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二轮复习质量-----如何开展阅读与阅读表达的二轮复习


您现在位置: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课文练习
试题
名称
如何提高二轮复习质量-----如何开展阅读与阅读表达的二轮复习( 人教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如果您在下载时出现“找不到网页”的错误提示,则表明你的IE需要设置:打开IE浏览器,点顶上菜单栏中的“工具——Internet选项——高级”,找到“用UTF-8发送URL”这项,把前面的勾去掉。(观看视频演示)
试题预览
第一部分  阅读
一、考纲中关于阅读测试的要求如下:
 (1)理解主旨与要义; 
(2)理解具体信息;
(3)识别不同文体特征(这是与全国高考唯一不同的一点);
 (4) 根据上下文推测词义;
 (5) 作出判断和推理;
 (6) 理解文章的基本逻辑结构;
 (7) 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态度。
我省近几年的文章主要有:作家与作品介绍、 来自加拿大多伦多的背景新闻、网上求医、电影介绍、美国国家黄石公园的历史与现状、美国的博物馆文化与信息、 科普知识与现代技术、校园生活(含校园安全与周边环境)等。这些话题所反映的内容来既关注了现实、时代、又关注了最新的科技动态,大有使人走进英语国家,了解他们的主流文化的感觉; 地道、原汁原味的文章除了可做阅读获得信息之外,也是在平时复习中值得学并可以欣赏的语言上的范文,题材与体裁均比较鲜明,能比较好地体现出英语文章中的典型文体风格。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反映这些内容的话题和全国考试大纲中的24个话题中的相关项目内容基本趋于吻合,这进一步说明,阅读的话题是按照高考大纲话题考查的水准与要求来进行的,当然我省今年命题是依据考纲与考试说明为前提的,同时又以国家课程标准的八级目标要求为依据的,八级目标项目中对话题的要求描述为:
1.熟悉有关个人、家庭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话题;
2.熟悉有关风俗习惯、科学文化和文学艺术等方面的话题;
3.熟悉我国一般社会生活的话题,例如:职业、节日、风俗和社交礼仪;
4.了解英语国家有关日常生活习惯的话题。同时,我们也不可忽视世界其他地区的风俗人情、历史与地理、以及这些国家与我国交流中对我们有着文化上和精神上有良好影响的东西(只不过对这些内容的了解是通过英语这种语言来折射的)。
二、近几年高考阅读理解题特点
阅读理解题仍向“重速度、重语篇、重能力”的“三重”方向发展。具体特点是:
   (1)阅读量大,读速要求高
    (2)主观判断题多,注重话篇理解
阅读理解题的难度有增加,主观判断题的考查,如主旨大意、推理判断、深层含义等占了70%,依旧是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的重头戏。因此,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要求不仅仅停留在第一阅读层面,而是要在快速阅读全文的基础上,吸收大量信息,从语篇的高度去进行逻辑思维、推理、判断,上升到第二阅读层面,否则很难全面、准确地获取蕴含的传息,这也是阅读理解的重要目标。
     (3)题材、体裁多样,选材现代化,知识化,突出了真实性和应用性的原则。所选题材涉及历史、地理、科技、语言、环保等领域。从体裁而言,仍然是风格各异,有说明文、议论文、广告、记叙文等,并且有些文章掺合了两种文体,形式灵活,覆盖面广。
(4)生词多,句子长。文章生词多无疑是影响考生阅读的重要因素,另外,长句的出现无疑也给考生阅读增加了困难。 
  
三、当前阅读理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
2、选择的阅读语篇题材、体裁单一;选择题材应广泛,包括公告、说明、广告、以及书刊、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章。如:社会、人文历史、新闻、科普等多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文章体裁应多样,包括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如信函、请柬、通知、便条、说明、表格、图表、图示和标志等。
3、选择的阅读篇幅达不到高考阅读要求
4、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够

四、下一步阅读教学措施、方法及建议
(一)使学生了解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命题特点,养成正确的解题思路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命题特点分析及解题思路
阅读理解题旨在考查学生语篇理解的能力。要想让学生在高考中占比重最大的这项题型上取得好成绩,作为教师,除了要认真研究考试说明,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特别是考试说明中提出要考查的几种能力,还要正确地指导学生研究、分析阅读理解题的命题特点,从而理顺解题思路,使学生在考试中发挥出高水平。那么,高考的阅读理解试题具有什么特点与规律呢?学生解题从哪里人手?
1、阅读理解题考查的能力
    教师要认真研究考试中心的考试说明,让学生明白高考阅读理解题要考查的能力以及相应的命题形式。
   (1)考查理解事实、辨认细节的能力(细节题或辨认事实题)。
   (2)考查理解主旨大意的能力,考查考生综合事实的能力(主题概括题和标题题,还有辨认图形题、计算题、事件排序题等等)
   (3)考查理解字面意思和表层含义以及理解深层含义的能力(推理题,让考生作出判断,进行逻辑推理,如推测最有可能发生的结果,判断作者的意图、态度、语气,理解人物的性格,把握全文的文脉、整体结构或者是句与句、段与段的关系等等)。
   (4)考查猜测词义的能力(如语义转换题,考查考生能否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正确判断生词和短语甚至是句子意思的能力)
    因此,我们要让学生学会判断题目所属的类型以及它们常见的形式,掌握每种类型题目解题的方法,理顺思路,这样才能有利于他们在训练中及时反馈,提高解题的针对性,真正提高解题的能力。
2、阅读理解题的构成
教师要让学生熟悉试题的构成,从而把握最基本的解题方法。
高考的阅读理解题一般由三部分构成:
(])原文,(2)题目,即题干 (3)选项,包括一个正确项与三个干扰项。
    实际上,阅读理解试题以一定的文章上下文为依据,根据文章内容以及高考对考生测试能力的要求来设计题干和选项,因此,考生只有弄清楚以上几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考生要通过题干的桥梁作用,从选项中找出与原文意义完全相符的一项。尤其是细节题,命题者比较甚欢采用同义、近义复述或重复的方式来设计阅读理解题的正确答案,即选项与原文的意思相同,只不过表达不一样罢了。以NMET2007 57题为例,命题人就针对原文”, I mentioned the post’s offer to James Kennedy, and the nest day he sent a check covering our entire rent for eight months”设计了题干What do we know about James Kenndy?及正确答案选项C.”He offered the author a new house free of charge. ”其它选项只不过是命题人精心设计的干扰项。可见,阅读理解的语言解码关键在于解读试卷中不同的语言表达。
而象推理题等考查深层含义的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的思维模式是否与作者写作时的思维相吻合。实际上,作者是按照一定的思维模式去写作的,而命题者则根据作者的写作语言特点和高考测试能力的要求来设置试题的题干和选项。考生要以原文语言为依据,尽可能利用文章中的有用信息,使自己的思路与作者写作时的思路相吻合。如NMET2007 59题The author learned from his experience that _________”,解题的关键是看考生能否把握文章的主旨才有可能选择正确答案D. human beings are kind after all”。
 因此,要想做好阅读理解题,必须让学生学会合理地处理好题干、选项与原文的关系,若题干是细节题的,不妨采取以下步骤:(1)确定题目关键词,也就是明确出题点;(2)查找文章对应处,寻找题目关键词的对应词(一般是同义词或近义复述),因为对应词周围就是前后测试点,找到对应词也就找到了解题的依据;(3)回到题目,逐一核对选项,挑出与出题点内容一致的选项,即答案。对于深层理解题,由于不能直接从文章中获得答案,因此第(2)个步骤应该改为跳读文章,从文章诸多的信息中梳理出最有用的信息。如果考生的思路与文章作者相一致,就很容易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结构脉络、作者的语气态度、人物的性格特征等等,顺利解题也就水到渠成。
3、正确选项与干扰项之间的关系分析
    在平时的训练中,教师要让学生有效地利用出题规律,弄清楚正确选项与干扰项之间的关系,以便克服干扰,从而理倾解题思路,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许多基础不错的学生在做阅读理解题时都有这样的感觉:文章并不难,读得懂,也能找到解题的依据,但正确率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是因为有些阅读理解题,特别是高考阅读试题干扰项的编制水平非常高,命题者深知干扰项只有涉及到语篇内容才能发挥干扰作用,因此他们设置的一些干扰项往往与原文某几个词或语句形式、结构上很相似;有些干扰项似乎合情合理,从意义上一时难以区分,在视觉和思维的双重千扰下,由于考生对阅读理解的命题规律一无所知,往往会跌入命题者设置的陷阱。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分析、研究阅读理解题的选项,把握其命题和解题规律,理顺解题思路,这样才能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可以说,逐一核对选项排除干扰项的过程是不可缺少的,常用的方法如下:
    (1)正与误
看干扰项与文章的内容是否矛盾,有明显矛盾的可轻松排除,这时正确选项与干扰项之间为正与误的关系。还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种常见的干扰项设置形式:
a、干扰项是以假乱真、无中生有类的错误。此类干扰项出现的频率较高,也较易排除。命题者常利用文章中出现的一些词或某个句子结构来伪造信息,或是利用基本常识和一般的看法来伪造信息。
    b、干扰项是正误并存类的错误。此类错误与以假乱真类大同小异,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干扰项中既有部分正确的信息,又夹杂伪造的错误信息,有时不易区分。
    c、干扰项是张冠李戴、偷换概念的错误,即把文章里A的情况说成是B的情况。有时,命题者把文章中作者的观点与他人的观点混淆起来,问的是作者的观点,选项中出现的是他人的观点,或问的是文章中他人的观点,却把作者的观点放到选项中去。
    d、干扰项是扩大或缩小范围的错误。也就是说,在选项里增加或减少其修饰成分,使得选项的意义过分扩大或缩小,从而产生偏差。以2002北京高考试卷第56题为例,问题是这样的:What effect has modern technology had on medicine? 干扰项 B “It has helped save the lives of most patients”中的most patients由于没有明确的限定成分,其意义就无限扩大,这就容易产生疑问,是不是世界上绝大多数病人,无论大病、小病都是现代技术在医药方面的应用而拯救了他们的生命?这样的选项,其意义的不严密是显而易见的。此外,还要特别注意这样的现象,原文中某一语句有定语或定语从句等限定范围,但在 选项中却故意没有用这些成分。有时候这种错误还具体表现为原文的作者使用了一些  often, frequently, sometimes, many, almost, mostly等形容词、副词来对某些概念进行限定,但命题者在选项中却常用一些内涵相近但不等同的修饰词如always, none, all等来限定同一概念。
    (2)虚与实
    假如干扰项与文章的内容不矛盾,看上去似乎有一定的道理,这时干扰项与正确答案为
虚与实的关系。这就要看干扰项在原文中有无相关的信息支持点,有没有文字依据。有些
看起来似乎合情合理但脱离原文的干扰项,充其量只是似是而非。 
    (3)偏与正
    如干扰项与文章的内容相符,且在文章中可找到依据,这时干扰项之所以不成立是因
为它在某种程度上偏离了题目的要求,它与最佳答案之间成了偏与正的关系。这种以偏概
全类的错误在概括题与推理题中出现得特别多,难度也最大。产生这类错误的原因是考生
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或考虑不周,由事物局部推出关于事物整体的结论,即通常所说的以点
代面。常见的有:主与次的混淆,泛与窄的混淆,直接与间接的混淆,上义与下义的混淆,
总与分的混淆,点与面、特殊与普遍的混淆,论据与论点的混淆以及绝对与相对的混淆等。
其具体表现经常是合理关联与不合理关联、准确概括与不准确概括之间的错位。
     不合理的关联就是把文章中的深层与表层信息错误地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表层理解与
 深层理解混淆了,所谓的表层理解就是文章中客观事实的感知和记亿,往往是文章中语言
 直接表述的结论。深层理解则是根据文章中的客观事实,思考后进行逻辑推理、总结或概
 括而得出的结论,或从上下文、字里行间悟出的文章没有表述出来却可能存在的必然的结
 果。不准确的概括是指不能准确地按题目要求概括或提取文中的深层或表层信息,具体表
现为涵盖过宽或过窄以及视角错位。例如2007第 70题I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text that _____.” 正确答案为 A “Peterson’s honour was a surprise for the local people.”。 干扰项B ”Peterson’s art classes attracted students back to school”基本上属于视角错位的错误,即考生的思维未能与作者的思维相一致,造成理解偏差。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由不准确概括而产生的以偏概全的干扰项在近年高考阅读理解的命题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很值得我们研究。
     可以说,排除干扰项是解题中颇为关键的环节。我们可以遵循这样的三级思考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人教版 高考复习 下册 课文练习


上一个『高三英语教学一、二轮复习交流材料』  下一个『青岛市2008年高三1摸考试英语试卷分析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