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次教学中的“任务型”教学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英语论文教学论文 手机版


株洲师专附中(412100) 何其钢
摘要:
本文从本校的分层次教学和在现实和理论以及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并论述以
“基于‘任务’的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课程整合的任务型教学模式”的一种新型中学英语教学模式,
关键字: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任务型教学
一. 课程改革呼唤新的教学模式
一. 引言
在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中,教育改革必须是面向素质教育、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与教学改革。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但是国内研究的热点,也是世界教学改革的共同趋势。
英语课程的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Teaching;简称TBT)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经过大量研究和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该模式是20年来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形态,它把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
在申报省级现代技术学校过程中, 我校高度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 “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这样在新课程中就明确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二. 问题的提出
我国的计算机应用于教学是从计算机辅助教学开始发展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观念与实践起到一定的促进教学的作用。但是课件开发与推广中所出现的一些偏差和问题引发思考。所谓的“课件”很多还没有改变教学的方式,还是以讲授型为主。演播式的多媒体CAI只是把不形象的形象化,让不生动的生动起来,只不过教学过程更加具体化、细致化和人性化。这种方式并没有突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传递式教学,所以只会成为传统教育的一种补充、完善和发展。国内研究人员对多年来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和教学软件开发与推广进行了反思和探讨,并且借鉴国外的相关研究成果,引入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念。所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基于对计算机辅助教学实践的反思而发展起来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提出后,由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仍然处于实践探索中,所以理论与实践层面都出现了一些误区和偏差。可以说现在的有相当一部分的学校进行的仍然是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 整个教学都在以“知识”为中心的指导下进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教学组织都和传统课堂教学没有什么区别,整个教学过程仍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仍然是被动的反应者、知识被灌输的对象。信息技术的引入,只是在帮助教师减轻教学工作量方面取得了一些进步,而对学生思维与能力的发展,与传统方式相比,并没有实质性的进步。
三. 理论依据。
1.利用差异的因材施教理论。现代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等方面客观存在一定差异性,特别是心理方面的智力、兴趣、爱好等因素表现的差异更为明显。而传统班级授课活动中,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施教是不可能的。我们知道,个体与个体之间既有差异性,又有共同性,把某些方面相类似的学生划归同一层次,既可照顾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性,避免不分对象的“一刀切”弊端,又可把因材施教提高到可操作水平。分层教学就是依据因材施教理论和学生个体差异相结合而提出的一个新课题。
2.协作学习理论。协作学习是一种教学形式,它是指几位异质性的学生组合在一起,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进行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其基本要求是(1)小组中成员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也要对组内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2)学生们有机会相互解释所学东西,相互帮助理解和完成作业。(3)各小组成员必须为提高组内共同的学习效率而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实质上是在分层教学活动中,把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异质同组组合,加强相互沟通,共同学习,以弥补分层教学在学生“学”方面表现的不足。
二.课程整合、共同提高; 任务教学、锦上添花
信息技术课程整合通常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驱动教学,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开展信息技术与现在流行的英语学科 “任务型”教学相联系的横向综合教学,将会更好的将信息技术和英语课程进行整合,达到理想的效果。我们所说的这些“任务”可以是英语学科的任务,也可以是学科“任务”包含其中的真实性问题情景,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学习过程中。在这个整合过程中,把英语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要求作为一个整体,通过一个个的“任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真实的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学生使用计算机获取、处理信息就像使用电话、铅笔、橡皮那样自然。教师进行“任务”时,要尽可能体现学科整合的思想,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培养学生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在介绍“基于任务的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课程整合的任务型教学模式”之前,现简单介绍一下我校的“分层指导下的任务型教学”:
一. 分层次动态教学
这是是一种新的课堂教学组织模式,要求在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基础上,着力开发利用学生差异这个教育资源,根据全年级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不同能力倾向分为A、B、C三个层次,并实行动态组合,分层教学。对于教师来说,英语分层教学也是在教学的各环节(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测试等)实行分层,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对每个同学在学习、训练、检测等方面提出不同的要求。在“面向全体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各有目标、各有所得、力创附中特色,搞好中学英语教学,力争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思想指导下,几年以来,我们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些尝试。
一)、制定出三个层次的教学目标,有的放矢。
C层: 1.认真落实教科书和教学大纲的全部要求。
2.培养英语思维能力和英语阅读、表达能力,同时充分利用外教资源,拓宽语言习得环境。
3.培养英语竞赛人才,进行英语过级竞赛训练。
4.培养英语自学能力以及研究性学习能力,为继续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5.培养学生“能说会道”的能力以及笔头能力,使之成为较为理想的高素质英语人才。
B层: 1.同C层1、2、4项目标。
2.经过训练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C层的水平。
3.不断激发英语学习兴趣,努力提高听、说、读、写综合能力。
A层: 1.夯实英语基础。
2.完成C层1、2项目标。
3.培养英语学习兴趣,增强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二)A、B班勤于辅导,C班精于指导
A、B班大多数是基础稍差的学生,学习习惯较差,自觉性不高,但他们对英语有浓厚的兴趣。为此,我们采用重点盯人战术,并在班上进行对抗赛,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课堂上教师多一份耐心,多给一次机会,多一些鼓励,课下再给予适当的辅导,点拨,学生的成绩一般都会有提高,如牛娜丽、乔帅军同学本学期以来学习上积极进取,成绩从刚及格提高到良好以上。
C层曾经有这样一种情况,大多数学生基础较好、热情高、潜力大,但有一部分浮躁,缺乏自觉性。为此我们让他们两两结成对子,互帮互学,在“实”字上下功夫,扎实、踏实。同时注重学法上指导。如在听、读中如何抓住关键词、主题句,如何巧记单词等。只要方法对头,就会事业功倍,开始从“学会”转向“会学”。
二.任务的定义:
语言学习的任务是指有目标的交际活动或为达到某一具体目标而进行交际活动的过程,教师围绕特定的交际目的和语言项目,设计出可操作性强的,任务化的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多种语言活动完成任务,达到学习语言和掌握语言的目的。所以认为任务型教学就是选择恰当的语言活动任务为载体, 以完成任务为内驱, 在交际互动过程中, 自然地获得语言知识,生成语言能力,从而形成语言学习的良性循环。
Long(1985)指出:“任务”其实是人们在每天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断重复的各种活动,包括诸如刷墙、填表、给小孩穿衣服、买鞋、订票、借书、考驾照、打印、定房间等。总之,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不是一般的、孤立的或者可以任意组合的课内或课外的教学活动,而是整个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任务的形式为用语言处理模拟的或真实的生活中的问题;任务各界面的有效结合和相互作用指向课程的总体目标。任务既可以让学生学到语言,又可以发展学生本身。因此,任务自身也具有教育价值。当老师指导学生,学生通过协作学习完成了 “任务”, 那么学生便基本掌握好了语言知识点和技能,而且又能发展学生本身的能力.
三. 分层次指导下的任务型教学模式程序:

1.设置任务 创设情境(第一步骤) 开展活动 分层指导(第二步骤)
A B
教师
启发引导 诱思导学(第三步骤) 拓展讲解 完成任务(第四步骤)
C D

2.主动探索 激发情趣 (第一步骤) 讨论交流 分层练习(第二步骤)
A B
学生
思考探讨 理解新知 (第三步骤) 质疑解惑 各自发展(第四步骤)
C D
四. 分层指导下的任务教学模式程序说明
分层指导下的任务教学模式程序是一个有机组合的系统,包含有互相联系,不可分割。同步行进的“教师(教)、学生(学) ,每元包含A、B、C、D、4个步骤,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
第一步骤:
从教师(教)来看,第一步骤为“设置任务,创设情境”。情境的创设关键在于任务的设置上,这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任务设置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英语情景的形成。因此第一环节要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
从学生(学)的角度看,第一步骤为“主动探索 激发情趣”。全体学生因情境的巧妙刺激以及新颖独特有挑战性的任务的提出,学习的热情被激发出来,开始思考情境中的认知问题并想办法完成任务,获得能力并从中得到乐趣。这时侯,他们的情感体现出愉悦性,对本课学习萌发了兴趣;他们的认知系统被唤醒了,开始进行运转。
第二步骤,“开展活动 分层指导”。教师可用适当的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思路进行引导,这个时候教师不要过分强调学生的错误,让他们放开手脚大胆实践。为了让学生的主体性更为充分地发挥,心理潜能更好地发掘,探索精神更好地形成,此时教师完全没必要“发”(即把知识要点直接加以解说),而是诱导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展开自学,此为“分层指导”,为后面的教学步骤做好铺垫与准备。这时学生由最初的兴趣初萌状态,进入了“讨论交流 分层练习”阶段。他们或可自学教材,或小范围内相互间进行初步的交流,互相启迪。这时学生的情感状态处于激奋状态。整个认知系统完全被激活了,高速地运转起来。
第三步骤,“启发引导 诱思导学”。在完成上述步骤以后,教师开始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性的讨论交流。由学生唱主角,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互相激荡的局面。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准确而又简练地就学生的发言质量进行引导与评价,评价的原则是重在肯定、鼓励与引导。对学生有疑难的问题,则进行启发讲解。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继续良好的情感状态,自信的情感得到了较大的加强。
于是教学进入第四步骤,“拓展讲解 完成任务”。教师对处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指导:教师在B班(即中等层次班的学生),指导他们在巩固新学新知以后,尝试思考与解决稍深一步的学习问题。在A班(即小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层次班),则指导他们进一步理解与巩固所学新知中最基本的部分,可能的话,完整地掌握新知。对于C班(上等层次的学生),为解决他们在认知方面“吃不饱”的问题,教师则指导他们在掌握新知的前提下,解决综合性更强、条件更复杂,因而难度更大的学习问题,提高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层进行各自的“任务练习”,其结果是“质疑解惑 各自发展”: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获得了对自己来说是较优的发展。这时,他们的认知系统由于运转的有效性,各自获得不同层次上的平衡,从而培养了自己的创造能力,而创造能力,则是各种学习能力发展的最高境界。创造的素质,是各种素质的核心。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愉悦感,其成功的情感体验使他们进入一个新的良性心理循环过程。
三 基于“任务”的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课程整合的
任务型教学模式
从前面提到的英语学科采取的“分层指导下的任务型”教学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同时更加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任务”教学法也是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这是一种“剥笋子”式的、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通过学生探究式的相互合作学习,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信息技术课中其实也是可以体现“任务”教学法,事实上有很多信息课的老师就是在尝试采取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
为此,我们进行信息技术和英语学科整合时,就是创造性的利用他们之间的结合点来完成课程整合的,即在通过完成“英语学科任务”的过程中,通过信息技术这个特殊的“载体”驱动,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还会不断使学生地获得持久的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竞争和合作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开拓创新的自学能力。
为此,我们所倡导的“基于‘任务’的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课程整合的任务型教学模式”教学法已经形成了“以任务为核心、强调教师为主导、始终学生为
主体”的基本特征。
我们根据国内外很多专家的教学模式,构建适合我们初中学生的,同时适合老师更好操作的模式。
首先是对我们过去和现在影响比较深的“五步教学法”,我们知道,就是把英语课堂教学过程按照五个步骤进行,即复习引入(Revision)、呈现新课(Presentation)、(机械性)操练(Drill)、练习(Practice)、巩固(consolidation)。在这五个教学步骤中,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指挥”,决定着学生的操练形式是个别(Individually)、逐行(in Teams)、逐排(in Rows)、两人对练(in Pairs)或是全班性练习(All Together)。
然后是Jane Willi(1996))在她的专著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中提出了任务型教学的三个步骤:
①前期任务(pre-task)——教师引入任务,介绍主题。
②任务循环(task-cycle):学生为完成交际任务而尽其所能运用已学的语言知识。
a 任务(task)——教学布置任务,学生执行任务。
b 计划(planning)——各组学生准备如何向全班报告任务完成情况。
c 报告(reporting)——学生报告任务完成情况。
③语言聚焦(language focus):学生进一步学习、巩固和掌握前阶段所运用的语言的某些特征。
a 分析(analysis)——学生分析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
b 操练(practice)——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
下面是“基于‘任务’的信息技术与初中英语课程整合的任务型教学模式”:
设置任务 创设情境(第一步骤) 开展活动 分层指导(第二步骤)
A B
教师
启发引导 诱思导学(第三步骤) 强调合作 完成任务(第四步骤)
C D

2.主动探索 激发情趣 (第一步骤) 讨论交流 分层练习(第二步骤)
A B
学生
思考探讨 理解新知 (第三步骤) 合作学习 各自发展(第四步骤)
C D
在我校分层指导下各个层次班按照以上的方式进行,我们再具体进行论述:
1. 对于作为教学的主导的教师。
首先根据英语学科的教学内容设计任务,创设一个或者多个课堂上或者课外典型的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利用信息技术完成的任务,是顺利进行任务型学习的前提。任务型教学可以广泛应用于阅读、写作、语法、听说等课堂。任务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可以是一幅画,一个网上调查,一个专题,一次演讲,一出短剧,甚或一个语法项目等等。任务提出的过程,要有明晰的分工和知识或能力的目标。紧接着,按照我们所说的“五步教学法”进行。
2.学生采用“合作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以学生小组为基本形式、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小组集体成绩为评价依据的一种学习策略体系,在目前学校班级容量普遍过大的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教师帮助学生建立合作学习小组。分组其实并非简单的分成若干个组合。其实,分组是很有学问和技巧的。首先,分组要讲究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可以是通过按照学生喜欢的明星,歌星甚至歌曲名分组;也可以是某一项体育运动,体育明星;也可以是喜欢的动画卡通任务或者食品名称等等。其次,分组要教给学生协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应在互动合作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应该为小组的共同目标而努力,而小组成员有效的独立学习是实现这一共同目标的前提。小组学习重在形成性评价。我每一个单元都设计一张表格,一个单元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相评价给分,作为评价学生英语学习的一项重要依据。再次,每一个小组成员依据职责进行合理分工。比如我把小组分为“导演”“制片人”“男主角”“女主角”等角色,每个星期进行角色轮换。采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活动,可以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间、学生间信息传递的互动过程,师生间、学生间情感交流的人际交往过程,使每个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都能被激活,确保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促进学生获得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3.师生互动,其乐无穷。
“任务和信息技术运用”贯穿于英语教学全过程中,我们教师应根据英语教学内容有创意的布置学生感兴趣的任务,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提供信息平台;学生全身心的参与,促进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发展;通过每次任务的完成,使学生拥有不断的或多或少的“成就感”,使学生持久产生对英语的兴趣,使外语学习真正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途径,同时使学生积极的情感发展促进外语学习。

参考文献:
1、刘儒德,《信息技术与教育相整合的进程》,《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9(3);
2、祝智庭,《教育信息化:教育技术的新高地》,《中国电化教育》2001.2;
3、何克抗,《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与21世纪的教育革新》,
http://202.112.88.32/论著选摘/何克抗/JiYu-Internet.htm;
4、余胜泉,《基于Internet的学习模式》,《中国电化教育》1998.
5、郭芳《浅探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任务”设计》人民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教育室
6、Skehan, P.1998.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Oxford University Press
7、《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篇)》,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8、Willis, J.1996.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Addison Wesley Longman Limited.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