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推理与话语的理解 (中学英语教学论文)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英语论文教学论文 手机版


甘肃白银 christopher
摘 要:语用学旨在解释听话人如何理解话语的意图。格赖斯和斯波伯及威尔逊都主张靠语用推理。但是格赖斯的会话含义理论是从社交语用角度出发,建立在合作原则基础上的推理;斯波伯及威尔逊是从认知角度出发,以大脑中的演绎为基础的推理。本文通过分析这两大不同的语用推理模式,使我们更好理解话语。并且,通过对比指出他们各自的不足,以促使后来学者积极探讨这个课题。
关键词:语用推理;合作原则;关联理论;话语理解
Abstract: Pragmatics aims to explain how to understand the speakers' meaning rather than their literal meaning which depends on pragmatic inference. Grice and Sperber & Wilson take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explore the subject. Grice put forward his Conversational Implication Principle and Sperber & Wilson propose Relevance Theory focusing on the Relevance principle and Optimal Relevance from human cognitive respective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ir different ways of pragmatic inference to make people understand utterance better for successful communication, and points out their inadequacies to encourage more researchers to further studies on this subject.
Key Words: pragmatic inference;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relevance principle;understanding of utterance
引言
Grice语用学说指出,语用学理论旨在解释听话人如何理解话语的意图。要解释说话人的意图是如何传递和被领会的。即如何通过语码——推理来获得会话含义。在言语交流中,获得会话含义容易而对语用学来说要解释其理解的通道却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我觉得引用张存祥《念奴娇·过洞庭湖》的诗句:“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来说明写本文的意图是再合适不过了。本文就是试图分析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和D.Sperber & D.Wilson的关联理论如何将这“难与君说”的“心会”诉诸一个较合理的缜密的具有普通性的解释。
在对言语交流的研究中,社交语用学和认知语用学是比较明显的两大主流。前者是根据Grice的思想,交流是一种“社交约定(social contact),包含一定的人们必须遵守的规则,如合作原则的各条准则。即人们在会话过程中头脑里尽量保持某些标准以使交流顺利进行。后者是以Sperber & Wilson为代表从从认知的角度出发,提出关联理论,探讨人们如何对某一言语行为产生理解,大脑中发生什么。他们从不同角度探讨语用产生和语用理解。”
一、Grice的合作原则与会话含义
1. 合作原则的内容
合作原则(Cooperation Principle)(以下简称CP)是美国语言学家和哲学家格赖斯(Grice)提出的。该原则说明人们在会话过程中头脑里尽量保持某些标准,以便使交流顺利进行,有意图的交流是一种合作的表现,这里“合作”的概念是:会话参与者尽管是分别提供自己的话语,但总是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其中的某一些目的,至少是一个相互都能接受的话语发展方向;这一(些)目的或方向的达成是会话参与者在交流过程中共同合作努力的结果;也可以说是在会话过程中共同维护和坚持当前的目的和方向形成的默契(Grice, 1975)。因此在会话过程中无论话怎样说、具体说什么,均被认定是维护和坚持这一(些)目的和方向的,亦就是认为是“合作”(徐盛桓,2002:3)。他接着把这一原则具体描述为四大原则及九个准则:
合作原则:通过你正在交谈的目的或方向,在交谈的现阶段使你说的话符合需要(何兆熊,1989:147—148)。
1)数量准则(Quantity maxim)
a. 使自己所说的话达到(交谈的现时目的)所要求的详尽程度
b. 不能使自己所说的话比所要求的更详尽
2)质量准则(Quality maxim)
a. 不要说自己认为是不真实的话
b. 不要说自己缺乏足够证据的话
3)关联准则(Relation maxim)
说话要相关
4)方式准则(Manner maxim)
a. 避免晦涩的词语
b. 避免歧义
c. 说话要简要
d. 说话要有条理
格赖斯虽然指出人们在会话过程中要遵守如充分、真实、相关、清楚等原则和准则。但他也意识到在日常会话中人们并不总是遵守这些准则。Grice接着指出如果在会话交流中,说话人一方的话语故意公开地违反这些准则,那么一定有其主观意图,也就是话语的含义。
2. 会话含义理论
格赖斯的合作原则是会话含义理论的基础,他在1975年发表的《逻辑与会话》一文中,区分了话语的自然意义和非自然意义。前者指话语本身表达的客观事实,后者指说话人要表达的意图。即主观非实际的信息,也就是发话人在说一句话的同时还流露出别的隐含意思。即在言语交流中说出X,命题意义为P,然而却隐含Q。例如当丈夫问妻子要不要做饭时,妻子说“我很累”,言外之意可能是饭得由你来做;或者是出去外面吃。会话含义理论正是力图解释人们是如何获得这言外之意的,也就是如何回收一句话的隐含意义。该理论成了语用学研究的重大课题。
二、含义的推导——语用推理
说话人是怎样在说一句话的同时能传达言外之意?听话人又是怎样正确理解回收说话人有意要表达的言外之意呢?
Grice设想,交流双方总是遵守着合作原则来进行会话的。不过在会话过程中,说话人为了表达自己意欲的言外之意,他会故意在表面上违反这些准则。因此,就产生了会话隐含。这时听话的一方要认定对方还是遵守着合作原则的。说话人之所以违反准则,其目的是要引起听话人的注意,要求对他所说的话不要作字面理解,而要懂得其中的隐含意义。忖度出他的主观意图。这时,听话人在认定对方仍然遵守着合作原则的前提下,结合语境,对违反准则的话语进行推理。弄清说话人的言外之意。如:
(1)A. Where have you been?
B. Out.
B的回答显然太简单,故意不说出详情,违反了量的准则,这说明了B不想详细作答,B的回答有:“我去哪里与你无关”,“别多管闲事”的含意。
(2)A. We're going to the Movies.
B. I've got an exam tomorrow.
B的回答显然与A的话题无关,违反了关联准则。但我们知道如果B去看电影,就没有时间准备明天的考试,所以B的言外之意是“我不去看电影”。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Levinson根据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列出了以下推导过程:(何自然,1997:56)。
假设说话人为s,说的话为p, p具有的“会话含意”为q,那么听话人对会话含意的推导过程可分为下列六步完成,即a:s说了p; b:没有理由认为s不遵守准则,或至少s会遵守合作原则; c:s说p,而又要遵守准则或含意的合作原则,s必定想表达q; d:s必然知道,谈话双方都清楚,如果认为s是合作的,必须假设q; e:s无法阻止听话人考虑q; f: 因此,s意图让听话人考虑q,并在说明p时意味着q;下面这个句子就可根据这一推导过程出说话人意欲表达的含意。
(3)s: Time flies.
a: s说了p Time flies.
b: s是遵守合作原则的
c: s说了Time files,又遵守了准则,s必定想表达q“时光飞逝”
d: s知道谈话双方都清楚,如果认为s是合作的,必须假设意义q为“时光飞逝”,而不可能是“给苍蝇计时”,因为双方都有这样的共识,“给苍蝇计时”毫无意义;
e: s无法阻止听话人考虑“时光飞逝”这个意义
f: 因此可以认定,s意图让听话人考虑“时光飞逝”这个意义,并在说“Time flies.” 时意味着要表达“时光飞逝”这个意义。
Levinson的六步推导法使会话含意的推导过程变得清楚明了。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有助于理解说话人在话语中的隐含,然而Grice的学说引起不少质疑,会话含义理论尤其是对通过语言信息可作多种理解的话语,如何确定其准确的含义,似乎解释力不够。
我们知道同一话语可能会产生多种隐含。而从Grice的语用推理模式看,在谈到p的会话含义是q而不是r时,他只能说,如果说话人遵守合作原则的话,他必须是想到q,至于为什么想到q而不是r时,他没能回答。就话语理解来说,语用学需要回答类似问题(Blakemore,1992/1995转引自冉永平,2002:1) (1) 就一定语境条件下的某一话语来说,为什么听话人会认为说话人不希望人们无限地扩大语境假设,去获取更多的含义?(2)为什么听话人认为第一个恰当解释往往就是说话人所期待的理解?以上两个问题就等于说,为什么人们会注意某一信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我们似乎可以从Sperber & Wilson的关联理论中找到答案。根据关联理论,那是因为人们注意的是关联信息。
三、关联理论
斯波伯和威尔逊(Sperber & Wilson)从1979年开始在多种场合发表一系列论文,从倡导关联理论发展到提出以关联原则取代Grice的合作原则。他们于1986年,联名出版了《关联性:交际与认知》(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一书,标志着关联理论的正式诞生。
关联理论不以规则为基础,也以准则为标准,而是基于下面的观点:(Sperber and Wilson, 1986/1995)(转引自何自然、冉永平,1998:3)。
话语的内容,语境和各种暗含,使听话人对话语产生不同的理解;但听话人不一定在任何场合下对话语所表达的全部意义都得到理解:他只用一个单一的普通的标准去理解话语;这个标准足以使听话人认定一种唯一可行的理解;这个标准就是关联性。因此每一明示的交流行为都应设想为这个交流行为本身具备最佳的关联性。
他们从人类认知的角度,将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发展为一个具体的心理认知模式。关联理论提出理解话语的标准是人类认知假设,认知假设就是语境假设,就是听话者在话语明说(explicature)的基础上凭借认知语境中的三种信息(逻辑信息logical information,百科信息 encyclopedic information和词语信息lexical information)作出语境假设。语境假设的过程要进行推理,而推理是一种思辨过程。大脑中的演绎系统就是大脑的中心加工系统本能,它根据不同的输入手段提供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加工,作出推理。在言语交流中,说话人通过明示行为向听话人展示自己的信息意图和交流意图,为推理提供必要的根据,听话人就根据对其的明示行为进行推理,而推理就是寻找关联。“人类的认知是以关联为取向的。”(S & W,1986: 46)关联的含义是:当且仅当新的信息在某一特定的语境中取得语境效果(contextuel effect),该新信息才算与该语境有关联(S & W,1986:122)。语境效果就是新信息与一定假设产生相互作用时,产生的效果,以下三种情况都是语境效果:
(1)新信息与现存的语境假设相结合,产生语境含义;
(2)新信息加强或削弱现存的语境假设;
(3)新信息与现存语境假设之间相矛盾,从而否定或排除现存的语境假设。关联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取决于话语所获得的语境效果的大小与处理该话语所付出的认知心理努力程度,在同等条件下,语境效果越大,关联性越强;处理时所付出的努力越小,关联性也越强。
1. 关联原则与最佳关联
关联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关联原则,作者提出两条关联原则引述如下:
第一关联原则(认知原则):人的认知倾向于追求关联最大化。
第二关联原则(交流原则):每个明示的交流行为都传递了一个假定,即自身所传递的信息是最佳关联的(ibid:260)
第一原则是第二原则的基础,人类认知往往与最大关联性相吻合,因而,交流只期待产生一个最佳关联性。为理解话语而须要达到的最佳关联的条件是:a. 该话语具有足够的关联性,值得听话者花精力加以处理。b. 该话语是发话者能力和意愿所允许的关联性最大的信号(姜望琪,2002:5)
2. 语用推理——寻找最佳关联
关联理论认为,交流是受关联原则支配的,它是交流双方无意识地遵守且无法逃避的,也违反不了的。根据关联原则,在言语交流中,交流双方不需要考虑合作的问题,因为交流总是以最大关联为取向的,也就是听者总追求言者所能合理地传递的最大语境效果,尽可能少付出认知努力。而且听者一旦获得某个具有足够关联度的解释,就认定是所涉话语的唯一解释,而无需继续搜索其他关联的解释(蒋严,2002:3)。下面我们通过二个例子来看在言语交流中关联原则与最佳关联是怎样解释如何正确理解回收具有隐含内容的话语的。
例(4) A: Do you want some coffee?
B: Coffee would keeps me awake.
例中的B到底是想喝咖啡,还是不想?A需要明白B的用意,而要推断出B的用意,A就要补充根据话语的明示行为,结合语境提出一系列的语境假设:
a. B doesn't want to stay awake.
b. B doesn't want any coffee.
c. B wants to stay awake (to write sth.).
d. B wants some coffee.
要从这些假设中确定B的暗含意义,A就要寻找话语和语境的最佳关联。显然由a推断出b,比由c推断d会更容易也更省力些。因为晚间人们通常想睡觉,不想无困意。a这一假设比c更有可能性,因而更易获得。否则说话人会换一种说法以排除这种理解的可能性,而使听者避免误入歧途,浪费精力。如:
(4) B: I have to work late these days.
例6: A: Can Mary type?
B: She used to be an office secretary.
根据关联原则可知,言者欲使其语与当前语境(即关于Mary是否会打字这一话题),以有某种关联。听者有理由判断出Mary会(不会)打字这一信息具有最佳关联。根据现有假设即Mary做过秘书,又根据一般性知识可知秘书一般都会打字,听者可获得话语中所隐含Mary会打字这一会话含义。(张亚非,1992:4)
四、结论
我们上面分析了Grice的会话含义理论与Sperber & Wilson的关联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如何解释话语隐含意义的产生和被理解的过程。
在实际言语交流中,就同一话语来说,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存在不同的推理结果,因此需要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策略去制约推理过程,以及对实际交流过程中的推理进行解释。Grice的合作原则及其准则试图说明这一点。但是Grice的理论框架显得较松散,缺乏严密性。它只论证了推理解释会话隐含的作用与过程,未能阐明推理是交流的普遍现象。另外,其会话准则带有较大的任意性,未能在此基础上提出概括性更强的统一原则。在它之后,利奇(Leech 1983) 提出了礼貌原则做为补充。Sperber & Wilson提出以关联原则取代所有合作准则。他们从人类的认知角度出发提出关联理论,更真实的反映了人的语言能力。他们还结合语言哲学,认知心理学、交际学等多学科对语言交流作出解释,具有多元化的理论背景,其解释更具有说服力。它能解释大量有关语言理解和语言认知的问题,它不仅能解释交流中的暗含也涉及到交流中的明说,它的提出是对语言交流进行研究的有益尝试。但语言使用受诸多方面的影响,不能仅以语境效果和处理努力这两个变量的消长关系来解释复杂多变的语用现象。所以它也不能代替其它所有准则,也许有一天关联理论会被其他更有解释力的理论所取代。
通过以上两个理论对比,关联理论的提出无疑是语用学理论的一个新发展。虽然有人欢呼,有人反对,但它却引发了令人深思的问题,并激发人们从新的视角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参考文献
[1] Grice, H. P 1989. Studies in the way at words.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 Levinson, S 1983, Pragmatics, Cambridge. CUP.
[3] Sperber D and Wilson D 1986/1995 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ation [M] Oxford Blackwell.
[4] 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惯 [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5] 何自然,冉永平. 关联理论——认知语问基础 现代外语, 1998, 3
[6] 何兆熊.关联原则与优化思维. 外国语, 2002, 3
[7] 姜望琪.再评关联理论.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2, 5
[8] 蒋 严.论语用推理逻辑属性. 外国语, 2002, 3
[9] 冉永平.认知语用学的焦点问题探索. 现代外语, 2002,1
[10]张亚非. 关联原则及其语用解释作用. 现代外语,1992,4
相关链接:教学论文

·语文课件下载
·语文视频下载
·语文试题下载

·语文备课中心




点此察看与本文相关的其它文章』『搜索相关课件


上一篇】【下一篇   【教师投稿】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微信:13958889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