whole educational circle how to develop the practical English ability of the students. The writer probes the problem by carrying out “Inquiring learning” in the English-teaching in the senior middle school,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The whole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1. The problems remaining in the English-teaching in the senior middle school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is research.
2. Explaining of the theory of “Inquiring learning”, and pointing out the key point and breakthrough point of the research.
3. Practising the students’ group cooperative study and task-based approach ,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to research into the way of carrying out “Inquiring learning” in English teaching.
4. Discussing something more in “Inquiring learning” in the English teaching in the senior middle school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glish-teaching in our country.
注释:
1. 戴炜栋:《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条龙”外语教学新体系》,《上海教育》,2001年第6期
2. 吴棠:《中学英语教师手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5月版,第28页至36页
3. 湖北省教学研究室:《英语课文整体教学辅导手册》,湖北教育出版社,1990年11月版第1页
4. 张思中:《张思中外语教学法》,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6年7月版第4页
5. 舒华:《如何做好今秋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准备》,《人民教育》,2001年第4期
6. 贾香花:《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及现实意义》, 《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7期
7. 霍益萍:《研究性学习在法国》,《教育发展研究》,2000年第10期
8. 钟启泉:《日本综合课程的实验案例几其启示》,《上海教育》,2000年第1期
9. 叶秀华:《研究性学习专题经验分享――沙田崇真中学》,《教育发展研究, 2000年第10期
10. [美]国家研究理事会:《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年1月版第30页
11. 冯建强 康定:《关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思考,》,《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第2期
12. 王旭卿:《美国中小学信息素养教育》,《外国中小学教育》,2000年第2期
13. 张肇丰:《研究性学习的时代意义》,《上海教育情报》,2000年第2-3期
14. 徐爱群:《入世,中国教育应如何应对?》,《上海教育》,2001年第12期
15. 张文周:《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上海教育情报》,2000年第2-3期
16. 张斌:《论合作学习及其对学生行为和态度的影响》,《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年第9期
17. 梅德明改编:《展望未来 学生用书3》,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朗文出版亚洲有限公司,1996年11月版第16页
18. 严建兵:《“问题提出”、“问题解决”与创新教育》,http://www.cfe21 com/EduText/article/46.ht.CFE21,教育文章选粹
19. 邵小彬:《论信息素养教育的普及》,《国际关系学院报》,1998年第1期
20. (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 (英国)朗文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合编:《高级中学教科书 英语 第一册下》,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年4月版,第2页
21. 同上,第22页
22. (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 (英国)朗文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合编:《高级中学教科书 英语 第二册 上》,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10月版,第38页
23. (美)李(Lee,L)著,李淑新译:《联想英语》,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4月版
24. 张欣:《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与评价策略》,《中小学管理》,2001年第4期
25.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实验修订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2月版
26. 潘裕翼:《以探究为乐,以创新为荣》,《中小学管理》,2001年第4期
参考文献:
1. 吴棠:《中学英语教师手册》,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5月版
2. 宋宁娜:《活动教学论》,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11月版
3. 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年4月版
4. 王桂:《当代外国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版
5. 冷冉:《冷冉教育文集》,大连出版社,1998年4 月版
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12月版
7. [捷]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12 月版
8. 毕淑芝 王义高:《当代外国教育思想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11月版
9. 桂诗春:《心理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年4月版
10. 李召存:《研究性学习初探》,《中国教育学刊》,2001年第2期.
11. 霍益萍 张人红:《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和课程定位》,《课程 教材 教法》,2000年第11期
12. 严久:《着眼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全球教育展望》, 2001年第2期
13. 李炜:《关于研究性课程开发的构想》,《中国教育学刊》,2001年第1期
14. 冯建强:《关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思考》,《教育发展研究》, 2001年第2期
15. 吴爽:《协作学习 竞争学习》,《北京晚报》,2001年3月12 日第28版
16. 北京师大外语系课题组:《对学习者策略的研究》,《中小学外语教学》,1997第4期
17. 《信息社会与“新教育”》(笔谈),《教育研究》,2001年第1期
18. 张彦通:《试论“做学”》,《教育理论与实践》,1999年第 4期
19. 马季云:《中小学生外语学习心理中应该重视的几个问题》,《中小学外语教学》,2000年第7期
20. 傅大明等:《探索解决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关键问题》,《中小学外语教学》,1998年第10期
21. 张为民:《谈“讨论式教学模式”》,《课程 教材 教法》,2001年第2期
22. 王斌华:《问题学习法》,《上海教育》,2001年第2期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