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如何落实以学生为主体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英语论文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的课堂教学原则已为我们耳熟能详了,但英语这门语言技能课如何贯彻这一原则仍是不少老师积极探索的课题。现代外语教学理论认为,学习者掌握外语的过程是获得有关知识,并通过语言实践活动将知识化为技能、发展能力的过程。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培养都建立在学生主动性的基础上,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Learn to swim while swimming”。本文从两方面谈谈课堂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落实“以学生为主体”。 一、 激发兴趣和参与意识,让学生爱学。 兴趣的力量不可低估,有兴趣才会主动参与,而持久的兴趣更是积极进取的保证。 1、重视每一课的引入,与学生进行非语言性的交流。 自然而恰当的引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活跃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是顺利完成课堂教学的基础。对于历史、人物、事件,如 Abraham Lincoln, How Marx Learn Foreign Language等可用背景介绍法;地理知识、风景名胜,如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 Aswan Dam等可用图片设问法;故事、戏剧,如 The Lost Necklace, The Secret Is Out, At the Conference等可用简介—悬念法,即简介重要情节,通过启发性的提问设悬念;科普文章、社会现状,如 Milu Deer Return To China, Paper等的话题可用直接提问法。总之法无定法,只要注意引言的整体性、生动性和启发性,并尽量使用学过的词,就能为整个课堂教学做好铺垫的。 长期从事非语言交际的研究的权威查尔斯.格勒佛博士指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交际信息总量的93%是非语言渠道传递的,其中,脸部表情传递55%的信息,声音、语调传递38%的信息。由此可见,非语言交际的方式被人们广泛地使用着,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如果我们精神饱满地步入教室,微笑地面对学生,用饶有兴趣的语调和恰如其分的身体语言引入课文或对话,不断向学生传递期待、鼓励的信息,那么得到的回报将是专心的听课和对学习活动的热情投入,效果自然就比沉闷地照本宣科来得好。 2、 重视对英语文化的学习。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学习英语知识、掌握英语技能、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和熟悉英语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在中文的环境中学习英语,一个主要的障碍是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即理解上的困难。这一点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接受新的信息,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广博的知识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又一法宝。 然而,文化的内涵是极丰富的,大到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历史、人物、艺术……,小至一些特别的风俗习惯,在英语课上很难进行系统的学习。因此,可注意以下几个基本方面:1)交际用语。如:问候语、隐私(或私人问题)、身体语言等等,不应见面就问“Have you had your lunch?”或“Where are you going?”这样的问题;其他如:年龄、收入、婚姻情况、政治倾向、所购买物品的价格也不应涉及。2)惯用语及对事情的不同态度。常用的idioms,如:as busy as a bee; a lucky dog, the apple of one’s eye, It’s raining cats and dogs. ……可以不时地教给学生。又如:对白色、动物内脏、狗、十三、老年人等的不同态度,在中国,老人们大多毫无顾忌地承认自己年纪大了,而外国则不同,old 一词会引起他们的不快。3)历史、社会背景、名人轶事等等。 心理学认为:成功,即被认可,是人的需要之一。在课堂上因材施教,让各层次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满足的乐趣,对不断激发求知欲、表现欲,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极为重要。如:对课文大意的理解可提问中下层次的学生,对细节和内涵的理解则提问中上层学生;对workbook中的大部分练习采取one by one 的方式提问,既可提高效率,又能扩大参与面。 老师们一直争论着这个问题:学生答问时出错要不要纠正?有的论点认为我们讲中文还有错呢,对学生的口语错误不必纠正。笔者认为:教师如不纠正学生的错误,那个错误就会继续出现,并被牢记,这十分不利于长期的教学。教师可在学生答完后,注视着学生,重复错误的句子,将错误之处重读,不必中途打断学生的思维,既没有伤害他的自尊心,也达到了纠错的目的,效果很好。 二、 精将巧练,让学生会学。 机械地朗读课文、分配角色表演对话;上课抄写笔记,测验考试时死背这些都是对语言学习活动的狭隘理解,课堂活动的目的是要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而非简单的重复。笔者坚持尝试以下几个较新颖的课堂活动,很受学生欢迎,收到良好的效果。 1、 制造悬念、深入浅出。 英语的课堂练习有很多类型:提问、对话、复述、翻译……,对于重复较多的知识点不必在堂上过多重复。给出有针对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的句子或小对话,更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如SEFC 第一册 25单元所学的短语 get through,文中出现的意思是:接通。同时可用投影胶片列出下列几句: 1. When you get through with your work, hand it in at once. 2. She got through the written test. 3. He got through all the money in a week. 乍一看,这几个较为口语化的句子似乎没什么关联,但当他们知道均可填入get through都很新奇,而这个短语及其扩展用法很快就被容易地记住了。 2、 讲求运用英语能力的培养和实效。 剑桥大学教育系的Michael Heafford教授通过对语言学习与语言习得的研究把用外语开展戏剧活动列为“有较高价值的学习活动”。笔者在所教班每学期搞两次名为“汇报演出”的表演活动,做法是:每四个同学必须出一个节目,主题与所学课文相关,演出人数不限,形式不限,不能看原材料,准备时间为三天。平时学到的知识得到实践,满足了学生的表演欲,让他们体验了成功感,到学期末给每个参与者加两三分到平时成绩,更是大大地激发了运用英语的积极性,从而促进了课堂教学。 鼓励查词典是又一有效的活动,由于时间有限,课堂上只适宜查一些容易混淆的重点词,如高一学的allow, consider, advice, suggest, supply,……等词的用法,只需查词典,并对比记录,就能很好地掌握。学生亲自查过的词印象最为深刻,比死背老师抄出的笔记更显实效。 国外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我们会掌握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15%,但亲身经历内容的80%。(自《学习的革命》)总之,语言的作用是为了交际,语言教学的目的是教会学生使用语言,而不是传授语言知识,只有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才能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就像电影的导演,看电影只能欣赏演员的演出,当人们为他们的精彩表演而鼓掌时,是不会忘记为那用心尽力的导演而喝彩的! 主要参考文献: 许灵倩 《英语教学引言设计的七种方法》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总112期 钱建源 《谈英语教学中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总107期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 ||||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