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小组活动中绩效评估的策略和技巧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英语论文教学论文 手机版


河南职业技术师院(453003) 李会民
  摘 要 在当今交际语言教学理论占主导地位的各种外语教学过程中, 课堂小组活动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如何促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 ,并保证小组活动的质量,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对小组活动结果的评估。本文就如何建立有效、合理的评估机制及应用策略作了初步研究。
  关键词 小组活动 评估机制 策略
  交际语言教学理论近二十年来风行欧美的外语教学领域(H.G.Widdowson,1990,W.Littl ewood,1981等),并逐步受到国内外语界同仁的认可。与交际语言教学理论相适应的一些现今流行的教学模式如: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体验式教学法(ExperientialTeaching)、协作学习法(Cooperative Language Learning)等均强调了小组活动在外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交际教学法主张通过解决问题型的任务活动(problem-solving tasks or task-based activities)来培养学生在各种不同情景下的语言交际能力(W.Littlewood, 1981);协作学习主张的是学生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在学习中的作用(赵建华等,2002),其课程内容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小组活动来实现;香港大学的著名语言学教授David Nunan(前TESOL理事会主席)将英语教学的传统与现代趋势归类为:Trasimission Teaching(知识传递式教学)和Experie ncial Teaching(体验式教学),在他主张的“体验式教学”中,“learners work in small groups and pairs,learning skills of cooperating with others and how to express their own opinions and feelings (David Nunan ,2001),我们不难看到,在现今流行的这些教学方法当中,学生小组活动均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大家已形成这样的共识,即:语言知识是学得的,而语言能力必须通过各种语言实践活动来培养(H.G.Widdowson,1978,1990,W.Littlewood,1981)。那么在各级外语教学中,课堂小组活动就成了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就笔者数年来的实践经验和初步调查结果来看,课堂小组活动的效果总体上还不算令人满意。其中一个主要原因,笔者发现,是缺少参与活动的动力和促进机制。经常有这种情景出现:老师用心设计、热情组织的小组活动,不少学生不当回事儿。给定任务的小组活动一般用时比较多,少则一、二十分钟,多则一两节课,如果学生不能积极参与、努力提高活动的质量,  这些活动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老师进一步组织课堂小组活动的热情也随之降低。笔者认为这也是导致交际语言教学理论在国内推行不顺利(李予军,2001)的一个主要原因。为保证小组活动的参与率和活动的质量,本文从如何建立有效的评估体系及评估策略方面进行了专门探讨。
  一、确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要提高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并使其尽力完成各自的角色任务,提高小组活动的质量,必须有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比如:有一项活动,在设有各种障碍的地图上找到A地到B地的路线,哪个小组先找到,即可获得奖励;组织角色扮演或对话的活动中,效果最佳的小组获得奖励;在项目设计或问题解决型的活动中,设计最好或理据最充分组获得奖励等,根据不同的活动类型确立奖励的标准。奖励的形式要多样化,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内,应包含口头表扬、物质奖励、分数奖励等多种形式。
  1.口头表扬是最简单、常见的形式,但时间一长,往往效果就会减退;
  2.物质奖励具有明显的现时效果,其缺点是,第一,老师一般缺乏充足的资金来源,第二,单纯或过多的物质奖励会出现导向偏差,容易引起部分学生过于注重物质利益,从教育者的角度看是不可取的;
  3.分数奖励是笔者主张的奖励方式(协作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的John son兄弟也提出了奖励分的办法),其优点是:不仅资源充足,使用方便,而且具有连续和稳定性,将学生小组活动的效果分等级记录下来,作为每学期末评定期终成绩的重要依据。但不能单独或过度使用,否则会引起学生对分数的过度重视,甚至反感。
  因此,一个良好的评价体系应该是多种奖励形式的有机组合。
  二、评估奖励必须坚持共正、全面、机会均等的原则
  对小组活动效果的评估如果仅是老师口头的肯定与表扬,实施相对简单。一旦有分数或物质奖励,就必须作到奖励的客观、适度和被奖励机会的均等。在班级较大的课堂上(60人或以上),要每次对所有的小组活动都作出评价,显然不可能,有些活动需要在下面准备,课堂上表演的,比如角色模拟,由于时间的限制,只能是部分小组得以表现。在此情况下,就必须在一定阶段内保持各个小组出现机会的均等,否则就会引起表现机会少的小组的不满,从而阻碍日后小组活动的顺利开展。有一点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尤其是在大班课上,不能让学生摸出老师评检的规律。比如这一次某一小组被挑选做了发言或表演,而受到了奖励,下一个活动,他们是否还有机会被选中发言或表演?这种选择方式会对被选择组和其他组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一个常见现象是,活动积极的小组总是能利用更多的机会来表现自己,总体能力偏差的小组则只能抓住较少的机会,老师必须有一个平衡的办法,在一定时期内要基本保持机会的均等,适当照顾水平较差的小组1。
  三、评估应该是多层次的、灵活的、以鼓励性为主的
  如果对小组活动的结果总是只有老师来评判,势必会引起有些学生的异议,对于较大班级的课堂活动(60人或以上),老师也往往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对每个小组的活动做出评价,这样就应该结合小组的自主评价、学习委员对各小组的评价,建立多层次的、形式灵活多样的评价体系。学生之间可能比老师对学生更加了解。但学生之间的互评和学生干部对各小组活动的评价给他们带来了一个新问题,即:如何面对其他同学对自己的评价及如何评价他人?在控制不当的情况下,这样做很容易引起学生或小组间的互相指责、批评甚至矛盾的产生,但同时它对学生来说又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可以通过这种互相评价使他们学会接受别人的建议、批评,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和与人磋商等良好的个人素质,这样的锻炼无疑对其个人的发展和未来的社会关系都会产生积极的效果。
  在对小组活动的评价中还要坚持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不说打击学生积极性的话,不给学生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使他们能够以轻松愉快、积极的态度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笔者的一次对所教学生的心理调查表明,在学生受到批评时,有66%的学生在短时间内会表现出“注意力下降,情绪低落”的现象。因此,在小组活动的初期,老师要尽可能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开口说话的环境,对他们的表达要给予鼓励和肯定,使他们逐渐克服焦虑、畏惧心理,对自己树立信心。有人主张,在学生学习开口说话的阶段,不要对他们认真的打分,以防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打击,本人同意这种观点,不过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当学生能逐渐适应了小组讨论之类的活动后,还是要给他们一个适当的评定的,因为这是对他们的劳动成果的一个判定方式,优者应得到肯定和奖励,不足者也可因此知其不足之所在,适当的压力可以转换成进步的动力。
  四、培养学生以积极、正确的心态对待绩效评估
  既然有评估,就会有结论和评语,或被奖励或落选都会在学生心理上产生影响,不恰当的评估结果显然会对学生造成负面影响,客观上要老师作到百分之一百的公正和恰到好处显然也是不可能的,虽然老师都会尽力的这样做。而更重要的是作为被评估的关系人,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心态来对待老师和其他同学对自己的评判。尤其是在组内或组间互评或是接受学习委员对自己的评判时,因为处在平等的地位关系上,则更容易产生不同看法或抵触情绪。因此老师在组织课堂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对学生正确心态的培养,使他们认识到:所有的这些评估和奖励或者是来自不同方面的意见都是为了一个目的——促进大家运用所学语言进行思维、交际和学会与人沟通的能力。不论别人的评判是否恰当(在自己看来),都要虚心对待,积极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学会承担责任、处理矛盾,与伙伴间的积极合作,要通过团队合作和更优秀的小组活动成绩来说服人。培养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会为自己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而良好的心理素质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反复的锻炼才能养成。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到建立和合理的运用有效的评估机制是保证小组活动顺利开展和活动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合理的评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热情和兴趣,提高小组活动参与率和保证活动的效果,还可以提高集体的凝聚力;不合理的评价则不仅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使小组活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产生矛盾,阻碍日后小组活动的顺利开展。小组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则直接影响到交际语言教学理论在国内各级外语课堂上的推行进程,我们要彻底改变传统的“哑巴式”英语教学,尽快的培养出更多的适应WTO和迅速增加的国际交流所需要的实践型人才,就必须对外语课堂的小组活动给以更多的关注,这正是本文的意图所在。
  备注:
  1.在笔者的实验班里,小组活动的分组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一般会保持一两个月不变,小组活动的评价是以小组为单位的,评价结果会经常被作为平时成绩记录下来,故不宜频繁的更换小组成员;以小组为单位的评价方式有利于促进组内成员间的互相学习和合作;相对稳定的小组成员有利于成绩记录的连续性。
参考文献
  [1]H.G.Widdowson Aspects of Language Teaching [M].1990,Oxford University P ress,Oxford.
  [2]H.G.Widdowson Teaching English as Communication[M].(牛津大学授权)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William Littlewood 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M].1981,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England.
  [4]David Nunan Tradition and Change in the ELT Curriculum[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4:(17)
  [5]赵建华,李克东协作学习及协作学习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1,5
  [6]李予军交际法研究在中国:问题与思考[J].外语界,2001,2:(13-18)
  [7]Karl Smith Essencial Elements:What makes cooperative learning works[J]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