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新教材分组互动任务型教学初探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英语论文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广西百色高中 黎 评 [摘要] 任务型教学是当前外语教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随着高中英语新教材在2003年的全面使用,进行任务型教学实践,找出更具有现实意义、更具有可操作性的任务型教学法更显必要。本文主要阐述了教师如何依据新课程的总体目标,创造性地对新教材进行分组互动任务型教学,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语言交流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新课标 新教材 分组 互动 任务型教学 新时代,新观念,呼唤新的教学理念。教育部制定的《英语课程标准》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应该避免单纯传播语言知识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教育部,2001)。目前,对于如何进行任务型教学还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方法,而新教材对任务型教学法的要求更高,更需要具有现实意义的、更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法作为理论依据。根据新教材的特点,笔者提出了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分组互动任务型教学的主张,以利《英语课程标准》的教学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 外语课需要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而传统的教学法又太注重教师的主导地位,忽略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即忽略了学生的主导性地位;教师往往进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是被动地听取和模仿,学生的语言活动只限在听和读方面,而缺乏进行“说”的机会,这违背了英语语言教学活动的初衷。 一般情况下,班级大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班级越大教学效果越差,其中以外语教学更为明显。因为外语课上需要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因而许多国家的语言教学大多实行小班制。由于受到生源众多师资缺乏等客观因素的制约,我国很多地区还无法实现小班制。而传统的教学法又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发言机会少得可怜。现在许多学校仍采用大班教学,一个班级五、六十人,要在这么大的班级里对来自不同地方的、基础各异的学生们进行外语教学,特别要进行语言互动交流,难上加难!老师通常情况下也只能管住学生的笔头,而顾不了学生的口头训练了。最终老师为了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应付考试,在讲台上口若悬河,一讲到底,把课堂教学活动变成了老师的“一言堂”,从而忽视了对学习的主体——学生及其学习语言过程和方式的关注。于是导致了课堂效率偏低,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差,教师的付出很大,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学生开口练习的机会少了,最终导致“哑吧英语”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这样质量的外语人才又如何能满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需求呢?在班级中进行分组,实施互动任务型教学将能克服大班制给教学活动带来的弊端。 为了比较科学地建立学习小组,使各小组在今后的活动中更具有可操作性、对比性、竞争性,我们从高一(2003级)一开始就根据学生的中考英语科入学成绩情况,将班级学生分成上中下三个档次,按层面“上-中-中-下”、“上-上-下-下”等方式进行分组,按4人一组建立学习小组;为了使各个小组活动能比较顺利地展开,让组内学生推举性格相对外向的、号召能力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起到带头、记录员的作用。在分组中要做到男女同学的合理搭配,避免男女一边倒的现象,只要教师指导启发得当,“男女搭档,困难不用别人帮”的俗语在学生活动中也是适用的。同时尽量使各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为他们今后展开公平竞争创造条件。为了方便小组活动,可以以组为单位排座位,每隔一段时间让组与组之间进行调换。分组活动是为了使小组成员之间更有效地互相帮助、互相提高,而不是为了开小灶搞小团伙。各组之间是友好的竞争关系,竞争只是为了共同提高,教师要在这一方面作正确的引导,避免组与组之间产生矛盾而影响班集体的团结氛围。 首先,老师是任务的分配者和指导者。任务的分配就是老师在教学活动中给各个小组分配任务(根据教学需要,任务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相异的),使学生置于需要完成的任务情景的氛围之中,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进行活动的热情,使学生处于一种主动,积极的状态,触发他们完成任务的迫切需要;此时,每个学生就进入了 “参与任务”的环节。如笔者在讲授高一Unit18 New Zealand之前即对学生就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任务分配,要求各小组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有关新西兰的各种资料,并要求各小组在下一节课上warming up之前派一名代表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发言,代表本组展示他们资料的收集成果;同时从本课的内容及目标要求出发,指导他们收集的资料应该与新西兰的历史、风俗、动物以及特色资源有关,避免他们收集的资料过于广泛以至偏离了本单元的总体要求。 其次,老师是任务实施过程的组织者与监督者。当每个成员收集到各种资料之后,在小组长的组织下利用课余时间对他们的资料进行筛选、汇总、讨论,最后形成本组的资料成果,再推举本组的代表作好发言的准备工作(可以实行轮流制),在课堂上代表本组进行资料成果展示,与其它小组进行对比。笔者在本单元第一节课引入warming up 之前先让各小组的代表轮流进行发言。为了使活动更具有趣味性、竞争性,在发言结束之后让各小组经过讨论选出参与本次发言活动的最佳选手3名(看情况可以选出更多),最后经过英语科代表、学习委员等学生的直接统计下,产生排名等次,老师进行宣布并做好记录,作为日后对小组阶段性评判的成绩依据;最后,老师针对学生们所发言的资料,结合warming up提供的内容材料进行点评、归纳、总结,让学生对零散的内容材料更有一个统一的了解,在不知不觉中把warming up 一节课的内容拓展得更宽更广更丰富。其中,老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只是一个组织者和监督者。实践证明,学生收集来的资料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要广泛,比课本中提供的教学内容更加齐全、更具有教学价值性和实用性。经过这种实实在在的语言活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已经演变成了学生语言的互动交流课,在语言活动过程中,学生们体味到了集体力量的巨大,参与团队活动的快乐,并能体味到了成功的喜悦;无形中激发了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主能动性、积极性和探讨性,使英语课堂教学真正形成了学生们展示自我、体念英语语言交流情景的舞台。 在接下来的听力(Listening)、口语(Speaking)、阅读(Reading)等各个教学环节中,笔者均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灵活多样地进行精心设计,始终坚实使用分组互动任务型教学。再拿上听力课这一环节作示例吧,在以往,许多老师一直沿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听一两遍录音,然后就课本的问题进行提问或讲解,一节课就这样简简单单的过了, 好象听力课再也没什么可以值得动脑筋去探究新的教学方法了。其实不然,听力课完全是可以让学生互动起来的。如笔者分配给学生的任务就是给学生听录音材料一至二遍,然后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就各自听到的信息汇总到小组里,经过大家共同讨论,形成小组的统一意见;然后再听第三遍(最后一遍),给他们一点时间进行第二次讨论,进一步完善他们各组的内容材料(可以用笔头记录),最后派代表就听力内容进行口头发言。最后由老师就听力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发言内容进行点评、总结使学生对整个听力材料有全面的了解。整个过程还是采取了象Warming up 课堂中的做法,进行轮流发言、投票表决、记录排名等步骤;在这中间学生即可以得到听力训练,又可以有笔头、口头练习的机会,使乏味的听力课变成了人人参与的语言综合训练活动课。老师在这一活动过程中依然只是一个组织者与监督者,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旁观者,活动的主导者是学生,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导性地位。经过将近一年的教学实践,如今学生们不仅对听力课,而且对笔者所上的所有课堂教学均感到前所未有的积极与兴趣,笔者也体味到进行这一教学活动的兴奋与快感,并能像学生一样体味到了成功的喜悦。 经过将近一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所担任的班级无论在段考、期考或各种竞赛中总体成绩在同类班级中均较为突出,学生的个体成绩也得到了较快的提高;目前,分组互动任务型教学已经在笔者所在的年级全面展开,并形成我校一个专门研究英语新教材教学法的重要课题,同时该课题被我市批定为市级B类科研课题,我们将利用三年时间(高一至高三)针对高中英语新教材的内容特点,对这一课题进行探索,跟踪记录并进行阶段性总结,以利《英语课程标准》的教学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乃至为高中英语新教材积累教学经验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书目: 1、 国家教育部 《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4.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 5、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人民教育出版社会性 2003年 6、姜建军 “对中学英语教学实施《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思考”,《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8期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 ||||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