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的英语文化渗透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英语论文教学论文 手机版



英语教学中的英语文化渗透
随着21世纪的来临,我国成功地加入WTO,与其它国家的交往越来越广泛。英语作为对外交流的重要工具,其地位和作用已日趋显著,学好英语符合时代的要求。现行高中新教材有意识地安排了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力求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传授文化知识,让学生不自觉地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氛围。这也要求教师要突破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交际的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一.在英语教学中进行英语国家文化渗透的必要性
培养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在我国过去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高分低能,语法基本功扎实,但在和说英语国家的人进行交际和交流的过程中却常常引起对方的误会,或使得对方很尴尬,甚至引起对方的不悦以至愤怒。而无法和对方进行正常交际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对其所在国家的文化缺乏足够的了解。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已达成共识,即交际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四种技能(听说读写)加上社会能力(即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合适交际的能力)(王勇,1998)。而社会能力的高低是和一个人对其交际对象的文化背景知识掌握的多少密不可分的。
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文化是语言最重要的属性之一,语言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两者交叉渗透。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也是了解和掌握所学语言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过程。掌握所学语言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程度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语言知识的使用能力,是能否得体地运用语言的前提。很难想象,一个缺乏对所学语言国家文化背景知识的人,能与该国的人进行正常的交际。所以如果我们还是一味地只重视语言形式,忽视语言的社会意义,把英语看作是一种符号系统而脱离文化孤立地来教学的话,就会给语言教学带来许多困难。学生在运用语言时,常常运用中文思维+英文形式,从而出现许多不得体的句子,使对方很尴尬,甚至会出现很多误会。如:在送客的时候说 “walk slowly”或者在街上遇见的时候问“Where are you going?”等等。我们必须明白文化知识是组成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达到语言教学目标的重要教学内容。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英语文化渗透是十分必要也是十分重要的。
二.英语文化渗透的主要内容
笔者在日常的教学中比较注重对英汉文化的对比,使学生们在感受英汉文化异同的过程中愉快地获得英语文化及其背景知识。以下几个方面为笔者在日常教学中进行英语文化渗透的主要内容。
1.英汉交际风格的对比
英语国家的人,特别是美国人比较坦率。他们认为坦率与诚实密不可分。说话人吞吞吐吐、拐弯抹角是不善辞令、不礼貌的表现,甚至是动机不良,难以取得他人的信任。很多美国人相信“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他们的交际风格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在人际交往中,他们往往简短寒暄几句之后就直接切入正题。而汉语的交际风格要间接得多。中国人言谈伊始总要花些时间寒暄一番,询问家庭成员、身体状况以及其他一些共同感兴趣的话题,然后才会慢慢转入所要谈的正题。人际交往中,中国人最关心的是如何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保住彼此的面子。因此在同说英语的人进行交流的时候应该尽量直截了当,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
2.英汉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对比
英语文化被称之为个人主义文化(Individualistic culture),英语国家的人比较注重独立,崇尚个人奋斗,个人利益高于一切,体现在他们的个体行为上即强调尊重个人的独立意识、个人的自由、个人的权利、个人奋斗等,因而不容许他人干涉或侵犯属于个人的一切。由此帮助学生了解其社会交际规则:不能询问年龄、收入、政治信仰、婚姻状况等属于个人的隐私。英美国家的人喜欢突出自我,标新立异;喜欢独立自主,不依靠他人,喜欢挑战,刺激,冒险。而汉语文化是集体主义文化“environmentalistic culture”,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集体利益至上。个人主义在汉语中是个贬义词,是自私的代名词。中国人不喜欢突出自我,俗语有“枪打出头鸟”。因此中国人比较崇尚中庸之道。
3.英汉文化中动物的“文化附加义”的异同
英美等西方国家的人热爱动物,喜欢养宠物,猫、狗、甚至老鼠等动物常常被他们宠爱,这些动物常常被英美等国家的人说成是家庭的一份子。例如,“狗”一词,在中国文化中多为贬义,如“走狗”、“丧家之犬”、“狗腿子”、“狗仗人势’等,而在英美人眼中狗却是人类最忠实可靠的朋友,有“a lucky dog”、“love me, love my dog”等常用语。汉语所赋予老鼠的文化附加义也多为贬义,如“贼眉鼠眼”、“鼠目寸光”、“胆小如鼠”等贬义成语,用来形容鬼鬼祟祟、目光短浅和懦弱。而老鼠在英语文化附加义中则和汉语大相径庭。除了一些中性涵义以外,如“as poor as church mouse”,mouse在俚语里可指女人、怕羞的人。而在迪斯尼动画“Mickey Mouse and Donald Duck”中,老鼠的形象大放异彩,成为千家万户所喜爱的动物,特别是在儿童心目中,更是机敏、智慧的象征。在汉语中,绵羊隐指性格温顺的人,而英语中“sheep”是指胆小鬼、蠢人。汉语中牛是勤劳、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的代名词,体现在“俯首干为孺子牛”、“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等常用语中。而英语则没有赋予牛这么多的赞美之义。
4.英汉对颜色的联想意义的异同
白色在英语中指纯洁,所以结婚的时候,新娘穿的婚纱是白色的。而汉语中白色除了可以象征纯洁以外,还象征死亡、恐怖等。红色在中国人眼中是喜庆、吉祥的象征,所以逢年过节要挂红灯笼,给小孩子发红包。而在英美人眼中红色代表着危险。汉语中的“黄色书刊、黄色电影”在英语中并不是“yellow books”,“yellow films”,英语中“blue”隐含“下流、庸俗”之义。另外“blue”还有忧郁之义。英语中“green”有涉世未深,刚出道之义,如“green hand”(生手),另外汉语里形容一个人嫉妒时“眼红”,而英语里用“green eyed”黑色在英汉文化中的涵义基本相同,都是贬义为多,如黑心,黑名单等。
5.英汉社交礼仪的对比
首先,英汉两种语言在称呼语上就存在极大的不同。英语里,称呼对方常用的就是“Mr. Mrs. Miss”。对不认识的人可以称呼“Sir”或“Madam” 有时陌生人或不是很亲近的人之间可以使用“dear,love”等。而汉语的称呼语则非常多。对长辈可以称呼“叔叔,阿姨,大伯,大婶”等,对平辈称呼“大哥,大姐”是常事。另外,汉语中一个人的职业、头衔也可以用作称呼语,如“王老师,张科长,李处长”等等。英语则没有这类用法。
其次,英汉两种文化在表达感谢方面也存在一定的不同。“thank you”这句话无论中、英文都用的很普遍。它用来对许多事务表示感谢。例如,对礼物、邀请、帮助等表示感激。但是英汉两种文化对感谢的表达还存在很多不同之处。例如,对于别人送的礼物,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表现得无可奈何地接受,接受以后一般不当面打开,只是说声谢谢。而在英语文化中,人们对别人所送的礼物,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且欣然道谢。
对于别人的赞美,中国人通常会否认以表示谦虚,如常说“哪里哪里、不行,还差的远呢”,但是英美人往往会说Thank you.来欣然接受对方的赞美和恭维。
去英美人家里做客最好要带上一份小礼物,如糖果,葡萄酒,巧克力等以示礼貌。对于主人提供的食物等不能按照中国的习惯先假意推辞,而等待主人一再的盛情邀请之后再接受。如果你说不,他们会真的认为你不喜欢,勉强对方是英美人最不愿意做的,因此也就不会再一次邀请你品尝或接受。对于主人提供的食物一定要真诚的赞扬一番,这会让主人非常愉快的。要注意不可在做客时过于久留,这在英美国家是不礼貌的表现。回到家后给主人写一封信以表示感谢也是非常礼貌的做法。而在中国则不必如此。
在表示关心的方式上,英汉两种文化也存在很大的不同。例如,中国人当得知谈话的对象身体感到不适,或是患病的话,常常会说“多喝点热水,按时吃药,早点休息你很快就会好的。”这种表示关心的建议在中国比较普遍,但如果这样对英美人说的话就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引起对方的不快。因为英美人会认为你在小瞧他,说他不懂得照顾自己。恰当的说法是“I hope you’ll be feeling better soon”或“Take care of yourself”
6.英汉成语、惯用语、谚语、俗语、格言等文化内涵的对比
英汉两种语言在成语、谚语、俗语中都体现了各自民族的智慧。在对比中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文化。例如:
汉语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英语则为“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
汉语有“骄必败”,英语为“pride goes before a fall.”
汉语有“勿以貌取人”,英语有“judge not according to appearance.”
汉语有“树倒猢狲散”,英语则为“Rats desert a sinking ship”(船陈鼠要逃)
汉语有“前车之覆,后车之鉴”,英语为“let another’s ship wreck be your seamark”(别人的沉船,就是你的航标)
汉语有“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英语则表达为“There are lees to every wine”(凡酒都有沉淀)
汉语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英语为“to make bricks without straw”(没有草则作不成砖)
汉语有“不可对牛弹琴”,英语则为“Never cast pearls before swine.”(不可明珠暗投)
汉语有“三岁看到老”,英语有“The child is father of the man.”(从小知其人)
汉语有“宁当鸡头,不当凤尾”,英语有“Better to reign in hell than serve in heaven.”(宁在地狱为君,不在天堂为臣)
汉语有“别惹是生非”,英语表达为“let sleeping dogs lie”(别弄醒睡着的狗)
汉语有“覆水难收”,英语有“it’s no use crying over spoilt milk”(牛奶已泼,哭也无用)
汉语有“坐失良机”,英语用“to miss the boat”来表达。
汉语有“一箭双雕”,英语为“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一石二鸟)
7.借助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文学作品等介绍英美文化
在学习Abraham Lincoln 及 Martin Luther king 这两篇文章时,帮助学生了解美国黑人的苦难历史、长期以来存在的种族歧视问题,以及现代社会黑人运动的发展状况。在学习莎士比亚的作品“the merchant of Venice”时,介绍一下莎士比亚在英国文学中的地位,及其代表作。鼓励学生阅读文学作品,从中获取更多的文化背景知识和信息。
三.进行英语文化渗透时所遇到的问题
在教学中进行英语文化渗透时,笔者遇到如下问题:
1.随课本介绍英语文化知识总是凤毛麟角,只能暂时满足课本规定及临时操练所需的一点文化知识,课堂文化教学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文化的内容纷繁复杂,包罗万象。因而,面对浩瀚的文化之海,一一介绍,将无终了,驾驭它更是难上加难。这使得笔者认识到教师本身必须加强学习理论知识,努力提高语言文化素养,具备较广博的跨文化交际知识。
2.在对英美文化教学的内容选择上也感到有一定难度。各民族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历史发展过程必然使不同文化产生差异。这种差异不止体现在语言与文化形式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民族文化思想上。要介绍这方面的内容,教师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态度,不能盲目媚外,也不能一味地批判否定。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是进行英语文化渗透的难点。
综上所述,笔者要强调的是,英美文化渗透或者说英美文化教学是英语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既要注重语言知识的传授和语言能力的训练,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口头和书面的实际交际能力。而培养交际能力和了解必要的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重视英汉文化的差异。教师本身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扩大知识面,尽力摄取英美国家社会文化生活的最新信息,并将之融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
参考书目
1.潘仓森译,Helen Oatey 著 《与英美人交往的习俗和语言》,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7
2.胡文仲、高一虹 《外语教学与文化》,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3.宋飞 “文化背景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外语教学》,1998年第2期
4.王勇 “在语言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国外外语教学》,1998年第4期
5.周如松 “重视西方文化的导入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5期
延边一中
尹明玉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