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隐性课程在班级建设中的作用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英语论文教学论文 手机版


温州十四中 翁晓菁
内容提要: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是中学德育系统的重要内容之一。从理论的角度上说,德育过程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完整的学校德育应该包括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通过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的思想道德教育,以促使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和良好行为习惯的逐步养成。但是,由学科教学而开展的德育活动是基本处于静止状态的。因此,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必须研究和开辟新的途径,就是要让学生在环境优美、充满文化气息的班级里学习和生活,就是要通过构建文明向上的班风、营造和谐友好的人际关系及开展各种有益的集体教育活动,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感,培育健康的人格修养。
关键词: 隐性课程;班级建设
众所周知,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因其教育影响方式等的不同,一般是通过两种渠道进行的.一是显性课程的渠道.二是隐性课程的渠道. 隐性课程具有如下特点:
a、非干预性:主要表现在其教育力量不在现成的教科书和必须完成的学科课程要求中,它没有特定的组织形式,它是需要教师组织专门的活动,通过具体的情境给学生以影响。这是一种相当宽松、自由的课程,是一种无形的教育。
b、渗透性:隐性课程虽然没有规定的教育内容,但它存在于班级工作的方方面面中,这就是隐性课程的渗透性。
C、感染性:人是有情感的,而情感是可以感染的,当一个人置身于一定的情境时,就会被此时此地的情与景所感染而逐渐融入其中。
d、迟效性与长效性,学生自入学的那一天起就自觉不自觉地接受来自隐性课程的各方面的影响,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隐性课程不具有显性的即时效应,它所产生的教育效果,不是过一个晚上就能显现的,而是经常给学生以感染、熏陶、诱导、启示,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播下种子,期待日后萌发、开花、结果,这是一个长期的日积月累的过程,这就是隐性课程的迟效性。然而在隐性课程的作用下,一旦形成了某种品质,那就不易改变,其影响是长期的甚至可远及人生,这就是隐性课的长效性。
一位先哲曾经说过:管理也是一种教育,作为班级管理者的班主任应当把班级管理提高到课程建设的高度来认识,使班级充满活力,处处都成为具有教育价值的场所,班级管理也应成为促进学生素质提高的有效手段。隐性课程就是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
班级隐性课程又称班级教育环境,它包括该班集体所享有的物质条件、班级文化建设以 及师生之间和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等。这种环境对学生认识、判断和评价是非、善恶、荣辱, 对他们对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以及意志和道德行为等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那么,如何加强班级的隐性课程建设呢?
一、注重班级隐性课程建设,班主任应树立身教重于言教的育人观。
  班主任的形象、学识水平、人格及治学态度是班级人文环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隐性课程结构中的重要因素。作为经常接触学生的班主任老师,其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其性格、学识,无一不是学生成长的环境因素和巨大的教育力量。它也是一门“课程”,班主任的表率作用是隐性课程中的一种重要育人因素。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就特别强调教师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模范行动作学生的表率。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班主任的示范作用可以使班主任成为学生敬慕的对象和效仿的榜样。班主任的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极大,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种高尚的人格,影响着无数青年走上了生活的道路。所以许多人在回忆自己学生生活时,印象最亲切、最深刻的并不是文化知识的获得,而是班主任的人格对他们的影响,从大的方面来说,可以影响到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小的方面来说,可以影响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影响到学生的动作、字体、语言。班主任只有拥有优良的个性品质和作风,在学生当中起到表率、示范效应,才能使班主任在学生德育工作中起到潜在的感化作用,发挥正效作用。
二、注重班级隐性课程建设,应倡导班级文化建设。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每个人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成长。班级心育首先注重优质的文化环境和情感氛围,努力构建班级文化,方能有助于提高班级生活质量和学生心理素质。特色鲜明、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班级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布置教室、净化心灵等工作。教室是学生主要的活动场所,因此教室的布置就成了班级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在布置教室时,既要注意室内各种设施在颜色上的搭配,又要注意学习园地、黑板报所反映的内容。室内颜色搭配得当,会使教室呈现出一种自然、平静、整洁的气氛,显现 一种和谐的美。如学习园地,要能体现一个班集体的学习目标,黑板报要体现班级同学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让人走进教室时,顿觉舒畅,好像到了一个最佳的学习地方。
有形与无形的教育力量的融合构建了班级文化环境,班级文化对于整合学生的过去,创造学生的现在和将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人的心态极易被周围环境所感染。因此,创设一种氛围、一种情境对学生心理具有潜移默化的穿透力,这里除了包括班级任课老师群体的心理氛围,家长素养和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以外,还特别要重视班级文化环境建设,如物质环境、制度环境、组织环境、行为环境、人际环境以及班风、学风的建设,精心设计,巧于安排,给学生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使学生在和谐的、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和物质环境中耳濡目染陶冶心理素质。班级文化对学生心灵净化和人格塑造有很强的渗透、润化作用。因此,班主任应重视激发全班学生的参与热情,启发他们发挥各自的创造潜能,自主设计和布置班级文化环境,自主开展班级教育活动,引导更多的学生在经常性的活动体验中,接受完美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的塑造和教育。
三、注重班级隐性课程建设,要加强班级人际关系建设
1.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
班主任是一个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主任必须关心和热爱学生。班主任是否关心和热爱学生,主要受其理想、信念、教育观点、职业道德和事业心支配,富于理性特征。而学生对教师是否尊敬和信赖往往是靠学生的主观判断和情绪体验来决定的,有很大的片面性和不稳定性。这样,师生之间就要多接触。班主任要经常深入班级,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和熟悉每一个学生,体察学生的心理动态,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要让学生感受到你在关心和爱护他,在不断地接触过程中,学生时刻会感受着你的温暖,心理距离逐渐缩短,这样学生的心理障碍和思想的片面性也会随之消除,师生的感情更加融洽,班级稳固向前发展。由此可见,班主任与学生的接触并不都那么简单。班主任若要产生积极的影响力并起主导作用,不仅要始终如一地关怀和爱护学生,而且要有高尚的品德和行为、渊博的学识和良好的教学艺术,要有庄重的仪表和高雅的举止等,并做到无私和没有偏见,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
2.同学之间的关系
同学关系主要指同学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在交往过程中,心理距离近的同学,心情舒畅,无所不谈。如果一个同学与班内多数同学有矛盾,可以想见,他的心情不可能愉快,整天都会处于抑郁、孤独和忧伤之中。同学之间的这种关系是如何形成的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缺乏心理沟通,是非标准不一,难以形成心灵的默契。作为班主任应怎样做呢?最重要的是班主任要公道正派,起表率作用,带领班级干部、同学们为了一个共同目标,拧成一股绳,形成强大的核心力量,自然形成一个宽松、和谐、友爱、信任、团结向上的班集体。
四、注重班级隐性课程建设,要加强班风的建设。
1. 树立良好的班风,形成正确的舆论氛围。
舆论是个人和集体发展的一种力量,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能否形成正确的舆论、 树立良好的班风是衡量这个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五十多个年龄和文化上相近的学生编成一个班级,最初只是一个群体,而不是集体。班集体是指那些具有明确共同的努力目标、健全的班级机制、严明的纪律和正确的舆论导向的班级。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集体是教育的工具”。每个学生都生活在一定的集体当中。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客体,而且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在集体中,通过共同的学习、劳动和交往,彼此影响意识和行为。集体正确的公众舆论,不但可以对个体施加强有力的积极影响,而且有助于学生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和巩固。从而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应。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主题班会。学生相互间的演说、观点、见解、主张,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渗入到学生的精神领域,或引起共鸣,产生认同;或引起碰撞,发生排斥……这种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分析、思考,是成人式的说教所无法替代的。
2、开展多种多样的班级主题活动。
班主任在建设班集体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手段进行一系列的教育。并通过各种主题活动来实现教育目的,其中包括精心组织参加学校的传统活动,发挥传统活动对学生情感发展教育的特殊功能,使传统活动充满创造、赏心悦目、激动人心。如开学典礼、教师节、艺术节、田径动动会、军训、歌咏比赛、献爱心、学雷锋活动、春游、社会服务等,使传统活动成为学生向往和积极参与的欢乐节目。还可以积极开展班级主题活动,创设良好的群体心理,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如主题班会“欣赏我自己”,使学生不仅学会了发现、肯定、欣赏自己的方法,还学会了接纳和欣赏同学的方法,并使学生体验到被同学欣赏的快乐。如主题班会“心灵的沟通”针对学生的逆反心理问题,采用孩子与家长相互书信交流的形式,促进双方的了解沟通,促使学生感受父母之爱,理解父母之心,以情感的力量激励学生努力拼搏。又如主题班会从“黑洞中走出——考试复习效率大家谈”既开拓了学生复习策略的思路,更帮助学生调整好心态,以积极而又冷静的状态进入高效复习。
3.健全班级的规章制度。
在班内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如学习制度、卫生制度、值日班长制度、考勤制度等等,这些制度的实施会使班级在学习、工作、娱乐和生活等方面都能有章可循,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习惯。并通过采取民主管理方式,使人人有岗位、人人能对班级管理发表意见,每个人在班集体中的作用得到发挥和肯定,有问题能在真正民主的气氛中,通过集体讨论协商决定和解决。班主任要积极指导班级、小组进行自我管理,满足学生自主、创造、自我肯定的需要,自然地形成班集体的优良传统(活动传统和精神传统),增强学生对集体的自豪感和归属感。
这样,一个良好的班风就形成了。
五.注重班级隐性课程建设,要重视对家长的心理疏导。
家庭教育有着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不可取代的特殊作用,学校教育中不可避免地要与家长发生联系,因此家长心理的研究及疏导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环节。家长心理失衡,主要表现为家庭督导片面,家长承受力差,情绪失调,这会对学生教育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通过班级家长会、家访等途径,既重视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知识和技能指导,更应重视对家长自身心理的疏导,帮助指导学生家庭改善情感生活质量。让家长了解、关心、重视对子女的情感和情感教育,懂得家庭情感生活环境对子女健康成长的意义,掌握对子女进行情感教育的正确方法。达到班级心理教育与家庭心理教育的协调统一。
我们的学生大多数仍处在养成教育阶段,只要我们注意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给学生一个好的学习和生活的空间,规范学生的言谈举止,注重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就一定能够搞好班级隐性课程建设。
参考文献
1. 张华著:《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11月版
2. 《再议隐性课程》,《教育研究》1991年第7期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