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


您现在位置: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试题下载日常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2010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 新课标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如果您在下载时出现“找不到网页”的错误提示,则表明你的IE需要设置:打开IE浏览器,点顶上菜单栏中的“工具——Internet选项——高级”,找到“用UTF-8发送URL”这项,把前面的勾去掉。(观看视频演示)
试题预览
英语学科考试大纲
(试 行)

一、命题依据
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七级要求,福建省教育厅颁布的《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英语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方案(试行)》和《2010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英语学科考试大纲(试行)》,并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命题。
二、命题原则
1.导向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体现英语学科新课程理念,充分发挥基础会考对普通高中英语学科教学的正确导向作用。
2.基础性原则。严格按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七级要求所规定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命题。考试将注重英语基础知识的考核,重视学生听、说、读、写英语基本能力的考核;检测学生业已形成的学习策略和思维能力,检测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的理解。试题难易适当,不出偏题和怪题。
3.科学性原则。试题所选择的语言素材和创设的语言运用情景要充分考虑各地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要尽可能避免因学生的生活经历的差异而影响试题的公正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4.时代性原则。阅读文章和书面表达的选题应贴近学生实际、尽量使用真实、地道、典型的英语素材,体现时代感。
三、考试目标要求
学生学习完1~5必修模块后,达到七级的目标要求。七级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目标要求如下:
1.语言知识
词汇
1)理解话语中词汇表达的不同功能、意图和态度等;
2)运用词汇给事物命名、进行指称、描述行为和特征、说明概念等;
3)学会使用2400—2500个单词和300—4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
4)了解英语单词的词义变化以及日常生活中新出现的词汇。
语法
1)掌握描述时间、地点和方位的常用表达方式;
2)理解并掌握比较人、物体及事物的常用表达方式;
3)使用适当的语言形式描述事物,简单地表达观点、态度或情感等;
4)掌握语篇中基本的衔接和连续手段,并根据特定目的有效地组织信息。
功能
1)了解日常交际功能的主要语言表达形式;
2)在语境中恰当地理解和表达问候、告别、感谢或介绍等交际功能;
3)在日常人际交往中有效地使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如发表意见或进行判断等;
4)运用已学过的功能项目有效地表达情感、意图和态度。
话题
1)熟悉个人、家庭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话题;
2)进一步熟悉有关日常生活、兴趣爱好、风俗习惯和科学文化方面的话题;
3)熟悉我国一般社会生活的话题,如职业、节日、风俗和社交礼仪等;
4)了解英语国家有关日常生活习惯的话题。
2.语言技能

1)能识别语段中的重要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推断;
2)能听懂正常语速听力材料中对人和物的描写、情节发展及结果;
3)能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谈话并能抓住要点;
4)能听懂一般场合的信息广播,如天气预报。

1)能从一般性文章中获取和处理主要信息;
2)能理解文章主旨和作者意图;
3)能通过上下文克服生词困难,理解语篇意义;
4)能通过文章中的线索进行推理;
5)能阅读适合高中生的英语报刊或杂志。

1)能用文字及图表提供信息并进行简单描述;
2)能写出常见体裁的应用文,如信函和一般通知等;
3)能描述人物或事件,并进行简单的评论;
4)能填写有关个人情况的表格,如申请表等。
四、考试内容
Ⅰ.词类
1.名词
1)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
2)名词的复数形式;
3)专有名词;
4)名词所有格。
2.代词
1)人称代词;
2)物主代词;
3)反身代词;
4)指示代词;
5)不定代词;
6)疑问代词;
7)关系代词。
3.数词
1)基数词;
2)序数词。
4.介词
1)“词汇表”中所列介词的用法;
2)“词汇表”中所列介词短语的用法。
5.连词
1)“词汇表”中所列连词的基本用法;
2)辨别并列连词和从属连词的用法。
6.形容词
1)作定语、表语和宾语补足语的用法;
2)比较等级: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构成及其基本用法。
7.副词
1)时间、地点、方式、程度、疑问、连接、关系等副词的用法;
2)比较等级: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构成及其基本用法。
8.冠词的一般用法
1)a(n)和the的基本用法;
2)a(n)和the常见的习惯用法。
9.动词
1)动词的基本形式:原形、过去式、过去分词以及-ing形式;
2)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基本用法;
3)常用的连系动词,如:be, get, look, seem, become, turn, grow等的基本用法;
4)助动词be, do, have, shall, will等的基本用法;
5)情态动词can, may, must, ought to, need, dare等的基本用法;
6)动词的时态:a. 一般现在时;b. 一般过去时;c. 一般将来时;d. 现在进行时;e. 过去进行时;f. 现在完成时;g. 过去完成时*;h. 过去将来时*;i. 将来进行时*;j. 现在完成进行时*。
7)动词的被动语态:a. 一般现在时的被动语态;b. 一般过去时的被动语态;c. 一般将来时的被动语态;d. 进行时的被动语态;e. 完成时的被动语态;f. 带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
8)动词的不定式:a. 作主语、宾语、宾语补足语、表语、定语、状语的基本用法;b. 用在how, when, where, what, which, whether等后面的用法;
9)动词的过去分词:作定语、表语、宾语补足语、状语的基本用法;
10)动词的-ing形式:作主语、宾语、表语、宾语补足语、定语、状语的基本用法。
Ⅱ. 句子
1.句子的种类
1)陈述句(肯定式和否定式);
2)疑问句(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选择疑问句、反意疑问句);
3)祈使句及其否定形式;
4)感叹句。
2.句子的成分(主语、谓语、表语、宾语、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宾语补足语、定语、状语)
3.主谓的一致关系
4.简单句的五种基本句型
1)主语+连系动词+表语(S+V+P);
2)主语+不及物动词(S+V);
3)主语+及物动词+宾语(S+V+O);
4)主语+及物动词+间接宾语+直接宾语(S+V+IO+DO);
5)主语+及物动词+宾语+宾语补足语(S+V+O+C)。
5.并列句(and, or, but, so, when, while等引导的并列句)
6.复合句 1)2)3)4)
1)名词性从句(主语从句、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同位语从句);
2)定语从句:a. who, which, that, when, where等引导的定语从句;b. 限定性定语从3)句和非限定性定语从句的区别;
4)状语从句(时间状语从句、地点状语从句、原因状语从句、条件状语从句、比较状语从句、让步状语从句、目的状语从句、结果状语从句)。
7.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
8.倒装句*
9.省略句*
10.强调句* 
11.虚拟语气*
注:标*号的项目,七级只要求理解。
Ⅲ. 构词法
1. 合成法:blackboard,man-made,overthrow,however,everyone等。
2. 转化法:hand (n.)→hand (v.), break (v.) →break (n.), empty (adj.) →empty (v.)等。
3. 派生法 
1)加前缀:dis-, in-, re-, un-, non-等;
2)加后缀:-able, -al, -an, -ful, -ive, -er, -ese, -ist, -ment, -ness, -tion, -fy, -ian, -ing, -is(z)e, -ly, -teen, -ty, -th, -y等。
    4. 缩写和简写
五、考试形式
1.答卷方式: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六、试卷结构
试卷结构 节 题量 赋分 主、客观试题 赋分 时间(分钟)
第一部分:
听力 一、听短对话 5 10 客观性试题 20

15
二、听长对话 5 10 客观性试题
第二部分:
英语知识运用 一、选择填空 10 10 客观性试题 25 20
二、完形填空 15 15 客观性试题
第三部分:
阅读理解 一、判断题 5 10 客观性试题 30 25
二、选择题 10 20 客观性试题
第四部分:
写作 一、单词拼写 10 10 主观性试题 25 30
二、短文写作 1 15 主观性试题
合  计 60+1 100 100 90
1.题型:试卷一般可包括选择题、正误判断题、单词拼写、书面表达等题型。
2.试题难易比例: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题和难题,以中等题为主,三类试题比例为8:1:1。
  容易题,难度值:0.80以上,约占80%;中等难度题,难度值:0.60—0.80,约占10%;较难题,难度值:0.40—0.60,约占10%;全卷难度值:0.80—0.85。
        3.听力测试部分由各设区普通高中学校自行组织考试。
七、题型示例
(一)多项选择题
考查听力
M: Could you tell me how to take the medicine?
W: Certainly. Take one of these white pills twice a day after meals.
1. How many pills should the man take a day?
A. 1. B. 2.  C. 3.
答案:B

W: Tickets, please.
M: We want to catch the eight nineteen to London.
W: I’m sorry. You’ve just missed it!
M: What? It’s only eight fifteen.
W: Sorry, sir. That clock’s ten minutes slow.
M: When’s the next train?
W: In five hour’s time.
1. When does the train leave for London?
A. At 8:19. B. At 8:15. C. At 8:09.
2. What’s wrong?
A. The traveler’s watch.  B. The clock. C. The train.
3. When will the next train leave for London?
A. At 13:25. B. At 12:25. C. At 12:00.
答案:1. A 2. B 3. A

考查语法和词汇知识
1. — How did you find the lecture?
  — Wonderful. In his lecture the way he suggested ______ his oral English helped
the students a lot.
  A. improving B. improved C. to improve D. improve
2. It was in Atlanta ______ nearly half the population were black ______ one of the
great leaders of the Civil Rights Movement, Dr Martin Luther King, Jr. was born.
A. that, that B. that, where
C. where, that D. where, where
3. The efforts Dr Martin Luther King, Jr. made ______ segregation were not in vain.
A. end B. ending C. ended D. to end
4. More and more high wage earners ______ regularly at the local gym every day to
keep fit and energetic.
A. come out B. figure out C put out D. work out
答案:1. C 2. C 3. D 4. D
考查阅读理解
The Mayan Indians lived in Mexico for thousands of years. The Maya were so bright that they achieved a lot. They had farms, temples and cities with many buildings. They knew much about nature and the world around them. This knowledge helped them to live a better life than most people of that time.
In ancient Mexico there were many small clearings in the forest. In each clearing was a village with fields of crops around it. The Maya planted seeds after they cleared the land. A farmer was able to grow crops that produced for several people. But not every Maya had to be a farmer. Some were builders or priests (祭司).
The Maya believed in many gods. They built large temples to honor them. Skillful workers&nb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相关试题:新课标版 高考复习 下册 日常专题训练


上一个『必修1各单元单词(短 语)检测』  下一个『灵活运用高级表达方式提高高考英语书面表达得分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