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样做—中考英语复习策略
您现在位置: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试题下载
→
日常专题训练
试题
名称
我们这样做—中考英语复习策略
( 译林牛津版)
下载
地址
试题下载地址1
下载地址2
分 享
如果您在下载时出现“找不到网页”的错误提示,则表明你的IE需要设置:打开IE浏览器,点顶上菜单栏中的“工具——Internet选项——高级”,找到“用UTF-8发送URL”这项,把前面的勾去掉。(
观看视频演示
)
试题预览
-----在全市初三英语教师会议上的讲话
张群芳 2011.3.22
各位老师下午好:
首先感谢陈老师给我们学校这样一个机会,今天能坐在这里跟各位同仁探讨中考英语的一些复习策略,感到非常荣幸。我是来自景范中学的张群芳。景范中学这几年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些进步,但跟一些兄弟学校比起来,我们做得还远远不够,所以今天在这里与其说是交流经验,还不如说是抛砖引玉,希望能借此机会向更多的学校学习。
我们学校在英语复习方面,一贯采用三阶段复习法。下面我就简单讲讲。
第一阶段(3月— 一模前)
关键词: 紧扣教材,归类整合,夯实基础。
这一阶段的复习我们主要按教材顺序归纳语言知识点,重点把握基础单词、词组、句型,同时讲透语言知识点的运用,对各单元的知识要点进行梳理,同时将三年来所学的知识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使处在分散、支离状态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通过复习帮助学生构建英语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在这一阶段,我们备课组的老师进行了分工,分别对7A-9B各册书各单元的词语、重点句式和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整理,然后通过集体备课的形式对所归纳的知识点进行再加工以期达到完美,并把它作为讲义分发给学生。通过这种形式,既规范和统一了老师的复习内容和复习节奏,也减轻了学生记笔记的压力。这一阶段的复习,我们强调要让学生看书,笔记和资料的整理不能代替书本,所有的知识都来源于书本,老师的复习只是点的复习,面上的复习需要学生自己去做。之后我们通过默写的形式对学生所复习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检测,检测时我们一般不拘泥于所复习的那册教材或那个单元,我们会把前后的内容联系起来运用,让整个初中阶段的重点内容经常在学生面前出现,很高的重现率可以降低学生遗忘率。另外这一阶段我们建议不要太追求复习进度,当碰到学生在某一知识点上有问题时,我们索性停下脚步讲透这个知识点直到学生明白为止。我们认为初一的教材是基础,初二教材是关键,初三教材是重点。
这一阶段我们也会穿插一些试卷来加以练习,但我们觉得练习不在于多,在于做得精。做得精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老师选材精,二是学生做题精,要确保学生是自己通过思考认真做的。由于这一阶段的复习以基础知识为主,所以我们会以一些单选,完型和阅读理解练习加以弥补。
第二阶段(一模后—中考前5天)
关键词:知识模块,专项练习,提高技能。
这一轮主要做好两件事:
一:以《英语中考能力自测》为依据,对知识进行模块复习。我们会根据能力自测丛书的顺序按照冠词、名词、代词、数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动词、句子等知识体系进行归纳和整合,形成一个知识网络。
二:着眼中考题型,进行专项练习。我们会针对中考题型进行分类强化训练,从而提高对各种题型的解题能力。我们计划结合我市几年来的中考题型,集体备课,精讲精练,对单项填空、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单词拼写、翻译句子和书面表达进行专项训练,尤其突出对完型、阅读和书面表达的练习。我们会精选一些涉及到历史、天文、地理、科普、文化、人文趣事等方面的材料在课上安排每日限时阅读来加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在整个专项练习过程中,我们把重点放在学法的指导、解题技巧的点拨上,引导学生了解、熟悉各个题型的特点,并加强对各题型的解题能力。
这一阶段我们的默写主要以词汇手册和能力自测丛书上的词汇表为主,默写时同样会以多种形式出现:单词、词组和句子。同时这一阶段我们会穿插一些模拟试卷来操练,运用一些模拟题,对学生进行应考、应试技巧的训练,培养学生的临场发挥能力和应变能力。
第三阶段:(中考前5天---中考)
关键词:查漏补缺,适应练习,调节心态
这一轮的复习主要以学生自查自纠,查漏补缺为主。把课堂交还给学生,一改以往老师讲学生听的状态,变为学生问,老师答疑的形式。在这一过程中,老师也给学生做一些适应性试卷,对学生应试进行技术层面和心理层面的疏导,让学生从知识到能力到心态进行全面的模拟实战演习,同时也确立学生的信心,让学生保持一种轻松、乐观的迎考状态。
总之,我们在整个复习过程中始终坚持我们学校的教学三宝,即“集体备课,活力课堂,学法指导。”
试题下载地址1
试题下载地址2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提示:关键词之间用空格隔开)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相关试题:
译林牛津版
中考复习
下册
日常专题训练
上一个『
2010各地中考英语真题分类汇编--动词
』  下一个『
立足基础 强调语用
』
浏览更多试题,请访问
本页手机版