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英语教学规律 克服学习心理障碍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英语论文 → 教学论文 手机版 | ||||
英语教师在一线的教学中,特别是在农村中学,往往会体会到学生这样的学习程:即好奇--感兴趣--失去兴趣--失去信心--厌烦--反感。这种变化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学习心理变化的一种正常现象,学生从一开始对学习英语的好奇心转化为逆反心理。如何防止英语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现象?作为教师至关重要,必须端正教育思想,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改革教学方法;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努力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研究学习外语的心理过程,及时有的放矢地对学生的心理进行精心矫正,消除学生学习外语的心理障碍,才能搞好外语教学,提高外语教育质量。 在学习外语过程中,学生存在着哪些引起心理障碍的原因呢? 1、存在矛盾心理:部分学生有学好的愿望,也下过决心要努力学习,而学习不仅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而且要有持之以恒的耐力。由于他们缺乏毅力,一旦短期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便丧失继续进取的信心,形成了想学好又怕吃苦的心理矛盾。2、存在怕羞心理:有的同学怕读错、怕讲错,因而不愿意开口。有的学生学习上有问题羞于向老师提问,久而久之,造成知识脱节,学习上障碍重重。 3、存在畏难心理:在学习外语过程中,学生会碰到许多困难,如果缺乏刻苦攻读,认真钻研的精神,全凭一时的热情学习,一旦遇到困难,或考试受挫,就会退阵下来,灰心丧气,便萌发放弃学习外语的念头。 4、存在自卑心理:由于学习基础差,个人的智力和非智力等各方面的原因,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即使努力了,也收效甚微,成绩不能提高;有时甚至还遭到同学的嘲笑、老师的批评,形成自卑心理。 5、存在逆反心理:由于教师的自身素质,对学生缺乏了解和关心,不尊重学生自尊心,或者由于教师不能公正地处理某些事造成学生心理创伤。使他们对老师有 恐惧、厌恶感,并在心理和行为上采取反抗态度,由此转而对外语产生“反感”。6、存在着骄傲的心理:刚开始学习时,比较简单,兴趣又高,故而成绩比较好,容易得到老师的表扬,产生骄傲轻视的心理。当难度不断加大,成绩不大理想,得不到老师的表扬时,有“失宠”之感,失去了学习兴趣。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说,如果按规律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如果在学生面临困难的时候和地方给以帮助,如果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以便掌握,如果对掌握规定明确的标准,那么所有的学生事实上都能够学好的。对教师来说,必须认真研究心理学,采用适当的方法来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下面着重谈谈根据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点来设计、组织和进行教学的体会。 一、相信学生并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教好的。美国著名心理学家B.S.布卢姆说过,“学校学习中的许多个别差异是人为的、偶然的,而不是个体所固有的。只在提供适当的先前与现时的条件,几乎所有人都能学会——个在世上所能学会的东西。”因此,即使是对成绩、表现双差的学生也从未动摇过。教师的职责和工作的重点应主要体现在对数量最多,智力条件一般的学生的教育上。如果能持之以恒对这些学生施以严格的训练和正确的鼓励,他们当中有很多会取得突出的成绩。 二、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在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教好的同时,还必须承认每个具体学生的差异性。所谓差异性,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是指人们之间稳定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如性格、兴趣或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潘菽语)反映在外语教学上,即每个人的吸收与反应能力总有快有慢,理解与记忆总有强有弱,表达与创造能力总有高有低。因此,不能要求每个学生都以同样的速度取得一样的成绩。必须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和特点,尽量给予不同的指导,提出不同的要求。有的学生反应快,掌握得也牢固;有的学生开始学得慢、很吃力,后来却能突飞猛进。切忌简单地用强迫手段去改变学生原有的学习进度。 四、要加大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学生热爱自己所任教的学科。 学习的兴趣,是产生学习自觉性最好的动力。当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时,才能取得最佳效果。现代教育心理学非常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和能力的发展。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志,也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杠杆:既是教改的重点,也是备课的重点。正如(心理学)(伍棠棣等编)所指出:“对学科内容本身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特别大的。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学科本身感到兴趣,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去掌握这方面的知识。”什么是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就是指“学生有选择地、愉快地力求接近或探究某些事物而进行学习的心理倾向。力求使自己的教学过程成为激发学生兴趣、保持学生持久的兴趣、帮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过程。 1.加强备课,尽力挖掘课文内容中的文化因素,即知识因素,增进课堂的趣味性。“学生学习外语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是否把语言因素和文化因素结合起来学习,外语材料是否有趣。 2.坚决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充分发挥青少年获得“成就感”的心理特点。大部分学生在开始学习外语时,目的性并不十分明确,只是出于一般好奇心。但随着学习的深入和难度的增大,这种好奇心便会随之而去。而要保持这种好奇心的最好办法就是让学生利用课文对话在教师的指导下创设新的情景,做有指导的复述和写作,组织英语节目演出等等。当他们真的感到英语有用,有成效,有“用武之地”时,于是就更主动自觉地学习。随着学生自信心增强,学习效果也就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负担逐渐减轻,学习速度不断加快,学习兴趣也就自然能得以持久。 3.根据初一起始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尽量采用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课堂教学轻松活泼;认真设计每一个教学步骤和教学过程,想方设法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效率,争取做到当堂巩固、消化,无形中逐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英语学习中来,使他们感到上英语课不是苦差事,而是乐于上英语课、爱学英语,并能主动积极地参加课堂实践。 五、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等提出的记忆原理和遗忘曲线的规律,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和复习工作。一方面分散教学难点,反复操练教学重点;另一方面,尽 量将瞬时记忆转变成长期记忆,将机械记忆转变为理解记忆,将有意识记忆与无意识记忆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来说,最大限度地提高旧内容的复现率并做到适时复现,是英语教学中防止再分化、提高质量的关键。复现不是机械地重复,而是旧内容的逐步深化。要做到这一点,除了要求教师满腔热情地设计课堂复现训练,做到新旧内容有机地结合之外,开展听力训练和课外阅读则是最好的措施,最有效的方法。 总之,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基本原理,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必须使教学双方、 师生双方在心理上和谐一致,围绕培养学生兴趣和能力来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把教 学与教育紧密结合为一体。只有这样,才能使因形势发展和变化所带来的新问题迎刃而解,从而也才能提高整个中学英语教学的质量。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
·语文课件下载
| |||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 ||||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