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体验学习乐趣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英语论文教学论文 手机版


北京市西城区师大二附中外语组 康明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符合教学改革的要求,能打破“教师自我中心”,“满堂灌”的局面,使教学焕发活力和效力,促进学生英语素养的全面提高,真正做到让学生爱学英语、会学英语。本文拟从一堂英语文学欣赏课谈谈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面所做的尝试和体会。
【关键词】自主 合作 探究
《英语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探究式教学程序。
笔者曾在一堂校级观摩课上, 讲授了一篇名为“Bill Clinton”的课外阅读材料, 这篇文章节选自希拉里的自传Living History第三章,文中详述了俩人从相知到相恋的过程以及希拉里对克林顿的情感变化,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克林顿的人格魅力,文笔细腻,语言流畅,不仅能扩充学生的词汇和阅读量,提高分析理解能力,让他们领略到原汁原味的英语的魅力,还能使学生深刻了解真爱的含义,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本文就结合这堂文学欣赏课,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我在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面做的一些尝试和体会。
1.建构恰当的教学模式, 营造自主探究的氛围。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该生对所学情境的兴趣和疑问。因此,创设良好的情境,因势利导,有利于学生们主动地进入探索知识的状态。为此,在授课前,我预先准备了一些讲义,提示学生事先了解一些与文章内容有关的知识, 并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Bill Clinton and his wife Hillary?
Can you give some information about Rhodes Scholarships?
Where did Vikings come from? What did they look like?
这几个问题要求学生在预习课文时,不是只查出生词意思,而是要去认真读文章内容, 而且要设法从文章之外去找到这几个问题的答案。为此,学生就得到图书馆去找些工具书或参考资料或者到inter网上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在参与中不仅明确了学习任务,得到了能力上的锻炼,而且也能渐渐地形成一种主动寻找问题答案的习惯,从而使他们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长此以往,就会逐渐使学生树立起主动学习的习惯,课堂教学模式就可因势利导,改变以往“填鸭式”、“满堂灌”的局面。
2. 采取有效教学策略,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搭桥”、铺垫。
和高一新教材相比, 这篇文章的阅读量较大,约900个单词,生僻的词汇和复杂的长句式偏多,为了能让学生们顺利进行后面几个环节更深入地讨论, 我先设计了一个判断正误的练习,检测学生对文章梗概的理解:
1. Hillary thought Bill Clinton was like a Viking rather than a scholar from Oxford. (T)
2. Bill Clinton and Hillary first talked to each other around campus. (F)
3. Bill Clinton went to the registrar’s office to sign up for the next semester’s classes. (F)
4. The school museum was closed because nobody went there. (F)
5. After visiting the museum, Bill Clinton went to a party in Hillary’s dorm room. (T)
6. To this day, Kwan, her husband and Hillary are still good friends. (T)
7. Bill Clinton talked a lot about politics at the party. (F)
8. Hillary loves Bill Clinton simply because he is tall and handsome. (F)
9. Bill Clinton took some medicine to Hillary because she was ill. (F)
10. The shape of his hands was one of the first things she noticed about Bill. (T)
11. Hillary was interested in child advocacy (儿童保护)and civil rights (民权). (T)
12. Bill Clinton was uncertain what to do after graduation. (F)
这一步骤主要是指导学生能克服生词干扰,带着问题进行搜索式阅读,以获取有关的表层信息,并引导学生逐步仔细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情节和细节。由于事先认真地备课,吃透了文章内容,练习里的每个句子我都是按照故事情节发展的先后顺序编排的,在进行这一步时我不仅是要求学生快速找到有关信息,还采用了提问、讲读、补充等教学策略,要求学生自始至终一直跟着老师的教学思路走,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学生能很轻松地掌握全文梗概, 这也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作好了铺垫。
3. 巧引妙拨,增强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探究的意识。
探究离不开问题,课堂探究活动主要围绕“问题”进行,既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又可在探究中发现新的问题。教师不但要精心设计探究性问题,更要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为学生营造自主参与, 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这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内在动力,培养团队协作意识,更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也能使班级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和效力。为此, 在学生了解文章的梗概后, 为确保每个学生能够参与并乐于参与, 我先设计了一个比较容易回答的问题 Who was more in love with whom in the beginning? 果然, 学生们能轻松答出: Bill Clinton was more in love with Hillary. 接着,我又用课件展示了几个需要深层理解的讨论题:
1) How can we tell Bill Clinton was more in love with Hillary than she was with him?
2) Why wasn’t Hillary as much in love with Bill Clinton?
3) When did Hillary’s feelings for Bill Clinton change?
这些问题都是紧扣着文章的情节设计的,启人深思,全方位立体式地引导学生动口动眼动耳动脑进行学习,是寻求探究之路的最好切入点。学生们的兴趣立刻被调动起来,学习热情高涨,他们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小组讨论中。第一个问题涉及的面很广,学生需要从全篇文章思考,找到合适的事例来说明比尔对希拉里的爱,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为了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树立自信心,我有意识地降低了这道题的难度,预先按情节发展的顺序列出了几个重要地点和情境,并印成worksheet发给学生分组讨论,学生们经过短暂的思考,很快就举出了不少例子:
有了第一个讨论题的铺垫,后面两个问题的答案就比较容易想到了:
ÞBecause jshe already had a boyfriend at the time. kBill hardly said a word at the party. Hillary thought “he must be shy, perhaps not very socially adept or just uncomfortable”. lBill looked more like a Viking (原指北欧维京海盗,这里有“满脸胡子,不修边幅”之意) than a scholar.
ÞBut after Bill came to her rescue with chicken soup and orange juice when she was hacking from a cold, her feelings for Bill changed.
通过这种深入的讨论,学生体会了希拉里对克林顿的情感变化历程,也加深了对克林顿人格魅力的理解。学生的思维在教师提供信息的撞击和引导下得以活跃,这使学生不仅轻松自在地参与学习过程,而且通过相互之间的“问答合作”很好地避免了少数好学生“一言堂”而部分学生胆怯畏难的不良局面, 使得学生通过亲自参与、互相启发、互相吸收,观念逐步完善,认识不断深化,培养了学生之间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精神,提高了学生之间的交流能力。使学生体会到协作探究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师生双方都沉浸在一种轻松愉快的研讨气氛中。这样的教学设计也无疑会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大大拓宽思维的范围,提升思维的层次,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培养了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具有一举多得的教学效果。
4. 立足启发式教学,培养自主探究的独创性。
这次教学难点目标确立在引导学生懂得“不能以貌取人,要注重人的内在美”上,所以在最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带有评价性质的问题What did Hillary admire about Bill Clinton? 由于这个问题是对主人公性格魅力的总结和概括,需要对全篇内容认真回顾和分析,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们立刻陷入了沉思。这时,我就引导学生从克林顿获得罗兹奖学金,向希拉里谎称去注册办公室,和希拉里去美术馆,在希拉里和室友合办的派对上寡言少语,和希拉里谈论艺术和政治,带鸡汤探望病中的希拉里,以及毕业后想从政等重要情节来思考,这样的启发使学生顺利突破了难点,他们通过小组讨论,查字典,彼此沟通,相互补充,在合作中动脑、动手、动口,很快就归纳出了克林顿的性格特点,如图所示:

随即有一个学生提出:“From the examples, I can’t see Clinton is persistent for love.”我微笑着表扬了这位同学敢于质疑的作法,这时其他同学的思维也被激活,大家再次深入阅读文章,通过小组讨论、探究、交流后,大家一致认为:“Clinton’s love for Hillary is very sincere.”无论是师生互动, 还是生生互动, 课堂上洋溢着和谐、轻松、民主的学习气氛. 在教学上我始终以“启发式”引领全文,讲读时分析透彻,由难化易,对于学生的不同见解我没有予以否定,在培养和提高其自主探究能力的同时,又注重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这对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在顺利突破难点的同时,还初步掌握了描写人物的写作手法,完成了两个教学目标。最后当我问到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story? 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We can not judge a person by his appearance. (我们不能以貌取人),课堂上师生互动,氛围融洽,教学相长,情绪饱满,学风浓烈。
课后,外语组全体教师进行了认真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这节文学欣赏课课堂容量大,教学思路清晰,问题的设计合理且有深度,学生对教材兴趣浓厚,思路敏捷,课堂气氛很活跃,教学设计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师生互动自然、合作交流、探究共享,学生在平等宽松的课堂气氛中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有一种成功的体验。
这堂文学欣赏课也使我认识到:在适当的时候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材料,指导学生进行独立探究、协作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实践证明这也是切实可行的。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创设学习氛围,创设开放性问题,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发挥小组合作精神,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创新能力的提高。另外,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把探究性学习与现代技术(如多媒体与互联网)相结合,使学生在现代化技术的指导下,拓宽学习渠道,提高自身的探究性思维能力,形成具有个性的学习方法和风格。
参考资料:
1.刘淑梅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探索” 《中国教育报》2002年7月26日第4版
2. 何 邦 “浅谈英语教学中如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http://hebang.sosoo.net/zzhztj.htm

3.张崇喜 “探究式:课堂教学改革之理想选择” 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教育理论与实践》
4.施卫琴 “英语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中国教育现代化》2004-1
5.《普通高中 英语课程标准》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4月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