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精图治勇作潮头教改先锋求真务实争创一流办学业绩海安曲塘中学


您现在位置: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日常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励精图治勇作潮头教改先锋求真务实争创一流办学业绩海安曲塘中学( 译林牛津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如果您在下载时出现“找不到网页”的错误提示,则表明你的IE需要设置:打开IE浏览器,点顶上菜单栏中的“工具——Internet选项——高级”,找到“用UTF-8发送URL”这项,把前面的勾去掉。(观看视频演示)
试题预览
2007年,南通高考续写着辉煌,继续在全省领跑。2007年,由于有市县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兄弟学校的关心和支持、全体师生员工的辛勤耕耘,我校高考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汪天一同学以709分位列全省第一;891名应届高中毕业生,600分以上为315人,全省前1000名(662分以上)我校有8人;本一达线人数417人,占46.80%;本二达线人数657人,占73.74%;高考总均分579.37分,高出本二线20.37分。对于一所生源二流的农村中学来说,能够取得这样的高考成绩,我们感到欣慰,因为汗水已经换来了丰收。2008年,江苏高考将是全新的面目,对于每一名学生、每一位老师、每一所学校来说,都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面对脚步日益临近的2008高考,我们的态度是:积极探索,主动应对。
统一思想,准确解读高考新方案
任何一种新事物的诞生,总会受到质疑和误解。2008年高考新方案尽管已出台数月,但由于它对现行的高中教学管理体制、考核评价机制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加上依据考试方案而制定的相关考试说明尚未出台,不可避免地还会带来不同的认识和看法。为此,统一思想认识,认真研读和积极宣传新高考方案成为我们的首要工作。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为了使全体教职员工早日形成共识,明确方向,转变观念,我校在第一时间组织教师收看省厅领导解读新高考的电视专题节目,成立了由各学科骨干教师组成的2008高考方案研讨小组,认真学习新高考方案,分析利弊,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为2008年高考献计献策。通过学习,我们认识到新高考在共性上有三个“有利”:
一是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的新方案,无论是必修课、选修课的选择,还是综合素质的评价,均让学生有了更大的余地,给了他们更多的自主:学生在学好语、数、外的前提下,可以自主选择物理、历史中的一门以及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中的一门作为选修;“道德品质”评价将更关注学生的品德,“公民素养”评价将更关注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交流与合作”将重点考查学生的团队意识……
二是有利于学校更新办学理念。新高考方案要求普通高中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有自主学习能力的人、人格健全的人和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的人,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要求教师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这些,都将推动学校、教师在理念上更新,在实践上探索,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
三是有利于学校的自主评价。高考新方案,一改不关注学生在校实际表现的分数至上的“一卷定终身”,综合素质评价主要由学校把握,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自主评价。
具体到我们这种类型的普通中学,新高考方案可以说是利弊共存:
从利的方面来看,首先是减轻了学生负担。新的高考模式选修学科成绩不以分数计入总分,而是实行等级计分,按考生成绩分布划出等级。其等级作为填报普通类本科院校志愿的必要条件,与以分数记入总分相比,学生的压力小多了。以2007年江苏高考报名和招生计划进行测算,报名人数达到53万人,普通本专科招生计划合计38.5万人,其中本科招生计划19.25万人,本科录取比例36.5%,而每门选修成绩B级以上的均为前50%,高于本科录取率13.5%;高职专科招生计划19.24万人,总录取率约70%,而C级以上的为前90%,高于录取率近20%。因此学生的心理、学习负担将明显减轻。二是缩小了城乡差距。新高考方案考虑了城乡之间、地域之间等的差异,外语由原来的150分降为120分,数学淡化了应用题的背景,保证了城市和农村学生在背景的理解上的公平,这些调整,将可能缩小我们与城市学校的差距。
从不利的方面看,就学校而言:(1)强势学科优势丧失。我校政治、历史、地理、生物是强项,高考方案的改革,4门中有三门是必修,只有历史一科列入必选,而且成绩是以等级划分的,相对而言,我们的优势弱化了。原有的强势科目难以发挥其优势水平。(2)骨干教师流失加剧。新高考方案对于高中师资结构是一个很大冲击,语文、数学、外语被提高到很重要的位置,大家都要加强语数外的师资力量,势必会造成某些学校骨干教师流失加剧。其他学科有些教师“不甘寂寞”,要流失他地。(3)学校差距拉大。新高考以语数外三门计入总分,以及学业水平测试获得6A加10分计入统考成绩,一类学校的学生各学科的发展相对冒尖而且平衡,拉大与我们的分数差距。就学生而言:(1)必修科目负担增加。新高考方案要求必修科目都必须达到C级以上(技术合格)方可填报志愿,与现行的综合考试相比,要求提高了,过去综合考试如有一门较弱,其他两门好,也可以通过;但现在这种考试强调每门学科都不能太差,这样必然增加了少数学生的负担。(2)新的心理误区产生。新高考方案所带来的排名方式的变化,对二类学校的学生排名将会带来严重的“洗牌”效应,相当多的学生在班级以及全校的排名会产生“骤升”或“巨降”的现象,由此会给部分同学带来负面心理影响。
为了使学校、社会及家长形成一股合力,共同打好新高考的第一仗,我们采取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区别对待,通过召开学生会、家长会,印发不同对象的“应会应知”的基本常识等形式广为宣传,澄清误解。借助“家校一线通”,及时向社会及家长发布有关新高考方案的信息以及我们对新方案的解读和对家长的要求等等,以求得家长的积极的配合。
调整策略,力争“鱼与熊掌兼得”
近一段时间,我们主要思考了与2008高考紧密相关的一些问题:除增加课时外,语、数、外的强化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文科语文和理科数学的40分附加题会以怎样的命题方式出现?选修课与必修课的课时怎样安排才更为合理?部分已经取得4A的学生会不会因为追求全A而影响三门主科的学习?在外语分值减少的情况下,外语教学的力度怎样最佳?如何应对新方案对语、数、外和物理、历史教师的结构性缺乏问题?等等。
高考方案的改变,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工作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根据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在教学管理和人文管理上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整:
1.调整课堂教学。2008高考方案是新的教学评价方案,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产生的,也是课程改革的助推器。因此,全面而深入地进行新课程改革才是应对新高考的最佳方案。我们要引导教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向课堂要质量,努力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度生命的历程,一起品尝知识的甘甜,一起获得成功的喜悦;要引导教师尽量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体现现代教学艺术,培养学生的自学、探究、合作的能力;提倡调整课堂教学结构,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地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2.调整课时安排。依据新高考方案,我们对课时安排进行了有效调整,语文(数学)、外语与选修的两门在高三的课时安排大致为5∶4∶3,还适度增加了文科语文、理科数学的教学课时。为了加强语文教学,利用时间增设了两节阅读课,有针对性地开设了古文欣赏、写作思维训练等选修课;为了加强数学教学,我们增加了统一数学辅导时间,由数学老师下班辅导,还开设了“趣味数学”等选修课;我们还有意识有目标地增加学生的活动,通过邀请术有所攻的知名中学教师甚至大学教授开设专题讲座、学术沙龙等形式适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
3.调整教学评价。高考改革也推进了学校评价机制的改革,既不能为了追求必修课的过关率而过分强调学科的均分,进而使得学生“眉毛胡子一把抓”,平均用力,负担加重;也不能过分强调语、数、外,使得学生为了加大语、数、外的学习力度,减少他们学习必修课的时间。依据新高考方案,我们结合我县“一评三考”,调整和制定考核方法和标准。语、数、外老师的考核重点在高考的学科均分,选修科目老师的考核重点在A级和B级的达成率,必修科目老师的考核重点在A级和C级的达成率;所有老师的考核均实行“个人考核与捆绑考核”相结合,以促进相互协作、和谐竞争。
4.调整作业布置。知识的巩固往往是借助于作业的布置、完成来体现的,在新高考方案的背景下,各学科作业量的合理性显得尤其重要。我们建立了作业布置统一监督机制,力求合理安排各学科的作业量。结合对广东、山东、海南宁夏三套实验区的试卷内容的学习,要求老师们布置作业时一定要遵循“精、活、新”的原则,以“求效果、轻负担”为目的,既加强双基的训练,又注重能力的培养,设计训练时力求增加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贴近生活的机会,尽量杜绝机械重复和题海战术。
5.提升教师素养。新课改与新高考的实施,离不开教师水平的提升,也决定了教师不能旧瓶装新酒,需要每一位教师在实践中进行深度的思考。因此从去年开始,我们学校通过参加培训、听讲座、观摩课、看录像等形式加强对教师“课改”理论的培训。在组织学科骨干教师参加省市举办的新课程标准及教材培训后,又组织进行校内二次培训。为了把新课程培训落到实处,我校建立了一套教师外出培训机制,凡外出培训的人员,要求无论是校长还是一般教师,都带回四件宝贝,那就是:一套整理清楚的培训材料,一份发自内心的学习心得,一次准备充分的研究讲座,一节培训以后的示范课。
6.提高教师要求。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多读书,阅读书籍、报刊,将深度阅读和广度阅读相结合,使自己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教师需要掌握本学科的学科视角及思维方法,熟悉教学大家的创造发现过程和他们身上所具有的一切精神,并将这些优良的品质作为对自己的驱动和鞭策。我们对所有教师提出:①加强对新教材的研究和教学方法的探讨,一学年至少写一篇新课标的教学心得或发表相关论文;②每人开发一个章节内容的相关课件;③上好一节研讨课;④出一份测试卷。今年暑期,我们对上一届高三教师集中进行了新教材培训,开学前全体高三教师认真学习了广东、山东、海南、宁夏等实验区的考试大纲和高考试卷,学习和研讨使他们明确了教学方向。
拓展内涵,追求办学效益最优化
学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全体师生思想与行动的集合体。为了取得2008年高考的成功,为了学校取得最大的绩效,我们还在每一位教师教育内涵的拓展上作了一些努力:
1.疏导学生心理。二类学校的相当部分学生各科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而新的考试方案使得原先以五门功课总分对学生进行的名次排列变为语、数、外三门,因此这种排名方式对这些学生的排名必将会带来严重的“洗牌”效应,由此会带来许多方面特别是心理方面的负面影响:①部分学生语、数、外成绩发展平衡,去除原选修科目成绩后,其排名会大幅上升,极易产生“盲目乐观”的心理。②部分语、数、外中有一门不太理想的同学,指望通过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其他学科来弥补总分的机会没有了,“原先的欠缺被放大了”,形成强烈的心理落差。③部分在高二时已经取得4A的同学,或认为选修的两门也已是囊中之物,“10分到手了”,忘乎所以;或为了选修的2A,紧张得要命,甚至影响了语数外的学习与复习。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寻找适当的解决方法,在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并积极进行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革,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实践操作,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2.指导学习方法。如果把听讲看作第一次学习,作业、练习是第二次学习,那么独立复习、总结就是第三次学习。大量的归因分析研究表明:中等生与差生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二次学习,而优等生与中等生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三次学习。面对新高考,教师尤其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对各学科的整体认识,抓好“点、线、面、体”。“点”就是知识点,“线”就是学会总结,将“点”连成“线”;“面”和“体”则是将串联的“线”拓宽挖深,加工成“面”,最后形成“立体”的知识网。就高考复习而言,应当指导学生做好四个笔记:一是“课堂笔记”——学生“抓拍”老师在每—节课上讲的主干知识、主打方法、主流题型,成为他们的“工具书”;二是“错题笔记”——学生把作业、检测中做错的典型题例收集汇编,写出详细的正误概要,经常翻看,考试前的一个月,再仔仔细细地理一遍,“消灭错误就是提高分数”;三是 “好题笔记”——学生把作业、检测中别人的精彩思路、设计、方法收集汇编,借他山之石攻己之玉;四是优秀同学的“灵感笔记”——在钻的过程中,头脑中常常能冒出的一两点“小火花”。
3.搭建施才平台。面对新高考带来的人才流动,学校应加大对骨干教师的奖励力度,积极营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人文氛围,给教师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搭建实现人生价值的广阔平台。加大教师参加各种类型培训的力度,更加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强化教师的行为研究和专业反思研究,使越来越多的教师成长为县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努力架设感情交流的平台,关心尊重每一位教师,始终以欣赏的眼光看待教师;加大投入,努力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改善他们的安居条件,帮助他们解除家属工作、子女上学等方面的后顾之忧。“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让更多的名优教师、业务骨干心甘情愿地为学校、为海安、为南通的教育事业全身心地奉献。

面对2008,我们信心百倍;面对2008,我们希冀和兄弟学校加强切磋,同心协力,为南通教育的持续高位走强,为打造南通教育新的品牌,而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译林牛津版 高考复习 下册 日常专题训练


上一个『继承传统 创新思路 努力夺取新辉煌 江苏省栟茶高级中学』  下一个『应对新高考 探索新管理 追求新突破 江苏省平潮高级中学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